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四十章 许都运帷幄,江夏谋千里2
    在午后艳阳下,赵旻护送自己实际上的老婆、一对儿女平安回到宫城百子坊中。

    赵旻和伏寿当然不可能吻别。

    临出宫之前,赵旻不易察觉地用一枚金饼,换了一个小黄门手中的一张小纸条。

    纸上只有一行娟秀小字:

    明月夜,妾在家中恭候君窃玉偷香。

    趁人不注意,苟哥飞快地将纸条吞入口中。

    不管旁人如何看,至少苟哥本人认为,其人这一枚金饼花得超值。

    压下心头绮念,苟哥浑若无事一般径自赶向卫府。

    苟哥清楚,卫府之中,还有一名女子需要他来应付。

    同一时间,丹徒城(即后来的京口、如今的镇江市)吴郡太守府内。

    随着孙策将治所移至丹徒,丹徒县便成为吴郡治所所在,而新任吴郡太守,正是江东丹阳郡人、朱治朱君理。

    香妹子做事风格与苟哥一般无二,皆雷厉风行、节奏明快。

    所以大乔尚未来得及去拜访孙策的舅舅吴景,而香妹子已经来到朱治府上。

    香妹子想见朱治,自然无人阻拦。

    在见到朱治之后,香妹子盈盈一礼、开门见山。

    “叔父大人,妾有一事相求。”

    朱治仅比孙坚小一岁,且其人在孙坚最初起兵之时,便已追随孙坚,资历比程普、韩当二人还老。

    而且朱治与黄盖一样,同为举孝廉仕途正途出身,孙策东渡之前,使孙策下定决心者,也依然是朱治。

    只是因为朱治在演义之中存在感不高,所以他的人气远不及江东三老。

    但实际上,朱治在江东阵营之中,是最早拜两千石府君者。

    而且,此时的朱治,已有逾五千部曲。

    东吴的授兵数量,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七级。

    自四百人起步,至五百、一千、二千、三千、五千、一万不等。

    从可见史料看,“五百人”与“二千人”这两个级别,应用比较广泛。

    需要注意,授兵的数字,并不代表足额的甲士,而是募兵的数量上限。

    换言之,所谓“兵二千,骑五十”,说的是自募部曲的上限额度,而不是实际赐予的人数。

    将领得到授兵兵额后,可以自募丁壮,扩充部曲。

    不过招募来的兵勇,是否能够顺利充军,需要得到孙策、孙权等当权者的预先审核。

    也就是说,即便某人被授予五千部曲的兵额,也极有可能不满额,甚至有可能仅有一两千部曲。

    这也是孙权可以轻易凑齐十万大军的原因。

    但话说回来,人家东吴各将领好容易募来的部曲,绝对不是让你孙权葬送到合肥的。

    是募兵不花钱?还是养兵练兵不花钱?

    东吴各部曲帅们,能给孙权凑齐十万大军,便几乎已是极限。

    出工不出力,那简直是常态。

    孙十万之所以能多次凑够十万人,与曹魏一起谱写铸就名将传奇,原因便在于此。

    在此背景之下,勇不可挡的甘宁便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此处不再赘述“授兵制”的利与弊,诸君只需知道在本书中,朱治实际拥步卒五千、骑兵一千即可。

    朱治闻言,神色便凝重起来。

    “阿香不必如此,某与昔日故主文台兄相交半生,今又为令兄麾下,孙家有难,某义不容辞!然则…为今之计,非徒武力可解也。阿香可知否?”

    江东士人出身的朱治,果然最了解江东士人。

    如今江东内部之困局,非但不是只靠武力便可解决,而且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江东士人们正是因为孙策武德充沛、手段酷烈,故而才在瑟瑟发抖之下,江东士人不得不抱团取暖,甚至有可能会来个鱼死网破。

    孙策目前最应该做的,是效仿赵旻对待凉州、益州士人的手段,对江东士人采取刚柔并济的羁縻治策,即安抚与威逼并用,如此才能快速消弭危机。

    在这个上古时代与中古时代的过渡期,也就是士族门阀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这一历史阶段,无论对士族一味打压还是一味纵容,都是不可取的。

    对待士族,如苟哥、曹老板、刘帮主那般,才是正途。

    单论这一点,孙策确实远不及孙权。

    香妹子对此当然洞若观火。

    因为赵旻早已将此事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小老婆。

    所以,妹子轻叹一声。

    “叔父大人所言之意,妾已尽知。然则,大兄素来轻而无备,故妾深忧之。”

    妹子受苟哥耳濡目染,已学会委婉表达这一技巧。

    <app,^免费小说网站

    朱治当即会意。

    “某实不知,卫将军此番护送阿香,共遣亲卫几何?”

    “叔父大人,实不相瞒,仅一曲卫府精锐具甲骑兵耳。”

    一曲便是五百余人,而且苟哥遣出护卫香妹子的亲卫,还是作为虎豹骑人才备选库的具甲重骑兵,由此可见苟哥对香妹子确实是真爱。

    养具甲重骑兵需要多少钱粮,除了赵云和苟哥之外,没有人比江东大部曲帅、沙场宿将朱治更清楚。

    是以朱治不由为之动容。

    随即,朱治哑然失笑。

    “既如此,阿香何必忧虑?”

