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二章 成都片刻破,益州刀兵歇4
    于禁对此心如明镜。

    其人已知,庞德有意以此战功,作为投效自家主公投名状。

    在这一瞬间,于禁依稀在庞德身上,看到了自己好搭档乐进、以及那勇不可挡的张辽身影。

    于是其人鬼使神差道。

    “令明放心,某定及时支援!令明务必小心!”

    万幸…

    于禁、庞德二人都未立flag。

    披两层铠的庞德又一次长笑一声后,毅然决然地翻身上马,提起自己惯用的兵器…

    庞德的兵器,当然不可能是青龙刀。

    我们常说的“青龙偃月刀”,形制是“偃月刀”。

    此刀刀刃和刀柄衔接处的兽头吞口为“龙头吞”,故得名“青龙(刀)”。

    严格翻译,应该是“有龙头吞口的偃月刀”。

    《武经总要》是北宋前中期,仁宗朝的曾公亮和丁度合撰的一部武备军事著作,上下集各二十卷。

    书中博采众家,配图详实,是研究北宋军备、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此书中,便有五种长柄大刀:屈刀,偃月刀(书中又作掩月刀),眉间刀,凤嘴刀,笔刀。

    《武经总要》配图说明,偃月刀(青龙刀)这种长柄薙刀类兵器,至少在西历九世纪就已出现,并流行于十世纪。

    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摘自《唐六典之卷十六卫尉宗正寺》

    其中长柄刀惟有陌刀,而众所周知,陌刀刀刃明显长于刀柄),更类似“斩马刀”或“苗刀(戚继光戚家刀灵感来源)”,刀刃为直刃。

    这与后世流行的偃月刀、眉尖刀或日本薙刀,有较大差异。

    所以,无论关公和庞德,都不可能用唐末五代才出现的青龙刀。

    当然,庞德更不可能用铁蒺藜骨朵(无双割草中的狼牙棒),汉末魏晋根本没有此等兵器。【1】

    【6】

    【6】

    【小】

    【说】

    实际上,庞德用的是羌人、鲜卑人所惯爱使用的兵器:枣木槊。

    于禁高喝道:“擂鼓助威!”

    在雄壮的鼓声中,于禁又下达多条军令。

    “全军,变锋矢阵!”

    “收长枪!改持木楯、环首刀!”

    “全军听令,预备突击!”

    而就在北城门令旗疯狂挥舞之时,东城门外的苟哥赵旻,也开始臭不要脸地骂阵。

    “城上守将,你可敢出城与我一战?”

    那守将毫不理睬苟哥,仍自顾自地发号施令。

    “你可敢出城?龟缩城中,可算英雄?”

    那守将只当苍蝇“嗡嗡”乱飞,仍对苟哥不做理会。

    苟哥变本加厉。

    “你若再不出城,须当心我即刻攻城!”

    回应苟哥的,是一阵金柝声,以及稀稀拉拉的箭矢。

    当然,由于苟哥猥琐至极地躲在箭矢射程之外,所以当箭矢飞到桥上时,便因力竭而软绵绵地落了下来。

    苟哥对此大加嘲讽,而城头那守将却仍不为所动。

    赵旻分明见到其人已唤来军司马,显然是要分兵至北城门,于是赵旻暗暗叹息:

    这守将端的了得!居然识破了老子声东击西之计!

    赵旻对此无可奈何…

    他总不能率军冲到守卒射程之内当活靶子吧?

    这显然不是稳如老狗的苟哥风格。

    所以,苟哥也如今只能暗暗祈祷,于禁那边加快速度,充分利用北城门未闩牢的弱点,尽快攻破城门。

    而就在苟哥暗暗祈祷之时…

    庞德已经披甲提槊,奋力疾驰至城门前。

    其实,庞德说的一点儿没错。

    此时的城头上,因守将未及时就位,而原有弓手又被赵旻牵扯走,所以弓手已寥寥无几。

    然而,此刻正有大批弓手,自西城门、东城门蜂拥而至。

    可想而知,若于禁再犹豫不决,或者再拖延片刻,此处城门,亦将如东城门一般守备森严。

    届时,腾出手来的守卒们,必将发现城门未闩牢,这个弱点将被弥补。

    所以,庞德才会奋不顾身当机立断,哪怕冒着箭雨,其人也要尝试破开此处城门。

    此刻,只见庞德额头青筋骤然迸出,双臂肉眼可见地膨胀起来,借着马势,提起枣木槊向前奋力一刺。

    其人旋即大喝一声。

    “给俺开!!!”

