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四章 中原诸业盛,卫府复出征4
    赵旻知道瑜哥要说的是什么事,于是其人抬起双手制止了瑜哥。

    “公瑾兄长勿要开口,你等若可先一步平定山越、镇抚会稽郡,则刘备必将望而却步,以攻伐交趾为先。”

    没错,瑜哥要说的,正是请赵旻助孙权抵御刘备之事。

    但赵旻又怎么可能答应瑜哥?

    赵旻未来一两年的战略重心在西北和荆州,不在河北,更不在江东和交趾。

    西北方那大赚特赚外汇的西域自不必多提。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典型的用武之地,也是典型的贸易要津,赵旻绝对不允许此地被刘表长久占据。

    打仗离不开经济。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还拿孙吴的授兵制为例。

    “诸小将”中的吕蒙,为了给部曲置办新衣服,竟然需要“赊贳”,即借钱养兵。

    其困顿可想而知。

    (吕)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縢。

    摘自《吴书之吕蒙传》166小说

    偏将军陈表,是故将军陈武(江表十二虎臣之一)之子,还算有些家底儿。

    陈表代父“领兵五百”,不料为了供养这五百甲士,陈表竟然散尽家财,乃至自己死时,家里连房子都没有,“妻子露立”。

    太子孙登实在看不下去,自掏腰包给陈表家盖了房,总算解决了陈氏族人饥寒交迫的困窘。

    (陈)表以父(陈武)死敌场,求用为将,领兵五百人。

    (陈表)家财尽于养士,死之日,妻子露立。太子(孙)登为起屋宅。

    首发&:塔>-读小说

    以上皆摘自《吴书之陈表传》

    豢养五百兵马,已然如此痛苦;

    更高级别的授兵者,其财政压力也就可想而知。

    对授兵将领而言,不仅募兵的开销需要自费,就连兵器铠甲,也得自行解决。

    “长不盈七尺”,即身高不到的一米六的朱然“其所文采,惟施军器”、贺齐“兵甲器械,极为精好”,可知铠甲兵器均是自制。

    (朱)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军器,馀皆质素。

    摘自《吴书之朱然传》

    (贺)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

    摘自《吴书之贺齐传》

    贺齐的钱从哪儿来?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呵呵,很简单,就是抢!

    黄盖“善于养众”;

    甘宁“厚养健儿”;

    韩综“亲戚姑姊,悉嫁将吏”乃至“所幸婢妾,赐予亲近”…

    这些其实都是授兵制的必然结果。

    (甘)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

    摘自《吴书之甘宁传》

    (韩综)尽呼亲戚姑姊,悉以嫁将吏,所幸婢妾,皆赐与亲近。

    摘自韦曜《吴书》

    赵旻如今麾下,加上凉州马腾,诸曹、夏侯氏,以及甘宁的部曲,已有近十五万兵马。

    首发&:塔>-读小说

    兵卒的衣裳、饮食、甲胄、军械、辎重,以及战马的粮草、鞍鞯、马蹬、辔头等等,都需要赵旻出资解决。

    赵旻每年的军费开支有多大,可想而知!

    几乎是白手起家的赵旻,终究比不得底蕴深厚、财大气粗的袁绍。

    没有工坊、外贸输血,仅仅依靠屯田所得,赵旻根本供养不起这支庞大而且精锐的军队。

    即便如此,赵旻也不敢轻易兴兵动武。

    江南之乱后,赵旻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有苦自知。

    粮草辎重消耗、兵卒治伤、甲胄破损、兵器损坏、衣裳更换、战马死伤、修补笑纳刘表的舰船…凡此种种,几乎耗尽了赵旻去年存下的近千万斛军粮。

    若没有外贸带回的大批财帛,赵旻恐怕已经GG。

    一言蔽之,赵旻要想一统天下,必须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

    而赵旻要想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西域和荆州便必须尽早拿下。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所以无论从哪点考虑,赵旻都不可能主动招惹袁绍和刘备,对赵旻而言,如今的重中之重,是…

    和平与发展!

    刘备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赵旻才会说出那番话。

    瑜哥身为江东第一谋臣,却不能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是故,瑜哥坚持道。

    “从文,若江东先刘备一步,抢占交趾又当如何?”

    赵旻哑然失笑。

    “公瑾兄长,江南之乱后,江东如今可有余力兵发南海郡?何况如今会稽郡尚未镇抚,何谈远征南海郡?”

    赵旻根本不信,江东在经历如此动乱、尤其是被黄祖劫掠一番后,还有财力物力再次发动远征。

    首发&:塔>-读小说

    南海郡,那可是后世的广东啊!

    在汉末,会稽、南海二郡,大多为人迹罕至之地,尚且未经开发,遑论其他?

    赵旻甚至认为,刘备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攻下交趾…

    赵旻确实不知道,诸葛亮已投入刘备麾下。

    赵旻此言一出,周瑜心中大定。

    实际上瑜哥最担心的,还是山越问题。

    担心周瑜再提出其他问题,赵旻站起身。

    “公瑾兄长,江东之患在内而不在外,兄长及早解决山越之患,方为当务之急。请!”