    诚然,有如此精锐护卫,孙策安全绝对不成问题。

    香妹子再次盈盈一礼。

    “然则,叔父大人,若大兄乘船之时又当如何?”

    朱治抚须失笑。

    “此事易耳!江东善水战者不知凡几。某麾下步卒只要登船,便为水军也。”

    朱治突然喝道。

    “竖子出来!休要再偷听!”

    朱治话音甫落,堂内一根粗实木柱后,便悻悻然走出一人。

    卫府大堂内,气氛陡然变得凝重起来。

    原因很简单。

    卞夫人当众提出,许都如今细作众多,急需深度清洗。

    这当然不足以使包括赵旻在内的卫府上下人等紧张到凝重。

    使众人如此郑重以待的,是卞夫人提出的清洗手段!

    “卫将军、诸君,妾有理由怀疑,商队、车马行之内,已隐藏大量诸侯之细作。故妾需严加排查,为此,车马行应即刻停业整顿。”【1】

    【6】

    【6】

    【小】

    【说】

    卞夫人此言一出,气氛便陡然凝重起来。

    众所周知,工坊、商队及车马行所上缴的利润总额,是目前赵旻…或者准确来说,是朝廷的最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而且,如今仅仅颍川郡这一集原料及成品半成品的产、销、储、运庞大产业链,有颖川各家、弘农杨家的奴客、仆客等数万人。

    若此产业链停业整顿,每一天将不但没有任何营收,而且损失将难以胜数。

    然而问题偏偏出在这里。

    卫府人所共知,许都如今确实细作众多。

    但不管是董昭、程昱,还是荀攸、贾诩,这些人或许都是顶级谋士,都对谍战一知半解。

    这毕竟不是他们精通的领域。

    本不应参加卫府议事、却因事涉天子安危而不得不来的赵云,此刻忍不住开口相询。

    “卞夫人,舍此之外,可有他策?”

    卞夫人盈盈一礼后轻摇螓首,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熟妇魅力。

    “回右将军,除此之外,妾再无良策。”

    卫府大管家董昭捋须轻叹。

    “卞夫人可知,若工坊停产、商队及车马行停运,每日损失几何?”

    卞夫人微微一笑:“公仁兄,妾只知壮士断腕之理。”

    卞夫人话是没错,但此事之代价,没有人比卫府实际上的丞相董昭更清楚。

    说得直白一些,宫中刘协及皇后、贵人等妃嫔如今锦衣玉食、奢靡程度犹过于天杀的汉灵帝的生活,全靠这条产业链供给;

    甚至,卫府如今近十万骑兵的给养、消耗,也几乎皆出自于这条产业链的输血。

    <app,^免费小说网站

    自古至今,就算农业再发达,也远不及工商业的产值高。

    富宋便是典型例子。

    荀攸仍淡定从容。

    其人作揖后轻声问道。

    “卞夫人以为,需停业整顿多久?”

    卞夫人不假思索:“半个月足矣!”

    董昭终于忍不住“嘶”地一声,倒吸了一口凉气。

    其人虽对农事一知半解,却谙熟商道。

    是以其人稍加计算,便得出一个可怕的数字。

    赵云也忍不住抱拳问道。

    “卞夫人,不知此番筛查,需动用兵卒几何?”

    卞夫人同样不假思索。

    “因事关重大,妾需右将军布重兵提前封锁诸工坊、车马行等重地,故妾欲用三万卫府中军。”

    赵云也忍不住“嘶”地一声,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云虽对商道一知半解,但云哥深谙军事。

    文化程度不低的云哥只略做计算,便得出一个关于军费的可怕数字。

    云哥与董昭对视一眼,相对苦笑无言。

    精于政务民生的诸葛瑾,同样在计算一番后倒吸了一口凉气。

    “卞夫人,若如此,不足一旬,某恐许都、乃至颖川一郡货殖将全面暂停,如此恐生变矣!”

    荀攸终于微微动容。

    “子瑜,此言当真?”

    诸葛瑾重重颔首:“公达先生,某绝无虚言。”

    董昭苦笑作揖:“公达,半月之损,恐达二百万斛精粮及八十万匹绢也。”

    这相当于十万具甲骑兵一年的军费支出总额。

    云哥轻叹一声。

    “诸君,如此大范围之索查,半月之兵马靡费,与去岁某等远征匈奴一般无二也。”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道尽其中之苦。

    一贯喜用毒计的贾诩却抚须呵呵一笑。

    “无妨!一应成本,可在查出细作之后,假天子之诏令向各诸侯讨还。”

    荀攸用力摇摇头,重重一叹。

    “如此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事,乃智者所不为也。”