    随着其人奋力前刺,其人手中带着棱角的槊尖,便狠狠扎入闩门的横木之中。

    庞德复又一声大吼。

    “起!!!”

    庞德胯下的骏马,登时发出“希聿聿”一声悲嘶。

    <app,^免费小说网站

    随着使人头皮发麻的“嘎吱吱”之声响起,那闩门之粗大横木,竟被庞德奋力挑起。

    于禁竭力大喝:“突击!突击!全军突击!冲!冲啊!”

    战鼓声骤然变得密集而响亮,兵卒们齐声大喝。

    “杀!”

    这一刻,成都城的半空仿佛骤然响起一声惊雷!

    而城下则犹如地震一般,轰隆隆的马蹄声响彻四野,大地随之震颤,便连滔滔江水,也泛起无数涟漪。

    庞德一声大喝,将深深扎入横木的枣木槊,连带着那根粗大横木一并弃之于地,抽出环首刀后扬刀立马。

    “杀!”

    又一声如惊雷般的大喝传来,城头上的守卒们,竟然被单枪匹马的庞德,吓得打了个哆嗦。

    借此良机,庞德猛抽马鞭,施展精湛骑术,以胯下战马的马蹄撞开城门,一马当先冲进了成都城。

    这一刻,正策马疾驰冲锋的于禁,竟微微有些失神。

    在庞德身上,他赫然看到了自己的老搭档、始终沉默不语的乐进身影。

    于是,素来以冷静著称的于禁,瞬间热血沸腾。

    “冲!冲!冲!某等不可使令明将军专美于前!”

    回答于禁的,又是一声如惊雷炸开般的整齐暴喝。

    “冲!”

    旋即,如滔滔大江一般,万马奔腾!

    在东城门外的苟哥,显然也听到了这数声惊雷。

    其人咧了咧嘴角后,骤然对赵贲喝道。

    “阿贲!传令!我军速去支援文则将军!”

    在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中,士气至关重要。

    乐进之所以屡次先登,以至于其人本传完全是功劳簿,盖因其人每战皆身先士卒、奋勇死战,使己方士气如虹,故可一举破城先登。

    论死战,庞德是专业的。

    历史上,建安二十四年的樊城之战中,庞德抬棺而战,虽败犹荣,虽死犹生。

    而如今,庞德披双层铠,甘冒矢石,以一人之力破开成都城,同样将会载入史册,为后人传唱歌颂。

    因庞德如此舍生忘死之举,卫府精骑而今士气高昂至极,而成都城守卒,士气一泻千里…

    于是乎,此战毫无悬念。

    就在庞德一马当先,持环首刀冲入成都城不久,于禁、刘晔和步骘等人,便也率大军驰入成都城中。

    赵旻的反应同样极快。

    即便城头上那守将再有能耐、调度再得当,也拦不住其人麾下的兵卒们不战而溃。

    那守将心中冰寒,无比绝望。

    其人怔怔地望着城头上溃逃的守卒,仰天长叹。

    “某有心杀贼,奈何无力回天!”

    “呛啷”一声,其人抽出环首刀,一对虎目中满含热泪。

    其人举着刀转向成都城内的方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中热泪洒落城头。

    “某食刘使君之禄,却不得为刘使君解忧,上愧对主公,下愧对万民,不忠不义,不死何为?”

    言罢,其人扬起手中长刀,挥向自己脖颈。

    陡然间…

    随着“呛啷”一声脆响,其人只觉自己手中一轻,旋即,一个温厚的声音在其人耳畔响起。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大丈夫当携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今你无功亦无业,何不留此有用之身建功立业,以雪今日之耻乎?”

    泪眼婆娑中,欲自尽之人抬首看向那人。

    【作者题外话】:容云某先吐个槽:三国无双中的奇门兵器…太扯犊子了!

    孙策的双拐还算正常的…

    郭淮、夏侯霸那兵器…那都是什么鬼…

    云某每读到《资治通鉴》庞德抬棺而战那一段时,总觉得热血沸腾。

    庞德在堤上,被甲持弓,箭不虚发。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德战益怒,气愈壮。--《资治通鉴汉纪六十》

    司马光大概对庞德也颇为欣赏。

    一份编年体史料,竟全文誊写了《三国志庞德传》的战斗描述。

    惜字如金的司马光,对庞德偏爱之情,足见一斑。

    庞德之壮勇,确实可敬可叹!

    诸君勿疑,苟哥对那守将生出了爱才之心。

    至于那人是谁?

