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九章 善恶终有报,天道何昭彰下
    赵旻所召集之人,除赵氏子弟外,皆出身于淮泗。

    所以,赵旻要商议之事便呼之欲出。

    “其一,而今已近九月底,旻须尽快赴丹徒迎亲;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其二,吴侯或已做足准备,我等亦应全力协助吴侯夺九江郡;

    其三,汝南郡为袁氏故里,且位于沛国、九江、江夏之间,此地须有大将镇守;

    其四,吴侯得九江后必攻江夏,我等何去何从?

    其五,徐州及兖州东部,明年我等应如何固守?

    其六,天子目前尚无子息,旻欲送步氏进宫为贵人。”

    这六件事…都极重要。

    赵旻制订的大策略为先北后南,因此,在未一统北方之前,南方绝对不能生变。

    最后一条,实则也关系到刘协、赵旻之间的亲善程度。

    赵云当先开口。

    “阿旻,你此番凯旋过于忙碌,有件大事某尚未来得及相告。”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同一时间,丹徒吴侯府内。

    顾雍、陆逊二人的大人,也就是顾、陆二家的长辈,正跪伏于地,涕泪交加地向吴老夫人谢罪。

    “嫂夫人,某等鬼迷心窍之下,方才做出此等大逆不道、无主无父之事。

    而今某等愿尊孙氏为主,今后惟孙氏马首是瞻,伏乞嫂夫人恕我二家之重罪!”

    吴老夫人悲愤不已,伸出颤抖的老手,指着这几人道。

    “老身对尔等信重有加,阿策又在外出生入死、为江东开疆拓土,尔等何以如此短视?

    万幸而今曹孟德兵败身亡!否则,若其人获胜,后再夺荆州,江东将何存焉?兖徐二州诸族之昨日,恐将为尔等之明日矣!

    尔等与虎谋皮、戕害乡族,徒使亲者痛而仇者快,行此损人而不利己之举,何其愚也!”

    吴老夫人虽然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老太太,但不得不说,其人极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顾、陆二家这些糟老头子,被吴老太太如此臭骂,却驳无可驳,只好深感惭愧,连连叩首谢罪。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因为吴老太太句句在理,这些人暗杀孙策之举,的确损人不利己。

    因为孙策若在,曹操绝不敢轻易向江东动兵。

    遑论…

    孙策打压士族是狠,可曹操又比孙策强多少?

    陆氏家主泣不成声道。

    “嫂夫人,而今许贡门客已授首,郭奉孝之秘使亦已绑缚,还望嫂夫人念在与某等旧情之上,网开一面!

    某等皆愿献上部曲,以充吴侯中军,亦愿奉上粮草、辎重,以资吴侯之用。”

    活该他们献兵献粮献辎重。

    正所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谁让顾、陆二家做出这种猪狗不如之事呢。

    吴老夫人长叹一声,挥了挥老手。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你等且回,老身尽力为你等求情,今后,你等务必忠心辅佐孙氏,创下江东大好基业!”

    顾、陆二家众人纷纷感恩戴德,叩首后起身告辞。

    他们走后,方才一言不发的吴景突然笑了起来。

    吴老夫人也忍俊不禁。

    “阿旻此番河东大胜,委实使吴郡诸族胆战心惊。”

    吴老夫人老眼中闪过宠溺之色。

    “阿香有福,先夫若有灵,定当含笑九泉也。”

    一言及此,老太太嗔怪起来。

    “阿策可曾遣使进京?阿旻而今应已凯旋,何以迟迟不遣使?阿旻莫非欲反悔?”

    吴景笑道:“阿姊勿忧,阿旻绝非言而无信之徒,丹徒至许都千里迢迢,阿姊且静候佳音。”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吴老夫人叹了口气。

    “但愿如此。”

    许都北军军营中军帐内。

    听罢赵云讲述,赵旻哑然失笑。

    “大人,诸侯皆已遣使前来?”

    “正是。韩文约之使皆一人双马,日夜兼程之下辰时已抵京。”

    赵旻暗暗咋舌:韩遂也是拼了。

    他摇头道:“大人,我等暂且不见诸使,天子若愿接见,则任由其便。”

    随后,赵旻复又向众人抱拳:“诸公以为,针对以上诸事,我等应以何策应对?”

    步骘起身作揖。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主公,步氏便由骘送入宫。然此事宜由主公先行向天子提请。”

    赵旻颔首:“甚善!”

    鲁肃起身作揖。

    “主公,肃今日便启程,先一步赴丹徒,以安吴夫人、吴侯之心。此外,协同作战之事,便由肃与吴侯协商。”

    赵旻颔首:“甚善!”

    鲁肃犹豫片刻后道:“主公,前将军乃袁本初故臣,愚以为,前将军不可坐镇汝南,可由李曼成率其人之部曲坐镇。”

    于情于理,颜良都不适合坐镇袁氏故里汝南。而李典与袁绍、曹操皆有私怨。

    于是赵旻颔首:“甚善!”

