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章 反覆名藉藉,一朝天下知4
    赵旻笑着抱拳。

    “曼成,官渡之战中,若非你奋勇作战,曹孟德之粮,恐早已为袁本初抄截一空矣!”

    李典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主公虽不在官渡,却对战事知之甚详?”

    赵旻笑着颔首。

    “非止如此,旻这些年虽于袁本初帐下,任颜良将军亲军司马,然天下大势,皆为旻所熟知。”

    五人哗然。

    赵旻看着李典笑道:“兖州之乱时,曼成虽随令从父居于乘氏,然山阳李氏故里,亦即钜野李氏却皆叛曹孟德。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旻尚知,吕奉先之治中从事李封,便为曼成族亲,然否?

    李封在钜野李氏支持之下,坚持到兴平二年方为曹孟德所败,故而,曹孟德对令从父、令从兄多有猜忌,然否?”

    赵旻此言一出,不止李典,便连其余众人也对赵旻心悦诚服。

    张辽长叹道:“主公英明!山阳李氏亡于曹孟德者,尤甚于辽故主吕奉先也!”

    赵旻呵呵一笑,转移矛头:“文远亦然!”

    张辽瞠目结舌,讷讷不能言。

    徐晃正欲开口为同僚兼好友解围,赵旻再次呵呵一笑:“公明亦然。”

    徐晃话被憋回腹中,也只好长叹一声。

    赵旻乘胜追击:“文则可知,昔年你故主济北相鲍公之亡,实则乃曹孟德所为?

    鲍公引曹孟德为知己,鼎力支持曹孟德,呵呵,岂知曹孟德乃忘恩负义之鼠辈乎?”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言罢,赵旻将证据一一罗列出来…

    此事前文提过,此处不再赘述。

    一向能言善辩的于禁,也如张辽一般讷讷不能言。

    他已猜到其中真相,只是苦于无证据而已。

    最后,赵旻向乐进抱拳:“文谦将军,曹孟德之所以信重将军,非将军每战先登之功,实是将军于曹孟德危殆之际,募部曲助其人而已。”

    乐进涨红了脸,却仍无言。

    赵旻嘿嘿一乐:“便由旻代文谦将军回答:文谦将军之意为,君每战先登,乃欲以军功释曹孟德疑心之故,盖因君有部曲,恐为曹孟德所忌,然否?”

    乐进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抱拳道:“主公,正是如此!”

    诸君休要怀疑,给有被害妄想症的曹老板打工,就是这么心累。

    两次部曲反叛,让曹老板得了这种心理疾病。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所以,才有后面曹操一系列诸如夺朱灵部曲、设规模庞大的中军、设类似锦衣卫的特务机构、要求麾下遣人质等操作发生。

    对曹操“吾梦中好杀人”这句话的佐证…多到不胜枚举。

    遑论曹操为了扶孝子丕继位,还捏造出莫须有的“魏讽之乱”,借此大杀臣属。

    朱元璋扶朱允炆上位的灵感,大概便来源于曹操。

    汉末三国中政治环境最宽松、对待臣属最温和的阵营,还就是大耳朵阵营。

    虽然大耳朵是迫于无奈。

    此事详见作者的话,一言蔽之,赵旻精准无误地摸到了这五位良将的痛点。

    所以,赵旻含笑道:“旻对诸君早已有所了解,且实不相瞒,旻苦于乏良将久矣,故而,旻将委大任于诸君也。

    诸君不必惊惧,更无须猜疑,旻非曹孟德,无僭越之心,然而今朝纲不振,皇权无力,旻惟效周公之故事,代天子以平四夷耳!”

    说着,赵旻站起身,向五人躬身抱拳。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昔日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

    而今天子虽罔顾天下万民,然并无过失,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故此,旻绝无废立之心,惟愿三十年内天下一统、四海升平,寄希望于太子聪颖睿智、仁厚爱民,然后还政于太子也。

    综上,天下一统、四海升平,任重而道远,望诸君尽心竭力,与旻共勉!”

    赵旻当然不可能还政于刘协,那是作死;

    但赵旻也确实不愿做皇帝,所以,他决定手把手悉心教导太子,待刘协驾崩后还政于太子。

    当然,在此之前,赵旻必须与太子结亲,再适当保留部分军权,否则仍是作死…

    霍光便是前车之鉴。

    而刘协历史上禅位后无忧无愁,更非横死,寿元也不过五十四岁,今年刘协刚满二十岁,还有三十四年寿命。

    所以,赵旻完全等得起。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他与荀彧的对话是认真的,绝非戏言。

    此时,五名良将心中已激动难当。

    赵旻见火候渐足,便向五人深深一揖。

    “向者,光武帝推翻暴政,肃清宇内,重振汉室朝纲,成就不世之功业,光武帝麾下名将尽皆青史留名;

    而今某等戮力同心,匡扶汉室,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亦势必将流芳千古!

    请诸君为天下生民计、为汉室社稷计、为当今天子计,与旻共创此伟业!”

    五人躬身抱拳,异口同声道。

    “主公尽管放心,但使某等一息尚存,必还天下以太平!”

    众人再次抱拳后,哈哈一笑。<a href="http://www.166xs.cc" target="_blank">www.166xs.cc</a>

    赵旻喝道:“开宴!”

    塔读@说—*.—免费*无广&gt;告无*&gt;弹窗,还&gt;-.*能跟书~友们一起互&gt;@动。

    其人毫不迟疑:“公明,率一校骑兵向杨县进发!此地既反,杨县恐亦为叛军所据也,公明务必谨慎!”

