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八章 下问不为辱,文心雕龙出下
    吴懿所言三郎君,便是历史上六年后被刘璋隐诛的其人三哥:刘瑁。

    吴懿是刘瑁的大舅哥。

    所以,刘瑁与东州人是同伙。

    见吴懿起身,其余东州人也不好再安坐,于是众人与赵旻约定好授课时间、地点之后,便纷纷向赵旻告辞。

    赵旻送走众人后,正要去找刘晔商议赵韪之事,却见法正这个老银币去而复返。

    其人深深一揖,神秘兮兮。

    首发&:塔>-读小说

    “主公,不知此巨著可有手稿?”

    赵旻哑然失笑:“当然有。”

    法正大喜:“请主公赐予某拜读。”

    赵旻笑着摇摇头:“不妥。孝直若有心,可在一旬内听某讲学,此后,你我同行出征之时,某自当为你仔细讲解。”

    赵旻心道:老子脑子里存货有限,一次性都给了你,老子还混个屁啊!

    法正虽露出失望之色,但也对此无可奈何。

    其人作揖行礼后喟然一叹。

    “惜哉!恨哉!正未能早日投入主公麾下!”

    这厮拍马屁拍得毫无痕迹。

    然而,赵旻不吃老银币这一套,其人挥挥袍袖。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孝直若有心,可提前备好纸笔。此外…”

    苟哥神色肃然道:“孝直,此番出征凉州,还需你为我多多献计献策!”

    法正神色一喜,当即作揖道:“主公但请放心,正敢不竭心尽力、肝脑涂地?”

    赵旻再次挥挥袍袖,法正躬身而退。

    待其人退出后,苟哥失笑摇头。

    “马屁精!”

    攻成都城之前,赵旻已欲兵卒们一起,就着山泉水吃过炒干面粉(这时代称之为糗),所以此刻虽已近申时,赵旻也丝毫不觉饿。

    其人施施然负手走到大堂内,见张鲁等降臣、步骘及刘晔,正与刘璋一方办理移交公务,赵旻便悄悄叫出刘晔。

    在堂外,二人秘议一番后,赵旻唤来斥候,吩咐其人请赵韪等人来成都相见。

    当苟哥走到益州牧衙署大门时,适逢香妹子等人兴冲冲地满载而归。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见自己最疼爱的二次元小老婆心满意足,苟哥心情瞬间大好。

    当然,只是苦了被香妹子当做劳力的曹彰和曹植。

    赵旻唤来益州牧衙署中的小吏,吩咐其人为香妹子、两名爱徒收拾出住处后,便叫上于禁、庞德和赵贲,一同前往军营。

    赵旻必须妥善安顿好卫府兵卒…

    赵旻这支大军,在出大散关时便未曾携带辎重和粮草,沿途全靠张鲁、黄衡解决补给问题。

    待众人忙碌完毕后,天已擦黑。

    在暮色中,赵旻、于禁和庞德匆匆返回益州牧衙署。

    见街头一片萧瑟,灯火阑珊,三人相视无言。

    他们实未预料到,号称益州第一大邑、以繁华而著称的锦官城,在甫入夜时,便骤然变得如此冷清。

    其实…在李治和武媚娘拔擢寒门、重用寒士之前,各阶层犹如天堑般的中古时代,根本没有市民。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成都城如今这个状态,再正常不过。

    但是,随着赵旻发展屯田并兴建工坊、宠哥大力开拓车马行,无论许都、长安,还是大散关、冀城,如今都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大量以经商为生的市民。

    以是故,不但许都和大散关有成为不夜城的趋势,而且许都到关西冀城这条商路沿线:

    阳翟(颖川郡治禹州)、荥阳(郑州,在汉末也是中原十字路口)、成皋(荥阳)、洛阳、弘农(三门峡)、潼关、华阴(渭南)、长安、槐里(咸阳兴平市,右扶风郡治)、郿城、雍城(凤翔区)…

    这些通衢大邑,都正在快速焕发出勃勃生机。

    所以,抛开苟哥不提,于禁和庞德这已经习惯夜经济的二人,反而对此刻安安静静的锦官城极不适应。

    苟哥当先反应过来。

    其人叹了口气后,对于禁、庞德抱拳。

    “文则、令明请看!此便为益州第一大邑也!吾辈任重而道远!”

