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四章 群贤士毕至,少长臣咸集中
    骠骑将军便是张绣。

    说起来,赵旻已有半年多未见过其人。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但是据张绣发回的书信来看,南阳郡今年也已推行了小麦、高粱两熟,而且南阳全郡也已种上了冬小麦。

    赵旻并不担心农作物单一这个问题,因为还有军屯。

    军屯指的是中军及各地驻军垦荒,由兵卒屯田。

    兵卒们本就有军粮吃,且他们种植所得只需上交四成,余下六成可自由支配。

    显而易见,这本质上就是土地承包,而且是不可能饿肚子的土地承包。

    兵卒们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五谷中,除稻、麦之外的菽(大豆)、黍(就是可做年糕、油炸糕的黍子,俗称黏黄米),以及粟(小米),他们按照赵旻要求种植即可。

    而军屯边角的田垄,兵卒们还可种植各种瓜类及蔬菜。

    赵旻的屯田制与袁绍、曹操不同。

    因曹魏、司马贼的西晋皆贬低、篡改袁绍相关史料之故,所以诸君或许都不知,袁绍比曹操屯田更早。

    首发&:塔>-读小说

    汉末群雄之中,最早屯田的其实是公孙瓒。

    袁绍也只是在与曾不可一世的公孙瓒连年征战时,受后者启发而已。

    所以,曹操麾下枣衹、韩浩二人所谓的献屯田策,实则是拾人牙慧。

    曹操的屯田,分为军屯、士家屯和民屯三种;赵旻则只有军屯和民屯两种。

    “士家“与“士族”无关,此处的士,专指士兵。

    换言之,士家屯田与军屯有相似之处,他们不仅承担着屯田任务,而且要在轮岗时负担作战任务。

    曹操屯田税率是六成或五成;赵旻则是四成或三成。

    二者的民屯皆免除徭役,屯客专事生产。

    但按照曹魏征收税率来看,交足朝廷的份额之后,那些无牛屯客们仅剩四成口粮。

    在汉末平均一百六七十斤的亩产情况下,他们也只能保证自己不被饿死而已。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曹操的军屯、士家屯中,兵卒没有军粮;赵旻管饱。

    一言蔽之,曹操的屯田,实则是朝廷为地主,而兵卒及百姓皆为农奴;赵旻的屯田却类似于土地承包。

    而且诸君别忘了,赵旻不但有曲辕犁省时省力,而且是一年两熟。大风小说

    对于拥有大量奴客的士族豪强,赵旻取消丁税后加高税率,实则相当于摊丁入亩。

    何况赵旻有屯田作比较,每亩地征收多少定额最合适,赵旻比那些士族豪强本人还要清楚。

    无法准确丈量田亩?

    这个更不是问题。

    如今是乱世,无主之地极多,赵旻索性将无主之地交给士族豪强屯田,十年后,这些屯田归他们所有。

    注意:取消丁税哦。

    但前提是,每户有多少顷良田,方可匹配相应数目的屯田。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如此一来,还用得着去丈量土地?

    您说土地不够分?

    这更不是问题!

    如今丁口,已比熹平年间锐减八成有余,赵旻又有曲辕犁、螺杆泵在手。

    退一万步讲,即便无主之田不够分,赵旻派驻军垦荒后分给士族够不够?

    哦,您说这是加剧土地兼并?

    拜托!就算赵旻不分田,难道那些士族豪强就不会抢占无主之田吗?

    天真!

    更何况,在如今丁口锐减的情况下,不依靠朝廷之力,士族豪强能吃下多少良田?

    他们是有曲辕犁用于耕地,还是有大量无事可做的壮劳力?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三国之时,各国朝廷为何要给重臣们赏赐复客?难道是让他们养来撑排场的?

    哦,您问复客是什么?

    复客是一种拥有特权的农奴,他们不受徭役征召,也不向官府纳税,可以专心从事生产。

    但需要注意,复客的特权,受益者实际不在自己,而在其家主。

    复客可免除官府的徭役,却不能免除自身的沉重工作。

    他们虽然不替官府劳作,却需要替自己的家主劳作。

    说得直白一些,复客的受益者,实际是复客的家主,而非复客自身。

    三国后期,随着天下逐渐统一,屯田制度日趋瓦解,在屯田由公转私之下,复客被赏赐给大臣的相关记载也逐渐增多。

    这不但从侧面反映出三国人口锐减情况仍在加剧,也证明剥削愈发严重的屯田制已逐渐崩坏。

    那么,行文至此,便出现了一个问题: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我们是如何从张绣跳跃到复客这个话题上的?

