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八十二章 勇先登,连下城上
    因为本次是演练,所以此番任峻、韩浩和史涣率军押运而来之粮草,仅有一万斛。

    然而,正所谓辎重粮草,除粮草之外,尚有甲胄、兵刃、弓矢、戎装、鞋袜等被统称为辎重之物。

    这些辎重,对于袁绍军而言,吸引力犹在粮草之上。

    因为袁绍不缺粮,而这些辎重,却均属于易耗品,兵卒们每多备一些,便多一分安全保障。

    是以,丝毫不知危险近在咫尺的文丑大军,在下马之后,你争我抢之下,军势渐渐散乱起来。

    时机已渐渐成熟。

    曹操看向荀攸,后者微微颔首。

    讨论群563743675

    于是,曹操果断下令:“击鼓!摇旗!”

    鼓声甫响,令旗刚摇,便见一人一马,手持长矛自林中斜斜杀出,直奔文丑的“偏将军文”字大旗而去。

    马上之将面若重枣,长髯随风飘扬,不是关公是谁?

    关公高喝:“某乃河东关云长也!文丑速速受死!”

    文丑原本骑于马上,呵呵笑着看麾下兵卒争抢辎重,待其人听到隆隆鼓声,方知中伏。

    他正命令亲兵曲军侯摇动令旗收拢兵卒时,便听得这一声高喝。

    其人循声望去,但见一名威风凛凛的红脸猛将,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手中长矛左刺右搠之下,原本便散乱不堪的兵卒们便如波开浪裂,纷纷惨呼。

    文丑惊怒交加,其人挺起手中长戟,催动身下战马,便迎上前去。

    “河东关云长?张隽乂怕你,某家却不怕!”

    其人虽从未与关羽碰过面,但听闻赵云曾多次击退关羽,素来瞧不起豪强出身之赵云的文丑,便以为关羽最多与张郃一个档次。

    扣扣563743675

    所以其人虽然见关羽勇不可当,却依然存了几分轻敌之心。

    文丑面对连赵云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的关羽,居然存了几分轻敌之心…

    其人虽然武艺不比赵云逊色,但结果可想而知。

    关羽已将马速催动到极限,又见文丑用的是戟而非矛,心中登时一喜。

    他再次高喝:“某取你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话音甫落,关羽以矛杆荡开文丑长戟那一斫,复又挺起长矛,借马速奋力向前一刺,在全速疾驰的战马那无比强大的动能之下,趁文丑收戟格挡不及之时…

    关羽居然一矛贯穿了文丑胸膛,余势未消之下,关羽暴喝一声,借力将文丑尸身一挑再一抛,仅一个回合,便将其人挑落马下。

    关羽趁余势,一矛搠死举旗兵卒,夺过将旗后勒马转身。

    其人一手持旗,一手持矛,以矛尖指向地上文丑的尸体,再次暴喝:“文丑已授首!尔等还不速降!”

    这时,关羽麾下那一部真正的骑兵,方才自密林之中呼喝而出,持枪、戟等冲向散乱不堪的文丑军。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关羽这番斩将夺旗有多快,可想而知。

    曹操看得心旌神摇。

    我有如此猛将,袁本初又有何惧!

    在这一刻,曹老板浑然忘了,在袁老板那儿还有个叫赵子龙的。

    要不是赵子龙在,恐怕连袁老板也早已如此刻的文丑一般。

    是战毫无悬念。

    曹操缺粮,自然不纳降。

    于是乎,曹操下令将战马收拢,将早已被收缴兵刃的降卒嘁哩喀喳后,扒下衣甲就地掩埋。

    收拢战马、整理散乱的粮草辎重之事,自有逃到南侧远处的任峻、韩浩和史涣屯田运粮三人组负责,曹操一声令下,大军径直向北进发。

    同一时刻,身材矮小粗壮的乐进,与身材高大瘦削的于禁,一前一后赶至原武城下。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原武城内守军,早已见到势如滚滚洪流的大批骑兵杀至,因此,此刻城头之上弓手林立,滚石、擂木皆已准备就绪。

    高瘦的于禁见状蹙眉不已,低矮的乐进却冷笑不止。

    后者压低声音道:“文则,你于正面吸引守卒注意力,某绕至侧方,趁虚登城!”

    于禁愕然:“文谦,而今你已为一军主将,又何至于此?”

    乐进咬牙道:“某不欲关云长专美于前也!”

    于禁叹了口气。

    他深知自己这老搭档的脾气。

    于是其人也不多劝,只是嘱咐道:“文谦,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你务必珍重!若侧方难以登城,你便速回正面,我等再另谋他计!”

    乐进颔首:“某懂!”