    臧霸和陈登同时起身。

    “主公甫与吴侯结亲,故而广陵郡短期内应无忧,我二人可屯重兵于琅琊、泰山一带,同时遣斥候深入青州北海、齐国及济南。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如此,若袁本初有异动,我等亦可及时应对。”

    琅琊国、泰山郡,是后世临沂、泰安、济宁一带,北海国为潍坊,齐国为淄博,济南国…这就不用解释了吧?

    赵旻颔首,但这次他未称善,而是笑道。

    “可!旻亦当想方设法,将袁本初牵制于并州方向,尽可能为二位减轻压力。”

    所以,如今问题仅剩最后一个:

    孙策若攻江夏,赵旻一方的立场及站队问题。

    孙策、刘表两方,孰近孰远显而易见。

    然而赵旻代表的,却是汉帝刘协。

    而且,可想而知,若孙策占据九江及江夏,襄阳所在的南郡将直面孙策攻势。

    综上,赵旻决不能帮孙策攻下江夏。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那么问题来了。

    赵旻以什么理由拒绝孙策呢?孙策打的旗号,一定是为孙坚报仇。

    赵旻刚纳孙尚香为妾,转过头来,便拒绝出兵相助孙策为父报仇?

    哪有这种道理?

    赵旻于暗中帮助刘表?

    呵呵…

    刘表不大肆宣扬才怪!

    这便是赵旻召集淮泗众人商议的原因。

    包括赵旻在内,所有人都陷入沉思。

    步骘蹙眉道:“主公,不如我等放缓攻势,徐图九江郡?”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鲁肃果断摇头:“子山,万万不可!此为言而无信、不义之举,况且便是攻不下九江,吴侯亦可溯游而上直取江夏。”

    陈登献计:“主公,我等劝刘景升献出黄祖如何?”

    臧霸叹道:“元龙,孙伯符对江夏志在必得,便是刘景升献上黄祖首级,又有何用?”

    赵云道:“若我等助孙伯符…不妥!袁本初必将就此事大做文章!此乃不忠之举。”

    赵云摇摇头,果断否定了自己的提议。

    刘表乃镇守荆州的荆州刺史,赵旻无故助孙策讨伐其人…

    袁绍不广发檄文才怪!

    赵旻仗打得太顺,竟让自己陷于两难境地,对这一点,赵旻虽早有预料,却始终无计可施。

    谁让孙策把赵旻当成大腿了呢!

    赵旻不再耽搁时间,其人站起身笑着抱拳。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此事不急于一时,有劳诸君苦思,明日我等于卫府议事时,再集思广益犹未为晚也。”

    他看看天色后道:“旻先入宫觐见天子,阿甲,随某来!”

    赵旻率亲卫走后,众人纷纷摇头苦笑。

    赵云叹道:“未意勇武如孙伯符,而今亦视阿旻为强援也。”

    鲁肃苦笑作揖:“某等苦思一夜,明日或有所得,请!”

    众人纷纷散去。

    可怜陈矫数次张口欲言,却终无计可献…

    谋略,本就不是陈矫所长。

    臧霸、陈登二人不日将返,部曲又皆在军营,所以他们这些天一直住在此处。

    赵云则回自己营帐,准备处理完毕军务后,便回杨彪府邸。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步骘跟着赵云进入后者营帐后,压低声音道。

    “子龙叔父,小侄有一事相告。”

    赵云吩咐亲卫守好营帐,蹙眉道:“子山,可是步氏之事?”

    这些时日来,赵云与鲁肃、步骘二人相处得不错。

    赵云固然极欣赏鲁肃这方正君子,但对步骘这方正之外尚有三分通达之士,赵云也颇觉投缘。

    步骘组织了一番语言后,压低声音:“子龙叔父有所不知,舍侄女…”

    【作者题外话】:历史上的曹操,在奉天子于许都之前,对士族以打压为主、重用为辅,脱离袁绍后,为对抗袁绍,曹操才不得不逐渐将策略改为又防又用。

    何况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后,虽然袁绍失败,但天下士族仍然皆不看好曹操。

    所以,这时期的江东士族,还不是历史上八年后那些软如面条的软骨头。

    咳咳,这些吴郡士族之所以被赵旻吓破胆,只能说是因为赵旻那一次又一次的大胜,让他们太过于震撼。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或者简单来说,由于赵旻之威,他们集体不看好袁绍。

    东汉妃嫔分为采女、宫人、美人和贵人四等,其中贵人最高级。

    历史上绿茶茶艺师…咳咳,步练师险些当皇后,所以赵旻充满自信地认为,刘协一定会将步练师纳为贵人。

    九江郡其实不好打。

    谯县距九江郡治所寿春县不足四百里,刘馥又与曹氏、夏侯氏关系匪浅…

    险些剧透!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上一章咱们讲到了孙坚、刘备这两个靠黑吃黑挣到创业第一桶金的诸侯。

    这里,咱们讲一讲贺齐和斯从。

    斯从是剡县豪强,虽然仅是县吏,连官儿都不是,但仗着有“山越”撑腰,在县中欺男霸女,鱼肉乡里,被称作“轻侠为奸”。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其人实则是利用县吏身份从事强盗活动。