    言归正传。

    赵旻匆匆奔至卫府大门外…

    做为赵旻正妻张凝之大人,张绣享有此待遇不足为奇。

    赵旻只见,昂藏英武的张绣身后,站着三名头戴进贤冠、着玄色深衣的文官。

    比赵旻年幼的大舅哥张泉,则立于张绣身侧稍后处。

    众人身后,则是队列整齐的骑兵;

    骑兵队伍后,尚有十余辆马车。

    张绣身后三人中,居中者,乃一名中等身材、半百年纪、风度气质皆不俗之人。

    赵旻按捺下心头疑惑,向老丈人深深一揖。

    首发&:塔>-读小说

    “旻见过骠骑将军。”

    张绣哈哈一笑扶起赵旻,复又躬身抱拳:“参见主公!”

    不提翁婿二人间吊诡的关系和称呼,赵旻疑惑地看向张绣身后三人。

    张绣再次爽朗一笑,为女婿介绍。

    “主公,此三人,乃南阳张仲景、长沙桓伯绪、颖川杜子绪也。”

    赵旻登时大喜,分别向张机、桓阶及杜袭抱拳行礼。

    张机张仲景不解释;

    桓阶乃向刘表讨还孙坚尸首归于孙策、策动已故的长沙太守张羡兴兵助朝廷的义士;

    杜袭便是助张绣治理南阳的那名能吏。

    “旻久仰三位大名,只恨缘悭一面。大人,三位先生,大兄,快快请进!”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众人还礼后,心中皆对这位传说中百战百胜、允文允武、且毫无架子平易近人的卫将军好感大生。

    张绣侧身吩咐儿子张泉收束兵卒、车马后,便率三名高士走进卫府大门。

    待众人行进正堂后,太史慈和周瑜便无法再安坐。

    二人疾趋至桓阶身前,向其人深深一揖。

    “某等不知先生至此,有失远迎,还请先生恕某等失敬之罪。”

    四旬年纪、举止间颇有几分英气的桓阶展颜一笑,扶起二人后复又作揖道。

    “子义,公瑾,别来无恙!吴侯今可好?”

    周瑜再次作揖:“有劳先生挂怀,某主一切安好。”

    言罢,待张绣为众人介绍过桓阶后,桓阶便与此二人走到一旁叙旧。

    桓阶对孙策有大恩,太史慈、周瑜二人岂敢怠慢其人。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与此同时,卫府诸人则同时向张绣行礼。

    见过礼后,众人寒暄一番。

    张绣为众同僚、张机、桓阶和杜袭等人彼此介绍过后,招手召来族弟张琨及故吏耿纪。

    “季行,阿琨,陈留而今如何?”

    张绣复又拉上自己麾下杜袭,与张琨、耿纪行到另一边。

    赵旻郑重其事地为众臣属介绍一番张仲景,后者连连自谦。

    “某不欲为官,承蒙卫将军对某青眼有加,故而推长沙太守而随桓伯绪同赴南阳,受卫将军之命而就任太医令,从此某将专心诊病、授徒、著书。”

    赵旻适时抱拳插口:“仲景先生之大作,旻已拜读且已印制。”

    说着,其人自袖中取出张仲景尚未最终定稿的《伤寒杂病论》,亮给众臣属及黄衡看了看。

    “先生首创之六经辩证法、六经传变论,使旻豁然开朗。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之序,旻深以为然。”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赵旻这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他哪里懂医术?

    其人只是拾倪海厦先生牙慧罢了。

    不知赵旻本性如何的张仲景,却被赵旻唬住了。

    其人神色一喜。

    “卫将军可谓一针见血也,莫非卫将军亦懂岐黄之术?某正有疑惑,急需解答。”

    赵旻怕在臣属面前丢脸,当即不敢再多言。

    六经之序,赵旻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再多说一个字,赵旻就要露馅。

    “先生远来辛苦,请安坐。”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张仲景好容易遇到一个能读懂六经传变之人,哪里肯如此轻易放过赵旻?

