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九十四章 皆出动,异变生
    诸葛瑾能提出这个疑虑,可见其人因长期处理政务和军务,已积累了一些经验。

    因此赵旻赞许道:“子瑜兄此问颇为持重。然则,我自有办法于五日内建成工事,子瑜兄勿忧。”

    臧霸哈哈一笑:“子瑜未曾见过主公鬼斧神工之技,有此疑虑再正常不过。

    子瑜但请放心,主公既笃定五日内可建成工事,那便毫无问题。”

    赵旻笑眯眯问道:“兵卒们一路行军辛苦,适逢白马城内豪强大户愿献上猪羊劳军,今日我便借此犒赏三军。

    明日卯时,我将与子山,换上袁军旗帜、军服同去查探情报。诸公若无其他异议,我等开宴如何?”

    白马城虽是方圆十余里的小城,但城内也有数千户百姓、数万亩良田。因此,豪强大户们凑出几千头猪羊不成问题。

    何况赵旻已经许诺,待官渡战罢,便派兵卒,协助这些豪强大户开垦荒地、兴修灌渠、修缮加固城池。

    如今虽已是七月中旬,但再种一茬葵菜绝无问题。

    类似后世大白菜的葵菜晒干后,不但储存时间较长,而且以水煮熟后略洒些盐,可做主食。

    众人互相对视后,均无异议。

    鲁肃最后提醒道:“主公,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且曹军斥候定然不在少数,请主公及时避开曹军大股兵马。”

    赵旻颔首:“子敬放心,我此行仅以查探为先,不但不与曹军碰面,且将尽量避开袁军。三日内我与子山必将返回白马城。”

    赵旻此次查探,主要目的其实是寻找合适的埋伏地点…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因为臧霸的计策,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合围战术。

    因为袁绍的行军路线,实际上仅有一条…

    赵旻给他设定好的唯一一条。

    因为曹操的军事水平,远在袁绍之上。

    综上所述,赵旻要提前找准理想的埋伏地点,部署好大军后等待袁绍率军一头扎进来。

    袁绍如今已完全扎根四州,兵多粮足、实力雄厚,短时间内,赵旻只能与袁绍掰掰腕子,以自保为先,想战而胜之…

    曹老板尚且做不到这一点,赵旻又焉能做到?

    假设袁绍不病死,曹操便真能攻下冀州?

    曹操毕竟是处于四战之地。

    如今接手曹操地盘的赵旻,又能强到哪里?

    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荀彧对陈群的失态毫不在意,一手抚须,一手捧帛书,含笑看着女婿。

    片刻后,陈群惊愕地看着丈人。

    “此乃大人新作?小婿对此文钦佩万分!”

    荀彧将帛书珍而重之地收入怀中,一手把玩着香囊,一手抚须,含笑摇头。

    “长文谬焉,余作不出此文也。”

    荀彧单论文采,远不及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千古文豪昌黎先生,其人当然作不出如此文章。

    陈群蹙眉道:“此文莫非乃北海郑公所作?”

    他指的是大儒北海郑玄郑康成。

    历史上此君今年六月病逝,但由于袁绍如今稳据上风,势头良好,所以其人未征召郑玄。

    郑玄仍健在,于故里高密县治学著书。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所以,郑玄欠赵旻一条老命…

    荀彧不再卖关子。

    “长文,此乃卫将军所作。”

    陈群愕然当场。

    荀彧轻笑道:“卫将军既作此文,余志便益坚焉!故而,河内已传回佳讯!”

    葵菜不是秋葵,而是一种类似于苋菜的大叶蔬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指的就是葵菜。

    在先秦两汉时代,葵菜被称为百菜之王,其地位确实与如今的大白菜相似。

    晾晒脱水后,古人将其涮煮后当主食食用。

    建安六年(200)到建安八年(202),曹操虽赢了官渡之战,却仍无法北进冀州一步。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前文中,云某已阐明,曹操之所以能最终打败袁家,有且只有一个原因:袁绍病故。

    袁绍不死,曹操仍对其人无可奈何。

    因为官渡之战其实没有赢家!

    对段煨其人,后面云某会与贾诩、张绣、马腾等人一起阐述。

    段煨和贾诩,始终存在联系。且据云某考证,其人可能在建安五年(199)便已至许县。

    本书只是小说,不是史书和论文,似乎不必完全遵循史实吧?

    罗先生对三国历史了如指掌,不也一样为了讲故事而未完全遵循史实?

    下一章再讲《原道》。

    咳咳…有些短?<a href="http://www.166xs.cc" target="_blank">www.166xs.cc</a>

    好吧,咱们讲讲所谓的魏晋风流。

    其实咱们不应该对“魏晋风流”感到陌生和疏离,因为咱们身边比比皆是。

    云某未骗人。

    因为清谈玄学不干正事儿、男子女性化、熏香敷粉、吃五石散(功效类似于某粉)喝大酒、醉生梦死,这些就是魏晋风流。

    这些离我们远吗?似乎就在我们身边,对吧?

