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二十九章 归途生变故,数日返许都7
    曹仁默默旁观堂嫂与堂侄久别重逢这一幕,陡然轻叹。

    “卫将军,嫂嫂殊为不易也。”

    赵旻对此深有同感。

    “子孝兄所言极是!若非卞夫人秀外慧中、兰心蕙质,兼且忍辱负重,曹公诸妾室、子女又焉能保全?”

    苟哥虽未亲眼目睹,但其人不难想象,将满四旬、身娇体弱的寡妇卞夫人,在这一年多之中,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尽管有曹仁曹纯兄弟、夏侯惇夏侯尚叔侄二人帮衬,还有史涣、任峻相助,但许多事终究还是需要卞夫人独力扛起来。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卞夫人有多难,可想而知。

    苟哥一眼便看出来,卞夫人比去年清瘦许多,至于苟哥能一眼看出来的原因…

    咳咳…

    问就是,苟哥担心已故曹老板留下的孤儿寡母。

    反正苟哥绝对不承认,四旬的卞夫人,让实际也近四旬的苟哥怦然心动。

    俗话说得好,少年不知姐姐…咳咳…

    苟哥将自己心中那极度龌龊的邪恶思想甩到一旁,向曹仁抱拳正色道。

    “子孝兄,而今旻既已为皇汉收复益、凉二州,则袁本初势必将与旻决战。

    旻此战万万不可负,否则已渐一统之天下,将再度分崩离析,况且此战关乎天子之安危!

    子孝兄当知,旻近来虽百战百胜,却绝非袁本初之敌手也。”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苟哥赵旻躬身抱拳,态度谦和、言辞恳切,竟使曹仁微微动容。

    浓眉大眼、方正脸膛的曹仁蹙眉沉思片刻后道。

    “卫将军…从文应知,某等昔年,皆为袁本初之麾下,遑论元让兄曾为袁本初、孟德兄立下泼天大功。

    实不相瞒,去岁岁初之时,袁本初执意与孟德兄决战,某等皆毫无信心,最终…孟德兄终…求仁得仁…”

    一言及此,历史上被称为“天人将军”曹仁的硬汉,眼角隐现泪光。

    显而易见,曹仁对曹操之死,犹然耿耿于怀。

    曹仁深吸一口气后,语气微带哽咽。

    “孟德兄本意为,以一死换曹氏、夏侯氏两家性命得保,然则…若非从文你仗义出手、不计前嫌,曹氏、夏侯氏两家之人,最终必难免伤亡。

    故而,嫂夫人、元让兄、妙才兄、子廉、子和等,方才对从文感激不尽。”

    夏侯渊在领苟哥进曹家坞堡之后,便被其人族兄夏侯惇拉去叙旧…

    首发&:塔>-读小说

    因为夏侯惇以及夏侯渊的堂侄夏侯尚,以及曹真、曹休二人,皆对夏侯渊此番远征西域、巴蜀的经历充满好奇。

    便连曹洪、曹纯这对族兄弟,也被夏侯渊吸引了过去。

    因此,只好由曹仁一人,带赵旻及两个堂侄一路行至曹家大院。

    曹仁曹纯是亲兄弟,他们昆仲是曹操的堂弟。

    然而,夏侯惇不是夏侯渊堂兄,他们二人的祖父是亲兄弟;

    夏侯尚的亡父是夏侯渊的堂兄,所以前者的的确确是夏侯渊的堂侄、夏侯惇的族子。

    此时的夏侯尚二十啷当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

    曹真、曹休二人是族兄弟…当然了,曹真被曹操收养后,这哥俩…好吧,也依然是族兄弟。

    曹真的生父曹邵是曹操族兄;曹休则是曹操堂侄。

    住在隔壁的曹家和夏侯家世代联姻,更何况夏侯渊还是曹操的亲妹夫。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在汉末,族兄弟与亲兄弟的区别其实并不大。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大院子里一起长大。

    汉末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无特殊情况几乎不分家。

    曹真、夏侯尚、曹休三人年龄相近。

    历史上,夏侯尚后来娶了曹真的胞妹德阳乡主,夫妇二人生下曹魏名士夏侯玄。

    曹真嫡子曹爽,曾险些与其人表兄弟夏侯玄改写历史…

    相关记载,前文曾多次提及。

    由此可见,曹真、夏侯尚二人关系匪浅。

    综上所述,拔出萝卜带出泥,苟哥赵旻对曹家、夏侯家亲善,又收了曹彰、曹植这两名爱徒,其人便有可能收得一众历史名将名臣。

    就连最不济的夏侯尚,那也是曹魏名臣,遑论“盲夏侯”夏侯惇,还是曹魏开国第一功臣。

    苟哥暗暗揣度夏侯惇等人的好奇和热切,以及卞夫人方才举止所隐含的深意,其人几乎已可肯定…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于是在收摄心神之后,苟哥正色答道。

    “子孝兄,卞夫人如有事垂询,当在明日厅堂之上问旻。届时旻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曹仁对苟哥的回答很满意。

    然而其人微微摇头。

    “从文,亦无妨,某与子和陪同嫂嫂便是。”

    曹仁胞弟曹纯的年龄,比赵旻略长,此二人陪堂嫂,与堂侄的老师赵旻夜谈,倒也不算失礼。

    所以苟哥在微微松口气之余,不禁有些失望…

    至于苟哥为何失望?不可说,不可说也。

    说就是不可描述之事。

    二人言罢,同时向卞夫人母子三人的方向看去。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作者题外话】:卞夫人芳名虽无载,但具体年龄确实可考。