    “卫将军,某于扶阳一途,尚有些许疑惑。”

    赵旻心中大骂:你去问你一千七百年后的徒孙、扶阳学派卢铸之!老子哪里懂国医?

    赵旻正窘迫间,便又听赵旭高喊。

    “少君,又有客至焉。”

    【作者题外话】:汉末三国时代,要问数量最庞大的群体…

    当然不可能是明清时期的自耕农!

    前文中,云某已多次强调,汉末三国几乎不存在自耕农!

    两晋自耕农更是凤毛麟角,甚至可以说,只有地主和奴客!

    所以诸君明白了吧,汉末所谓名门、郡望、寒门、单家、庶族,都是地主!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两晋时还多了个叫门阀的巨无霸!

    这就是中古时代的显著特征!

    还有人骂李治和武则天吗?

    若非他们两口子,中古时代这个令底层百姓无限绝望的时代,还不知道至何时才能终结!

    张机张仲景先生,是经方派的开山祖师爷。

    后世满清黄元御先生巨著《四圣心源》,将张先生与黄帝、岐伯、扁鹊合称为四圣。

    卢铸之先生的恩师,是满清巴蜀大医、六经传变经方派传人郑钦安先生。

    他们的医术思想是扶阳,所以他们这一派被称为扶阳学派。

    有兴趣的大大,可以读一下卢崇汉先生的《扶阳讲记》。

    不明内情者,或许会破口大骂倪海厦先生是大骗子;但在经方派弟子看来,倪海厦先生是个实至名归的大医。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云某家中有经方派长辈开国医馆,幼时云某对国医曾感兴趣,也曾学过一段时间,

    可惜…不提也罢。

    咱还是老老实实当工科狗赚钱养家吧。

    这一章咱们先聊聊桓阶,下一章再聊杜袭。

    桓阶,确实是义士!

    刘表,汉末八骏之一。

    其人以宗室身份出任荆州刺史,割据荆楚二十余年。

    刘表有贤名,甚得众心,虎踞江汉,有图取天下之志。

    孰料,其人竟被一个无名之辈的一句话所阻止,错失官渡之战偷袭许昌、击灭曹氏的千古良机。

    袁绍死后,曹操坐大,刘表失天时地利,遂雄心不再,专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直至老死。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究竟是谁,说了什么话,导致东汉末年千钧一发之际的变化呢。

    此人就是桓阶,魏朝建立后首任尚书令。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

    其人仕郡功曹,这是高级郡吏,相当于长沙郡组织部一把手。

    初平三年(西历192年),孙坚替袁术征讨荆州,被刘表击杀,尸体也被荆州兵抢走。

    桓阶出于君臣大义(孙坚曾任长沙太守),冒死赴敌营讨要孙坚尸首,归还孙策。

    会(孙)坚击刘表战死,(桓)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魏书二十二》

    其人轻侠仗义如此。

    官渡之战,刘表与袁绍结盟,准备趁曹操陈兵延津之际,从南阳出兵袭击许昌。

    如计策成功,曹操北有强敌、无力分兵,南侧老巢又遭偷袭,腹背受敌,必死无疑。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刘)表举州以应绍。--《魏书二十二》

    刘表在荆州作战争动员,大举兴兵,准备进取中原。

    如计策成功,刘表将与袁绍共分曹操地盘。

    是时,袁绍称霸河朔,雄踞冀、青、幽、并四州;

    曹操异军突起,占据兖(八郡)、豫(虽六郡,然皆中原)、徐(虽五郡,然鱼米之乡)三州及司隶校尉部东侧。

    刘表虎踞荆州。

    其人虽仅一州,却跨蹈八郡,与益州(三巴、三蜀、南中、汉中共八郡)、凉州(也是八郡)并为天下大州。

    刘备霸占荆、益二州,就敢东争汉中,北伐襄樊,逼得曹操几乎迁都;

    诸葛亮、姜维以益州一隅,便能先后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所以不能单纯以州之数量来计算国力大小。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于)禁降羽,(关)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蜀书六》

    在曹操危机存亡之际,桓阶以天下大义,成功策反长沙太守张羡,张羡举郡叛刘表,响应曹操。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桓阶实际上并不知,曹操早已有不臣之举,但桓阶清楚,袁绍和刘协有仇。