    于禁庞德二人神色肃然起来,原本一直有些沾沾自喜的庞德,此刻复又恢复到其人一贯的沉毅低调状态中。

    首发&:塔>-读小说

    二人同时躬身抱拳。

    “主公,某等必肝脑涂地,随主公建立太平盛世!”

    苟哥哈哈一笑,拍了拍二人。

    “得二君同行,吾道不孤也!走!随我赴宴!”

    苟哥的套路,如今越来越像曹操。

    刘璋早已在益州牧衙署大堂,为赵旻一行人设宴。

    毫无意外,刘璋麾下众臣无一人缺席,且相貌与刘璋相似、但明显黑瘦不少的刘瑁,也赫然在场。

    被益州人排挤的刘瑁出席,已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最直接的一点,便是刘瑁不可能再被刘璋隐诛。

    赵旻继救了赵韪、张任、以死相谏的义士王累后,又救了刘瑁性命。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苟哥心中颇有成就感。

    于是其人不免脑洞大开:历史上,能在四旬年纪被刘帮主立为正妻的吴皇后,也就是刘瑁的老婆…

    她到底有多大魅力?

    不怪苟哥好色,委实是…

    要知道,刘备在遇到吴皇后之前,始终未立正妻。

    历史上的孙夫人孙尚香,当然不能算在内。

    她与刘帮主那哪里是正经夫妻?他们分明是在玩无间道的史密斯夫妇!

    这也就是豪气冲天、胆气过人的刘帮主,若换成随便其他一人,恐怕都不敢与孙夫人同床异梦。

    赵旻正浮想联翩之时,刘璋作揖道。

    “某闻卫将军明日欲在官学授课,讲解文论之道?”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东汉当然有官学,只是因乱世而废止。

    但东汉官学仅有郡学一级,其组织架构效仿太学,学官也都有俸禄,只是不如三学制中的郡学学官高级。

    实际上,荀彧改版的三学制,就是以官学为基础开设的。

    由是,当赵旻提出要讲解二百多年后、南齐刘勰的《文心雕龙》时,东州士人们便选定蜀郡郡学为授课地点。

    赵旻笑道:“非为授课也,实则是某略有些粗陋想法,欲召集巴蜀士人集思广益以便成书也。”

    益州已经与中原有些脱节,所以赵旻实则是在做文化援助,但这种事,赵旻实在不能说出口…

    其人总不能指着和尚骂秃驴吧?

    何况,董允言之有理,赵旻确实也应该与益州士人们见见面、显摆显摆,压一压益州士人们的傲气及所谓“风骨”。

    赵旻如今已非去年那个小小军司马,所以,其人此言一出,满堂皆肃然。

    最有文化的王商作揖道。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不知卫将军又有何大作?”

    赵旻趁此机会,将《文心雕龙》的主体框架,向堂上之人大致介绍了一番。

    赵旻前世的经历,有些类似吴下阿蒙。

    前世,大领导喜传统文化,所以经常给赵旻介绍一些大部头…

    政治嗅觉灵敏如狗的苟哥,焉能不买回大领导推荐的典籍用心研读?

    是故,苟哥的古文素养,就是这么被大领导强制练出来的。

    于是乎,类似“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这段轶事,一时间竟也成了某某海的一段佳话。

    负重伤时、乃至后来转任地方综合师一把时,已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赵旻,也从未丢下研读古文的习惯…

    天知道大领导一时兴起,会不会借探病、调研之机再考校一番赵旻,赵旻若答不上来…

    那乐子可就大了。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综上,默写出《文心雕龙》,对赵旻而言并不难。

    再者说来,就算有错漏之处…难道刘勰还能过来打赵旻一顿?