    魏晋时代世风糜烂,贵游子弟熏衣剃面,以阴柔为美;潘岳、卫玠等美少年均出现在这一时期,以至古代四大美男当中,魏晋独占其二。

    男性的女性化,绝非常态,属于病态审美。在这种价值观的浸染下,南朝士大夫阶层“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以至每逢强敌,便土崩瓦解,六朝均如是。

    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颜氏家训》

    六朝子弟源自西晋的南渡衣冠,换言之,这种“崇尚阴柔”的社会风气,至少可以上溯至三国时代。

    其实早在东汉中后期,便有许多士大夫喜施浓妆。李固等名士“胡粉饰貌,搔头弄姿”,名噪一时。后世出现“傅粉何郎”与“偷香韩寿”,实属一脉相承。

    大行在殡,路人掩涕,(李)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后汉书李固传》

    塔读小说,无广&gt;告^在线免。费阅&amp;读!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望江南江南蝶》

    何郎前文提过,是何苗的孙子何晏,三国时代玄学领路人。

    曹老板霸占了何苗年轻貌美的儿媳,将何晏认为假子,所以何晏与曹氏关系一直很近。

    韩寿是贾充的上门儿女婿,他的儿子韩谧过继给了岳父贾充,改名贾谧。

    韩寿是个著名的小白脸,“美姿貌,善容止”。

    后来欧阳修曾填词,笑称“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韩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人,魏司徒(韩)暨曾孙。美姿貌,善容止。--《晋书贾充传》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望江南江南蝶》

    所谓“窃玉偷香”,典故便源自韩寿。

    韩寿仰仗男色,与贾充的女儿通奸,结果身上意外沾染了贾氏特有的熏香,丑事因此败露。贾充为遮掩家丑,只好“以女妻之”。

    塔读小~。&gt;说—*.—免费*无广&gt;告无*&gt;弹窗,还&gt;-.*能跟书~友们一起互&gt;@动。

    时西域有贡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贾)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韩)寿……(贾)充秘之,遂以女妻(韩)寿。--《晋书贾充传》

    以贾南风那奇丑无比的容貌,韩寿老婆的长相值得我们发挥想象…

    然而…

    魏晋之世,这类人物俯拾皆是;这种病态审美,随着时间推进,也日趋加深。

    比如曹操“被服轻绡,身佩鞶囊”;曹丕与曹植则“熏衣傅粉”,曹叡乃至“好妇人之饰”,可谓集其大成者也。

    三国魏晋男性“浓妆艳抹、崇尚阴柔”的社会根源,目前难于定论,可能源自三方面原因。

    其一是丧乱的时代背景。

    汉末黄巾之乱(184)至西晋永嘉南渡(311),历经百年丧乱,加之魏晋嬗代的血腥暴戾,无疑会导致厌世悲观情绪,最终使士大夫阶层出现行为偏差。

    七怪中的嵇康放纵、阮籍嗜酒,均可以视作对此社会背景的反映。

    其二是“尚虚无,好清谈”的玄学兴起。

    原文来自于塔&amp;读小说~&amp;

    何晏、王弼等名士创立玄学,最初是为了“综核名实,经世致用”。但玄学很快就在腐朽的制度下严重走形,以滥用药物(五石散等)、虚谈玄远为美,乃至成为轻佻放纵的同义词。

    注:玄学的衍化过程,见唐长孺《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

    《晋书》中记载的王澄等人白日那啥奔,还自诩为名士,即如此类。

    是时王澄、胡毋辅之等,皆亦任放为达,或至果体者。--《晋书乐广传》

    其三是阶层流动性的减弱。

    在九品制度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因此塑造了一大批“生而为官”的特权阶层。

    魏晋之间寒门升上品已非易事,晋宋之间,除了军功之外,就绝无仅有了。--《九品中正制度试释》

    他们不事生产,不习耕稼,饱食终日,却“位不失卿相”。其中有志之士,诸如王羲之、王献之等人,尚知精研技艺;但大多数贵游子弟,不过是浑浑噩噩,蹉跎岁月。

    这些无所事事的世家子弟,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条件下,自然需要寻求新的发泄口,以求自我标榜。王羲之“袒腹东床”,阮籍“因酒求官”皆如此类。

    门生归白郗(鉴)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卧。--《世说新语雅量篇》

    说—*.—免费*无广&gt;告无*&gt;弹窗,还&gt;-.*能跟书~友们一起互&gt;@动。

    对老百姓而言,这不叫风骨,叫人间炼狱,白骨盈于野。

    因孩子赶寒假作业,第二更午夜12点前再修改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