    相当于北方的袁绍和南方的刘表,想要“包曹操的饺子”,不料北方的曹操又和南方的张羡“抄了刘表的后路”。

    张羡应曹,桓阶之功也。

    因此,官渡之战,刘表不得不分兵平定张羡叛乱,错失了与袁绍合兵的千古良机。

    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魏书二十二》

    等长沙之乱平定,刘表终于腾出手来、准备和袁绍会合,却遗憾地发现,官渡之战已经结束了。

    当然,刘表并未放弃北伐,刘备就是刘表手中最锋利的长矛…

    要说这事儿,这事儿就得说起杜袭…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非本章重点,下章咱们重点说。

    然而,当刘备火烧博望坡,攻下南阳即将打到颖川之时…

    充满戏剧性的一幕,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袁绍病死了!

    荆州内部遂因而动乱,元气大伤;

    兼刘表年迈,不复雄心壮志,遂保守家业,再无进取之心。

    惜哉!

    张羡败死。

    桓阶隐姓埋名藏匿民间。

    刘表叹服于桓阶之智勇,以妻妹蔡氏,招桓阶为襟弟。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桓阶料刘表终难成大事,婉言谢绝。

    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魏书二十二》

    建安十三年(西历208年),曹操南征,桓阶出仕,曹操亦久闻桓阶大名,君臣相见,喜不自胜,辟为丞相府秘书长(相府主薄),染指权力核心。

    桓阶入仕曹魏为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同年爆发。

    当时曹操诸子已长,桓阶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洞察到二宫之争的情况。

    桓阶笃定曹丕以嫡长优势,兼才干出众,是世子大位不二之选;

    其人遂不遗余力地力挺曹丕,面折廷诤,守志不屈。

    曹操曾私下试探桓阶,故意在其面前夸耀曹植的才华。

    桓阶闻言,正色起身,严词答道:“曹丕仁德布于四海,天下闻名;魏王却夸耀曹植,我实在十分迷惑!”

    曹操心中了然,深知桓阶忠贞不二,遂深相倚重,将太子相托。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王沈《魏书》

    黄初元年(220),曹丕践祚,桓阶迁尚书令、加侍中。

    东汉中后期,三公(司徒、司空、大司马)为年高德劭者之虚职,所任者华歆、王朗、贾诩,此时无不是满鬓繁霜、须发皆白之老朽。

    尚书台则不同,为曹丕霸府发号施令之核心机要所在;

    尚书台之首领,亦即尚书令一职,虽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权。

    东汉时,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号称“三独坐”。

    其权势可见一斑。

    注意:汉末三国,经常以“侍中守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领尚书事”作为“总揽朝政”的同义指代。

    蜀汉之费祎、蒋琬,秉政前皆为尚书令;姜维则以卫将军、大将军身份录尚书事;其人一时间权柄无二。

    桓阶病重,魏文亲临病榻。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文帝流涕:“本来吾想把后事托付给卿,孰知卿竟病重至此,万万保重!”

    阶疾病,帝自临省,谓曰:“吾方讬六尺之孤,寄天下之命於卿。勉之!”--《魏书二十二》

    注意:两汉三国,皇帝自称,以“吾”为主。

    桓阶病死,文帝流涕不止,追谥贞侯,赐桓阶子桓嘉为侯,追封桓阶弟桓纂为关内侯。

    关内侯:有俸禄但无封地。

    其级别低于县侯、乡侯、亭侯。

    至此,桓阶走完了荣耀的一生。

    其人年轻时以郡吏身份,深入虎穴,为孙氏遗孤讨还孙坚尸首;

    其人青年时以大义说动张羡,叛应曹公,为魏晋之后中国的再度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人壮年时拒绝女色和权力的诱惑,居贫以待天命;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其人中年时报效文帝,守志不移,最终得到魏武、魏文两代君主的宠信。

    可谓:

    有大义、识大体、知大事、守大节。

    最后,已陈寿先生赞语结尾:

    “桓阶识睹成败,才周当世。”

    桓阶贞侯之名,百世流芳,千古传颂。

    三国中阴暗面固然极多,但更多的,还是如太史慈、甘宁、桓阶、阎温、陈登、臧霸、庞德、关公、赵云、夏侯惇、张辽、徐晃、乐进等等义士英雄们的不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