    杨县,位于后世临汾古县与洪洞县交界处,在安邑东北三百里。

    赵旻的行军路线,类似于后世青兰高速的路线…

    当然,此时没有高速公路,所以赵旻的行进路线,是沿后世太岳山、中条山之间的狭长山路而行。

    徐晃抱拳:“主公放心,晃知分寸。”

    赵旻复又看向李典。

    “曼成,有劳你为公明押运粮草、辎重。”

    徐晃、李典走后,董昭叹道:“如此看来,刘子台必已暗中勾结本初兄,是以,此处关隘尽为高元才部曲。”

    于禁斥责那些守城兵卒无任何意义,因为那是高干的并州兵。

    河内郡为后世焦作和晋城南半部,上党郡则是晋城北半部、长治加晋中半部。

    塔读@点&amp;~为@:塔读小说APP

    刘晔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担忧。

    同一时间。

    张辽看了看天色,喝道:“今日到此为止,暂且停工!”

    军司马赵旭一怔。

    “将军,明日不渡河?”

    【作者题外话】:李典、张辽、徐晃、于禁和乐进这赵旻麾下新五子良将的故事,前文皆已提到。

    因此,此处不再赘言。

    曹操遭部曲背刺、险些丧命之事,云某在袁、曹编年史中也曾详细说明。

    曹操的心理,极为符合被害妄想症的症状。

    云某以为,这或是曹操如此多疑、残暴的根本原因。

    原文来自于塔&amp;读小说~&amp;

    一家之谈,博诸君一粲而已,请诸君勿要认真。

    伊尹忠奸之判,今日争议极多,但在汉末,伊尹就是公认的忠臣。

    赵旻绝无可能还政,否则霍光就是他的下场!

    他如此一说,诸君如此一听便是,千万莫要当真。

    赵旻有无数种办法,解决又当又立的问题。

    行文至此,诸君应已知,刘勋的阴谋是暗中勾结袁绍,以借势达成其人不轨之目的。

    当然,这个阴谋早已破产。

    这一章,咱们来聊聊莫须有的“魏讽之乱”。

    建安二十四年(西历219)九月,即曹**亡前三个月,在魏郡邺县发生了一起震动曹魏的巨案,即魏讽案。

    彼时众多家族因卷入此案而遭诛连,《世语》作“数十家”,《通鉴》作“数千家”。

    塔读小~。&gt;说—*.—免费*无广&gt;告无*&gt;弹窗,还&gt;-.*能跟书~友们一起互&gt;@动。

    包括钟繇、杨俊、张泉、王粲诸子在内的众多曹魏勋旧,一时之间,或被罢免,或被屠杀。

    可怪之处,是魏讽案的相关线索,却几乎完全没有传世。

    乃至西晋史家,竟连魏讽的“籍贯郡望”都搞不清楚了。

    其实,魏讽“谋逆”是假,核心问题是以下两点。

    其一是曹操镇压荆州派系,避免内外勾连。

    这与彼时(219)“关羽北伐”的大背景有关。

    其二是稳固曹丕地位,打击曹植党羽。

    这与彼时(219)曹操的身体状况有关。

    至于所谓的魏讽谋反,则纯粹是文过饰非,不过是曹操父子在事后遮掩的门面话罢了。

    这也是魏讽案遗留线索甚少的原因,因为这本就是子虚乌有的诡计。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amp;读!

    各地士族豪强,都会凭借乡党故旧的因素,结成朋党,彼此争斗。

    这点非三国独有,直至明清亦然。

    魏讽反,文钦坐与(魏)讽辞语相连,下狱。--王沈《魏书》

    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郑)袤同郡任览,与(魏讽)结交。--《晋书郑袤传》

    此二人,均属谯县集团。

    文钦是文稷之子,文稷是曹魏名将,因文钦后来反抗司马氏而被销毁档案。

    而文钦反抗司马氏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他与大将军曹爽相友善。而文氏与曹爽“交厚”的原因,又是因为其出身谯县,与曹氏有同乡之谊。

    (文)钦字仲若,谯郡人。曹爽以(文)钦乡里,厚养待之。--王沈《魏书》

    (曹操)妻(任峻)以从妹,甚见亲信。文帝追录功臣,谥(任)峻曰成侯。复以峻中子(任)览为关内侯。--《魏书任峻传》

    这种姻亲关系,就和曹爽党人中的何晏相似。

    塔读@点&amp;~为@:塔读小说APP

    作为继任首领的荀攸,为了与叔父划清界限,不得不主动上表劝进(213),甚至在《劝进表》中署名第一,政治隐喻十分明显。

    于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等劝进。--王沈《魏书》

    然而上表劝进的翌年(214),荀攸亦死。

    因此颍川系的话事人,便落到钟繇身上。

    为了弥补与曹操之间的感情裂隙,钟繇特意举荐了沛国出身的魏讽出任幕僚,借此向曹操表忠心。

    (魏讽)有惑众才,倾动邺都,钟繇由是辟焉。--《世语》

    关于钟繇举荐魏讽的原因,柳春新在《魏讽谋反案析论》中,便提出过“颍川人举荐谯沛人,示好曹操”的观点。

    云某深以为然。

    从以上诸事,不难看出,魏讽的出身籍贯,确系沛国无疑。

    本章暂且说这么多,明日市里一把过来调研视察,云某要早睡早起,乞请诸君见谅。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lt;费阅&lt;读!&gt;^&gt;

    下一章咱们讲完曹老板的疑案后,再来剖析大耳朵仁厚表象下的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