    县吏斯从,轻侠为奸。--《吴书贺齐传》

    汉末三国的山越,不是指“山中的百越夷民”,而是指代为了躲避赋税徭役而藏在山中的百姓。

    山越为了生存,往往会成为地方豪强的附庸,最终沦为部曲或田客。

    斯从这个奸吏,勾结山越,便可以成为亦官亦匪的大流氓。

    但不久之后,他的好日子到了头。

    另一个“官匪”贺齐来到剡县,与斯从发生了利益冲突,酿成砍杀。

    最终县长和县吏,竟然各自纠结武装,在县中公开火并。

    如此荒唐,简直就是义气无双的宋江。

    (贺)齐闻,大怒,便立斩(斯)从。(斯)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馀人,举兵攻县。--《吴书贺齐传》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贺齐这个官匪,比斯从更加贪暴。

    他骄奢淫逸,富可敌国;服饰绮丽,僭拟王侯。

    至于贺齐的钱财是来自何处,不言而喻!

    (吕)范与贺齐,奢丽夸绮,服饰僣拟王者。--《江表传》

    除了上述案例之外,《三国志》中对这种“低级官匪”的记载还有更多。

    比如高密孙氏、胶东公沙卢,“人客数犯法”,实际都是强盗性质的奸吏。

    这种人物在彼时应该是极为普遍,且大多数是通过军功进入仕途的地方豪强头子(诸如刘备、孙坚),他们身上的流氓习气,其实是很难改变的。m.166xs.cc

    再来看大型官匪。

    汉末三国充斥着许多大型官匪。

    这群恶贼因为身份限制,往往不方便亲自下场,于是将这种“肥差”,交给手下的恶奴去做。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读!

    司马芝因为耿直忠亮,是少数全身而退的人物之一。

    可见彼时刘勋的气焰是何等嚣张。

    最后看看石崇。

    石崇老爹,是那个混账王八蛋、狗腿子、人渣、败类、浪费粮食、不该来世上走一遭的:石苞。

    摊上这么个败类老爹,活该石崇死于非命!

    石崇是西晋巨富,凭借与外戚王恺“斗富”的丑事,遗笑千古。

    关于石崇家里“紫丝铺路、蜜蜡作柴”乃至“府库私藏、胜于皇家”的故事,本文不再赘述。

    本文的重点是,石崇的财产是从何而来。

    对此问题,《晋书》给出了答案。

    石崇的财货,大多是抢来的。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更令人震惊的是,从事抢劫活动时,石崇的身份,竟然是西晋的荆州刺史。

    (石崇)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刺史任上),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晋书石崇传》

    堂堂荆州刺史,竟然亲自下场,劫掠商队。

    注意:彼时天下太平,远不似三国时代混乱。

    以此度之,曹、刘、孙时代的官匪活动,无疑更加猖獗。

    石崇是魏骠骑将军石苞之子。

    石苞本是无赖,靠着给司马师充当鹰犬而发迹。

    正始之变(西历249)前夕,司马师称“谋反大事,需要不顾名节的恶徒来完成”,说的就是石苞。

    帝(司马师)答曰:“(石)苞虽细行不足,而有经国才略。夫贞廉之士,未必能经济世务。”--《晋书石苞传》

    石崇出身如此,他在荆州刺史任上,沦为官匪也就理所当然了。

    首发&:塔>-读小说

    石苞死后,作为幼子的石崇,并未分得遗产(见《石崇传》)。

    但他在荆州“勤劳致富”,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励志了…

    虽然这种励志,是以百姓的血泪为代价。

    三国时代的大小官匪,屡见不鲜。

    当然,他们的行为模式略有差异。

    诸如曹洪、刘勋一类的高级官匪,往往是利用狗腿子(所谓“宾客”)来劫掠聚敛。

    至于刘备、孙坚为代表的低级官匪,则更倾向“亲自下场”;

    刘备热血上脑时,连督邮都敢杖死,可谓凶残至极。

    如果从现实角度出发,大官匪因为名声与地位问题,不太方便亲自下场,类似石崇那种“不治行检”的二混子,毕竟少见。

    但小官匪则不同,他们人微言轻,无所顾忌,官方身份对他们的束缚本就不大,大不了继续落草就是了。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比如刘关张就经历过“由匪入官,再由官入匪”的身份转化。

    更需要注意的是,这群小官匪们,入仕的手段大多是通过“军功”,实际他们在做官之前,便多是豪强武装出身,与盗贼无异。

    因此这些人做了官,就跟“李逵下山”一样,虽然身份变了,但强盗思维依然存在,稍有不慎,便会撕下面具,凶形毕露。

    至于斯从、公沙卢、高密孙氏之类的“流氓县吏”,因为本就是当地土豪,树大根深,更是将“地头蛇色彩”发挥到了极致。像斯从这种恶霸县吏,敢公开纠结打手与县长贺齐火并,已经有了梁山的味道。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满宠收治曹洪宾客时,替曹洪撑腰者,竟是曹操。

    可见“官匪行径”屡禁不止,其背后曲折,确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言蔽之,三国乱世,官匪一家。

    曹、孙、刘三人,大哥别说二哥,屁股都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