    【作者题外话】:步练师玩的,仍是香帅传奇的那个古老梗。

    东吴将领得到授兵后,可以自募丁壮,扩充部曲。

    然而…

    招募来的兵勇,是否能够顺利充军,需要得到统治者的预先审核。

    《凌统传》记载,“凡统所求,皆先给而后闻”。由此可见,“先给而后闻”是凌统的特权;至于其余将领在招募兵员时,必须先使孙权“闻之”,之后才能“自给”。

    凡(凌)统所求,皆先给后闻。(凌)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馀人。--《吴书凌统传》

    《陈表传》记载,孙权曾赏赐陈表“复客”,即免税免徭役的奴仆,而陈表认为这些复客“皆堪好兵”,希望能够用之补充军队。

    初,(陈)表所受赐复人得二百家,在会稽新安县。(陈)表简视其人,皆堪好兵,乃上疏陈让。--《吴书陈表传》

    但是,即使这些复客是自己的私有财产,陈表仍然不敢直接将他们充军;必须先上报孙权,在获得批准后,才敢“料取以充部伍”。

    (陈)表乃称曰:“今除国贼,报父之仇,以人为本。空枉此劲锐以为僮仆,非表志也。”皆辄料取,以充部伍。--《吴书陈表传》

    由此可见,在控制将领募兵的环节上,东吴的审核制度是相当严格的。

    一言蔽之,孙权即便给某将领一万部曲额度,此人也极可能实际只有一两千部曲。

    即使存在“虚授”与“严控报备”的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吴还是出现了许多将领势力膨胀、尾大不掉的情况。因此,孙权偶尔会动用雷霆手段,直接夺兵,即废黜授兵将领的宗族继承权。

    对待功高震主的将领,孙权会夺兵。当然,为了稳定局面,往往是在将领死后才夺兵。

    比如周瑜死后,其部曲没有被宗族子弟继承,而是被转授鲁肃;鲁肃死后,其部曲则被转授吕蒙。

    (孙权)拜(鲁)肃奋武校尉,代(周)瑜领兵。--《吴书鲁肃传》

    鲁肃卒,(吕)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馀尽以属蒙。--《吴书吕蒙传》

    注意:周瑜死后,其侄周峻仅“领吏士千人”,数量远不及周瑜的授兵额度(兵二千)。

    周峻死后,其子周护复遭夺兵,见《周瑜传》。

    虽然周瑜与鲁肃死时,直系子弟幼弱,但旁系子弟尚在,完全可以效法孙贲代替孙坚领兵(侄代叔父)。

    (孙)坚薨,(孙)贲摄帅馀众。--《吴书孙贲传》

    比如凌统死时,二子幼弱,部曲也曾被转授他人;但凌烈与凌封成年后,则重新继承了亡父的部曲。两相对比,周瑜与鲁肃的子弟,并无此待遇,可知是被刻意夺兵。

    (骆统)出为建忠中郎将,领武射吏三千人。及凌统死,复领其兵。--《吴书骆统传》

    (孙权)追录(凌)统功,封(凌)烈亭侯,还其故兵。后(凌)烈有罪免,(凌)封复袭爵领兵。--《吴书凌统传》

    对待骄纵不法的将领,孙权也会夺兵。

    甘宁、潘璋二将,生前骄横放纵,屡次违抗节度,孙权出于爱才的缘故,未加追究。二人死后,孙权以甘宁、潘璋子弟犯法为由,夺其所领兵马。这种情况非止一例,可知是孙权的惯用伎俩。

    (甘)宁卒,权痛惜之。子(甘)瑰,以罪徙会稽,无几死。--《吴书甘宁传》

    (潘璋)数不奉法。监司举奏,(孙)权惜其功而辄原不问。嘉禾三年卒。子(潘)平,以无行徙会稽。--《吴书潘璋传》

    张昭作为文吏之首,也曾得到授兵。不过在孙权称帝后(229),张昭麾下的兵员遭到尽数褫夺。

    (孙)权既称尊号,(张)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吴书张昭传》

    故主未死而遭夺兵,并不多见,张昭属于特例。

    此事可能与彼时张昭失宠的历史背景有关。仅作猜测。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陈寿修史,比较喜好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这一点是史家共识,固无足论。

    实际陈寿的“炼字”功力相当深厚,他对动词的运用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水平。

    比如描述“不以道终”的重要人物,陈寿绝对不会用常见的“崩”、“薨”,他一般会用“卒”来隐喻传主的非正常死亡。

    比如魏帝曹髦、曹丕甄夫人、曹叡毛皇后、吴丞相陆逊等人,均是以“卒”字收场。事实上,上述人物确实都是死于非命。

    五月己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魏书高贵乡公纪》

    丁卯,夫人甄氏卒。--《魏书文帝纪》

    庚辰,皇后毛氏卒。--《魏书明帝纪》

    八年春二月,丞相陆逊卒。--《吴书吴主传》

    注意:“卒”也可以用于描述正常死亡。

    但皇帝之死用“崩”,皇后、丞相之死用“薨”是修史常例,不应违背。

    由此可知陈寿是刻意为之。

    因此,陈寿用“纳”来记述二桥的婚姻,本身就是隐喻二人的妾室身份。

    防汛之中抽空写下作者的话,还要继续忙碌,

    所以,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