    另外一个刘协更不可能。

    听罢赵旻的大致介绍,刘璋与一众武将还好,刘瑁及一众文士,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此事实属正常,二百多年后《文心雕龙》成书之时,曾轰动一时。

    曹植忍不住起身行礼。

    “先生,植欲研读先生此大作也。”

    赵旻摇摇头,肃然道:“阿植,你须先习圣人之言、明辨是非善恶、修身正德方可。文以载道,若不明是非善恶、又无德行操守,何以载道?

    昔年扬子云白首太玄经、文名著于当世,却因投王莽而德行有亏,此乃小人之儒,你须以其人为鉴也。忠孝忠孝,忠当为孝先也。”

    言罢,赵旻起身抱拳。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诸公如有意,明日皆可赴官学与旻探讨。”

    【作者题外话】:如果梳理刘备刘帮主妻妾,会发现相关记载极端简略。

    《蜀书后妃传》的篇幅,在三国诸后妃传中是最少的,远低于《魏书》与《吴书》。

    甚至,连相关引注也是最少的。

    先主的两任皇后与后主的两任皇后,加上“先主二王传”与“后主太子传”…

    四个皇后加上三个王子再加上陈寿的赞语,合计篇幅仅1400字,简略到令人心痛。

    当然,是令八卦者心痛…

    吃不到大瓜心好痛…

    如此怪异的记述篇幅,实际是“事无可采”,故隐而不表。

    刘备的婚姻,兼备了曹氏的“立贱”与孙氏的“错乱”。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在服膺儒教、精通典籍、且身为刘帮主头号粉丝的陈寿看来,是需要避讳的事情。

    刘帮主立吴皇后(吴懿妹子、刘瑁孀妻),是谁出的馊主意?

    毫无疑问,刘帮主的翅膀:法正。

    下劝先主聘后,先主疑与(刘)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於子圉乎?”--《蜀书四穆皇后传》

    值得一提的是:

    晋文公纳其侄媳妇为妻,遭人耻笑。

    法正是个不拘礼法、放达著称的奸雄。

    其“眩惑之术”被后世史家讥骂不绝,称其“专务邪道”。

    所谓眩惑之术,是指法正提议刘帮主:重用许靖,以眩远近。

    法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非其伦矣。--孙盛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法正是将许靖比喻为燕昭王时的郭隗,建议刘备千金买骨,以迷惑天下人。

    这在儒家人看来,是歪门邪道,儒士对此极为不齿。

    诸葛亮与法正之间的矛盾,便源于此。

    我们很有必要聊一聊刘瑁。

    跟随刘焉入蜀的是三子刘瑁,也是刘焉的“原定继承人”。

    刘瑁的储君身份、至少有两条佐证。

    其一是焉有四子。

    入川时刘焉不带长子、不带幼子,却携三子,可见瑁之地位。

    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蜀书一刘焉传》

    其二是随焉入蜀的陈留吴壹之妹有“大贵之相”。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焉因此为瑁娶之。

    瑁妻后嫁刘备,亦出于“大贵之相”。

    结合刘焉“制作乘舆车具”的不轨举动,可知其帝王野心。

    故为刘瑁聘娶吴氏,无疑是对其“继承人”地位的宣示。

    壹父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蜀书四后妃传》

    但刘焉死后,瑁不得立,川地大族转而拥戴焉幼子刘璋为益州牧。

    注意:焉在川地僭逆时,长安朝廷遣刘璋入川劝谏,焉借机留璋不遣。

    带头矫诏的,便是当年随刘焉入川的太仓令赵韪。

    强调一点:赵韪是益州巴西豪强。

    其人废长立幼的理由更为露骨,是“贪璋温仁”。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蜀书一刘璋传》

    注意:刘焉长子与次子,死于“长安之乱”。

    故幸存子嗣中,刘瑁为长。

    由此,刘焉死后的“继承人风波”,本质是益州豪强的“反攻倒算”。

    他们对刘焉重用张鲁、重用东州、重用青羌,却排斥打压川蜀豪强的行为极为反感,希望拥立一个软弱可欺、随人俯仰的“弱主”。

    故废瑁立璋。

    这与冀州豪强拥立袁尚而废谭、荆州大族拥立刘琮而废琦,何其相似!