    按王沈《魏书》,卞氏生于延熹三年(160),其与曹操成婚时间,当在光和三年(180)前后。

    即便曹老板正妻丁夫人善妒,卞夫人也不可能直至七年后,才生下孝子丕。

    所以,卞夫人应是在光和四年到六年(181-183)年被曹操所纳。

    武宣卞皇后,琅邪(通琊)开阳人。--《魏书武宣皇后传》

    按照彼时的嫁娶传统,士人的婚姻多局限于乡里,罕与外乡通婚(见《文德皇后传》)。比如曹操的正室丁氏便是谯沛出身。

    (郭)后外亲刘斐与他国为婚,后闻之,敕曰:“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魏书文德皇后传》

    在此背景下,一个在谯沛老家赋闲的青年乡宦,拥有一个琅琊出身的妾室,本身就是比较反常的事情。

    合理的猜想,便是琅琊国宗室早年曾在曹操与卞氏之间曾经扮演过牵线搭桥的角色,双方因此攀上关系。

    从可见史料来看,琅琊国诸多宗室与曹氏的关系非同一般。www..cc

    首发&:塔>-读小说

    琅琊王刘容、刘容之弟刘邈均与曹操交厚。

    曹操在兖州割据时期,刘容曾派遣其弟远赴长安,向献帝“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诚于帝”,因此得到曹操的感激。

    初平元年,(刘容)遣弟(刘)邈至长安奉章贡献……邈至长安,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诚于(献)帝,(曹)操以此德于(刘)邈。--《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更不必说,汉末丧乱之初,曹操之父曹嵩为了躲避兵乱而举家前往琅琊。

    按刘容死于初平四年(193)而曹嵩遇害于同年的记载而论,曹嵩的依附对象必是琅琊国宗室无疑。

    初,曹操父(曹)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陶)谦。--《后汉书陶谦传》

    是岁(初平四年),琅邪王(刘)容薨。--《后汉书献帝纪》

    从诸多史料线索分析,谯沛曹氏与琅琊宗室具备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

    因此曹操在青年时期拥有一个琅琊出身的妾室属实合理,而琅琊诸刘氏在其中有很大概率扮演了牵线的角色。

    这便是曹操纳卞夫人的背景。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那么问题来了,卞夫人是如何上位且始终固宠的?

    …

    咱们继续聊孙策。

    孙策渡江之初,沿长江南岸扫荡,与其舅父吴景的辖区有关。

    孙策从淮南历阳渡江,军锋直指丹阳郡。从《周瑜传》可以清楚看到孙策的进兵路线。

    (周瑜)从(孙策)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吴书周瑜传》

    即先攻横江、当利,之后转战秣陵、湖孰、江乘、曲阿。

    “横江”与“当利”不见于《后汉书郡国志》,可知不是郡县名称。

    注:青州东莱有当利县,但与徐、扬二州完全无关。

    按《元和志》记载,横江浦在历阳县东南二十五里处,是“济江津要”;而按《一统志》记载,当利是“和州东南大江之别浦”。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横江浦在历阳县东南二十五里,直江南采石渡处,自昔济江津要。--《元和志》

    (当利)今和州东南大江之别浦也。--《一统志》

    换言之,横江与当利,实际是“渡口”名称。即孙策渡江的桥头堡。

    侧面可以看出,周瑜“自历阳迎孙策”反映出了多么可悲的事实。因为历阳县属淮南郡,地处江北,可见“孙策东渡”之前,袁术军连像样的渡江据点都没有。

    孙策抢占渡江桥头堡之后,迅速袭击秣陵,驱逐了笮融和薛礼(见前文),之后转战湖孰、江乘,进逼曲阿,刘繇溃走。

    秣陵、湖孰、江乘、曲阿皆为丹阳下辖县,分布在长江南岸。

    从孙策自署周瑜“还镇丹阳”可知,彼时的秣陵南部的丹阳县(小丹阳)实际也落入了孙策囊中。

    但是孙策渡江之初,在丹阳郡的势力范围,应该止步于小丹阳。因为丹阳县南部的芜湖县,仍处在刘繇控制下。刘繇死后,其部将太史慈逃入芜湖,自称丹阳太守,可见孙策仅仅能够控制丹阳北部。

    (太史)慈当与(刘)繇俱奔豫章,而遁于芜湖,亡入山中,(自)称丹杨太守。--《吴书太史慈传》

    从地图上看,孙策在丹阳的辖区,完全沿长江南岸分布,体现出了极强的地域特点。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如果考虑到孙策老家在吴郡富春,那孙策的进兵路线,实际与故乡背道而驰,可知另有玄机。

    需要注意,秣陵、湖孰、江乘、曲阿等地,接壤徐州广陵,而孙策舅父吴景,在建安元年(196)曾出任广陵太守。

    (袁)术方与刘备争徐州,以(吴)景为广陵太守。--《吴书妃嫔传》

    不难看出,彼时(195)接壤丹阳北部的广陵地区,应该已有吴景势力的分布。

    理由显见,广陵郡同时接壤淮南(袁术)与丹阳(刘繇),吴景与孙贲的渡江时间又早于孙策,在广陵占据桥头堡,并不奇怪。

    这便可以解释,为何孙策东渡之初,要沿着长江南岸一路向北扫荡,而不是返回老家富春。

    那么问题来了,此时周瑜的立场是什么呢?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