    且看下章分解。

    本章,咱们简单介绍一下刘璋麾下的益州士人。

    王商是广汉人,出任治中从事(高级州吏),王累也是广汉人,也为益州从事(高级州吏)。

    历史上,刘璋迎马超、刘备入蜀之时,此二人曾竭力反对。

    王商曾言“譬如养虎,将自遗患”。

    今之益部,士美民丰,宝物所出,斯乃狡夫所欲倾覆,(马)超等所以西望也。若引而近之,则由养虎,将自遗患矣。--《益州耆旧传》

    严颜是巴西人,建安六年时,因赵韪苦苦相逼之故,严颜被刘璋召回蜀郡。

    历史上十余年后,刘备入川之初,途经巴郡,时任巴郡太守的严颜叹息痛恨,骂刘璋“独坐穷山,放虎自卫”。

    刘主(即刘备)至巴郡,巴郡严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华阳国志刘二牧志》

    在王商与严颜看来,马超与刘备,实乃一丘之貉,均是食人猛兽,将招致覆亡大患。

    历史发展也确实如此,二人一语成谶。

    而在刘备行将入川之时,为了谏阻刘璋,王累先是“倒悬州门”,又“自刎血谏”。

    从事广汉王累,倒悬于州门,以死谏(刘)璋,璋一无所纳。--《华阳国志刘二牧志》

    张任是蜀郡人,他的事迹如雷贯耳,不必赘述。

    陈寿称其“有胆勇志节”,《华阳国志》称其“守节故主”。

    张任,蜀郡人,家世寒门(第一万次强调,此为门第较低之士族豪强)。少有胆勇,有志节,仕(益)州为从事。--陈寿《益部耆旧杂记》

    其忠贞,则王皓陨身不倾,朱遵绊马必死,王累悬颈州门,张任守节故主。--《华阳国志蜀志》

    《华阳国志》将张任、王累与旧日的王皓、朱遵并列,可见其二人皆为忠贞义士。

    黄权在本书中的设定是黄衡从弟、且其人尚未出仕,故避而不谈。

    广汉、蜀郡、犍为三郡地处益州腹心,号称“三蜀”;

    益州以蜀郡、广汉、犍为为“三蜀”。--《华阳国志蜀志》

    巴郡被刘璋分为巴东、巴郡和巴西郡后,则被称为三巴。

    此六郡,外加一个汉中郡,为益州核心区域。

    此外,益州尚有越嶲(读音为xi,即后世川滇交界处)、益州郡(后世云南,治所为滇池,即后世滇池区)和牂牁(读作zangke,即后世贵州)三郡。

    此三郡,在汉末属于蛮荒烟瘴之地,暂且略过不提。

    诸君放心,后文中,苟哥就算是为了甘蔗,也会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发展这三郡。

    在刘璋麾下,益州士人们被惯坏了。

    所以才有赵韪作乱。

    因为刘璋是被益州豪强拥立,因此他对益州豪强也就十分宽仁放纵。

    此即诸葛亮所谓的“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结果…呵呵呵呵…

    结果就是“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

    刘璋暗弱,自(刘)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诸葛亮答法正书》

    在“君臣之道”彻底崩溃的情况下,有道德底线的,诸如王商、王累、张任、严颜、黄权等人,愿意继续效忠刘璋,并为其人守节;

    而以赵韪,以及后来勾结刘备献蜀的张松为代表的野心家,则走上叛乱的道路。

    换言之,刘璋纯属自找!

    东州人中,还有庞羲和李异二人…

    此二人名气太小,云某懒得浪费笔墨…咳咳,键盘和精力。

    (赵)韪将庞乐(即庞羲)、李异反杀韪军,斩韪。--《英雄记》

    二人结局为:

    庞羲最终归降刘备(见《先主传》);

    李异则归降东吴(见《陆逊传》)。

    我们这些后世人,站在上帝视角俯瞰三国历史时,自然知道,建安六年的益州,简直就是软到不能再软的烂柿子…

    当然,那些不明真相、处处查百度的小学生例外。

    但同为这时代人的曹操,却并不知其内情。

    荀彧应该清楚其中内情,但彼时的荀彧,早已对野心愈发膨胀的曹操加倍提防…

    这还是应了那句话: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app,^免费小说网站

    曹老板太嗜杀了!

    曹老板若如赵旻一般苟,或许将不可能有天下三分。

    但话说回来,曹老板的魅力,或许便在于不屑遮掩自己的野心、不屑遮掩自己的恶行。

    曹老板不愧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