    历史上,刘备入蜀后,诸葛亮对刘璋的“暗弱”非常不屑。

    其人写信给法正,指桑骂槐地说“刘璋的宽政,养了一群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诸葛亮答法正书》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尤其需要注意:诸葛亮也是借此骂辱法正。

    因为彼时法正专恣,擅杀人命。

    历史上,“赵韪之乱”后不久,又有了张鲁叛乱。

    鲁叛乱理由令人倍感迷惑。

    陈寿说鲁“看不起刘璋懦弱,因此反叛”。

    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雠敌。--《蜀书一刘璋传》

    实际情况恐怕并非如此。

    因为张鲁是个很懦弱的人。

    鲁在汉中,宠信巴西阎圃、南郑李休等地方豪族;

    其人遇事毫无主见,性格软弱无比。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曹操来袭立刻出降,临走前还得封存宝库,以示“善意”。

    甚至当年鲁欲称“汉宁王”,结果被巴西大姓阎圃一吓唬,就退缩了。

    如抛开宗教色彩,张鲁其人,执政方式与心术性格,与刘璋颇为相似。

    很难想象一个软弱的人,会因为“瞧不起另一个软弱的人”而兴兵反叛。

    更何况张鲁的母亲与弟弟,彼时还被软禁在成都。

    投鼠忌器之下,张鲁又怎会轻易叛乱?

    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魏书八张鲁传》

    有理由相信,张鲁叛乱,大概率与刘焉死后的“废长立幼”风波有关。

    鲁母是刘焉姘头,无论是《三国志》、《后汉书》还是《华阳国志》,对“鲁母奸于刘焉”的丑事,均无所避讳。

    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蜀书一刘焉传》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沛人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传》大风小说

    鲁母有少容,往来焉家。--《华阳国志汉中志》

    因此,鲁实际是作为刘焉“假子”而出镇汉中。

    之前张鲁在侧,对刘瑁的继承人地位,必然知晓。

    因此“焉死而璋立”的怪异结果,也定然令身在汉中的张鲁心生迷惑。

    张鲁叛乱,大概率与“废瑁立璋”的隐情有关。

    因史料有限,此处仅作推测,无法提供实证。

    刘瑁枉死,另有佐证。

    即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刘璋遣使通好曹操。

    曹老板驱虎吞狼,故意授刘璋振威将军,授刘瑁平寇将军。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相似的军职地位,使得本就“情好不睦”的兄弟二人,更加猜忌。

    未几,瑁“狂疾物故”。

    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瑁狂疾物故。--《蜀书一刘璋传》

    “物故”即去世。但三国史中,用到“物故”辞令者,死相都比较惨。典型案例即孙坚。

    孙坚讨黄祖,被飞石击中颅骨,当场“脑出物故”。

    其惨状不忍卒睹。

    (孙)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英雄记》

    孙坚轻佻果躁,自恃勇力,常顶“赤巾帻”而不戴兜鍪(头盔)。

    此事详见《吴书一孙破虏传》,文多不载。

    另有马谡“下狱物故”。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蜀书九马良传-附传》

    按周寿昌考证,谡“似是狱中瘦死者”。

    即被活活饿死。

    此事见仁见智。

    陈寿对刘瑁的死法记述(狂疾物故)、以及行文方式(紧密衔接在受将军号之后),无疑指向瑁“不以道终”。

    由此可见,张鲁之叛,是刘焉死后的废立余波。

    “小人之儒”,出自于演义之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此非骂扬雄,而是诸葛亮借此骂江东士人们没有气节。

    白首太玄经的扬雄扬子云,实则当得起后人尊重。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