    后院中,小乔纠结良久,在大乔一再催促之下,小乔方才红着脸嗫嚅。

    “阿姊,孙使君已赐公瑾两千部曲,然公瑾…公瑾…”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蕙质兰心、情商高到逆天的大乔恍然大悟。

    佳人掩口“噗嗤”娇笑。

    “阿妹何必如此吞吞吐吐?公瑾需财帛几何,阿姊为你求从文便是。”

    小乔所求之事其实很简单,两个字:借钱。

    这就是江东授兵制的一大弊端。

    不难理解,历史上与授兵制配套的奉邑制和复客制,如今孙权显然还没健全。

    “奉邑”即授兵将领的食邑。

    相关记载在《吴书》中俯拾皆是,周瑜、鲁肃、吕蒙、徐盛等人均有涉及。

    甚至还有周泰这种“所在皆食其征赋”的特例。

    即周泰没有固定奉邑,在何地任官,便收取何地的赋税。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周泰)复补宜春长,所在皆食其征赋。

    摘自《吴书之周泰传》

    “复客制”即与授兵制、奉邑制相配套的私产制度。

    复客是“免除赋税徭役的奴仆”,用来保障授兵将领的生活所需。

    那么问题来了。

    授兵将领既然已有奉邑,为什么还需要额外赐予复客呢?

    他们直接在奉邑中得到衣食租税,岂不是更加方便?

    实际上,奉邑的收入,不是用来供养将领本人的,而是用来供养将领麾下私兵的。

    授兵制既然是虚授(只授定额、不授兵甲),那将领便不得不自行招募兵勇。

    募集兵员的资金,也顺理成章需要自行筹备。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换言之,“奉邑”实际是孙氏提供给授兵将领的资金池。

    将领有多少钱,便招募多少兵。

    当然,前提是不能超过授兵人数的上限,比如授兵五百,自募一千,那一定不被孙权允许。

    而且…授兵将领怎么可能养得起这么多兵卒?

    上文已提及,养兵的花费…那不是一般的高!

    综上所述,在孙权尚未健全奉邑制和复客制的情况下,瑜哥哪里有钱养兵?

    遑论孙权还给了瑜哥两千的顶级兵额…

    显而易见,孙权这是给了瑜哥一张空头支票。

    雅量高致、智计过人的瑜哥,对此颇不以为然。

    瑜哥认为:既然养不起兵,那就招募一两百私兵充当护卫即可,反正短期内也无仗可打。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小乔却始终耿耿于怀。

    在经历过孙策意外身亡之事后,小乔格外重视周瑜的护卫数量,尽管小乔只是妾室。

    小乔本来也没想向自家阿姊开口,但见到自家阿姊担心自己,小乔犹豫再三,还是将此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阿姊大乔。

    大乔不假思索道。

    “阿妹以为,公瑾需护卫几何?招募兵卒、购置军械所需几何?”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按《续汉书郡国志》,南阳郡隶属荆州。

    《蜀书》亦称南阳出身的来敏为“荆楚名族”,乍看之下,似乎南阳士人应被归入荆楚地区,但实际不然。

    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义阳源自南阳,见《晋书地理志》)……而(来)敏荆楚名族,东宫旧臣,特加优待。--《蜀书来敏传》

    《史记货殖列传》将东海、吴郡、广陵称作“东楚”;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将沛国、陈郡、汝南、南郡称作“西楚”;

    将衡山、九江、豫章、长沙称作“南楚”。

    先秦时代的三楚故地,在两汉时分布在豫、荆、徐、扬诸州,而需要注意的是,三楚当中并不包括南阳。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又将南阳与颍川合并描述,称之为“夏人之居”;

    而《续汉书五行志》则将南阳与汝南、颍川合归为一类,认为三地“上采虚誉,专做威福”,在风俗文化方面存在相似性。

    汝、颍、南阳,上采虚誉,专作威福;甘陵有南北二部,三辅尤甚。--《续汉书五行志》

    《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亦可证明这一点: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注意:游戏宛与洛。宛指的是宛城,南阳郡治宛城。

    在东汉,汝颖宛洛四地并称。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即:汝南、颖川、南阳宛城和河南尹洛阳四地。

    汝南、颍川隶属豫州,兖、豫二州在汉魏时代亦称“中州”,即中原腹地。

    汉末曹操、西晋贲嵩、东晋姚兴,均曾有言“汝颖多奇士”,南阳既与汝、颍并称,可见在文化层面上,南阳应被划入中州地区。

    注意:上述诸人言语出处,见《魏书郭嘉传》、《晋书周顗传》、《晋书姚兴载记》。

    有鉴于此,南阳出身的逄纪、许攸,与汝南出身的袁绍,在洛阳时成为“奔走之友”,最终共赴冀州,渊源即在于此。

    诸人虽然籍贯相异,但存在相似的文化背景,因此便存在合作的基础。

    从可见记载看,袁绍集团中的南阳士与颍川士的利益诉求高度相似,他们在对抗河北士人的斗争中更是同气连枝,这无疑属于出身、文化背景使然。

    我们来重点关注一下,袁绍对待河南、河北集团的政治态度。

    虽然诸书未曾明言,但从《绍传》记载来看,袁绍对待集团内斗其实存在明显的立场倾向,即扶持河南士,限制河北士。

    理由不难理解。袁绍是豫州汝南人,属于河南士人;

    首发&:塔>-读小说

    其幕府中的河南人,或为韩馥旧部(多为颍川人),或为袁绍在洛阳时代的旧友(多为南阳人),或为其宗族姻戚(多为汝南人)。

    三者均属流寓之士,在河北地区不具备根基,因此必须给予额外关照,否则便会被土著势力吞灭。

    袁绍的行为并非孤例。

    孙策、孙权扶植淮泗集团抗衡江东土著;

    刘焉扶植东州集团(三辅、南阳人)对抗益州土著;

    刘备扶植荆楚集团对抗川蜀土著,均属此类。

    时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刘)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华阳国志》

    从史料所见,袁绍虽然对冀州的豪强魁首多有延揽、拉拢之举,但在河南、河北集团发生冲突之时,袁绍几乎无一例外,每次均站在河南集团一边。

    下一章,我们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