    于禁放心不下,复又叮嘱:“环首刀定要备足!若事不可为,当速退来此!你我合力,亦可破城!”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乐进摸了摸腰间、背上那七柄环首刀,复又颔首:“放心!”

    于禁焉能放心?

    其人将自己的亲兵:泰山精兵抽调出一曲,由乐进率领,第三次殷勤嘱托道。

    “文谦,而今我军既已与袁本初决战,则立功机会甚多,切不可逞匹夫之勇也!”

    乐进默默整理好环首刀、衣甲和兜鍪,又见被骏马拖拽而来的云梯车已行至阵中,便颔首道。

    “某知之!”

    于禁叹了口气,不再劝说沉默寡言的乐进,转首对弓手曲军侯高喝道。

    “弓手速速就位!抛射城头!”

    趁正面守军高举木楯(木制大盾)防御弓箭之时,乐进滚鞍下马,与先登勇士们扛起云梯,默默向原武城东疾奔而去。

    为掩护乐进、转移原武城守军注意力,于禁于城下高呼。

    密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守将何在?玄德公何在?”

    这时,城头之上,一名头戴兜鍪、披双层铁甲、面白如玉、相貌俊雅、颌下微须之四旬武将现身女墙。

    其人纵声高呼,声音洪亮,语气激昂。

    “于文则,你故主鲍允诚(已故之济北相鲍信)至死仍立誓匡扶汉室,然则而今你现主曹孟德倒行逆施,野心昭彰,奈何你助纣为虐耶!”

    刘备是在骂于禁: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于禁巴不得和刘备多说几句废话,以掩护乐进从侧面登城。

    遑论其人本就话多。

    于是乎,于禁冷笑以对。

    “玄德公,司空一向待你不薄,坐则同席,出则同车,你却为何要反?以至于连累家小?”

    于禁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密码伍陸彡74彡陸7伍

    刘备心中悲愤至极,脸上大义凛然,语气更加慷慨激昂。

    “于文则,你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你竟连孰是孰非都不明乎?难怪你一意孤行,为虎作伥!

    曹孟德名为大汉司空,实为窃汉之贼也!其人私设禁卫软禁天子,私开霸府另立朝廷,私迁逆党总揽大权,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其人视万民为刍狗,视社稷为无物,视天子为傀儡!如此无君无父、大逆不道之徒,欲诱我天子皇叔与其人同流合污,我焉能附之!

    而今袁公广发檄文,讨伐不臣,我刘玄德身为天子皇叔,焉可不附袁公以顺讨逆,解救天子于水火乎?”

    于禁被义正辞严的刘备怼得哑口无言。因为事实就是如此,不容他辩驳。

    那只会欲盖弥彰。

    曹操虽然接收了于禁故主、大汉忠臣鲍信的遗产,却深负其人所托,甚至与鲍信的遗愿背道而驰,且渐行渐远。

    不得志、未成势之时,曹操豁达大度,胸襟宽广,宽宏大量,能装无数支笔…

    如今,曹操已经开始变了。到八年后,曹操残暴、多疑的枭雄本性更是暴露无遗。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曹操连大汉最后的良心杨彪都敢杀!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曹操就是这种人。

    当然,刘备其实也强不到哪里,只是其人还未得意忘形,就被吕蒙夺荆州而打回原形。

    遑论刘备的发家史满是黑色。

    所以刘备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汉室倾颓,群雄逐鹿,本就是天下大势。曹操能力挽狂澜,将乱世厘清,已殊为不易。

    刘备将于禁怼得无法辩驳后,乘胜追击,慷慨激昂、义正辞严地向于禁麾下兵卒们灌输忠汉思想…

    于禁见兵卒们开始怀疑人生,士气有崩沮迹象,又惊又怒。

    其人当即下令:“弓弩手抛射掩护!云梯车速速上前全力攻城!”

    本文中的官渡之战,因比历史上多出一个未至汝南的刘备,一个赵云,充满了变数。m.166xs.cc

    口口伍陸彡74彡陸7伍

    云某欠关公一个颜良,便还他一个文丑。

    诸位大大莫要轻信夹带私货的大耳朵刘备。

    刘备精神可嘉,但其人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比曹操强不了太多。

    刘备是游侠出身,游侠…说白了,就是讲义气、重感情的古惑仔,刘备实则是靠黑吃黑发的家。

    这里不谈刘备,咱们说一说于禁故主鲍信。

    (鲍)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斗死。

    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入兖州,杀刺史刘岱。鲍信迎东郡太守曹操入兖州,自此踏出曹氏“天下布武”的第一步。

    历来,官修史和民间观点,都把鲍信归入曹操派系,把曹操视作鲍信挚友。

    然则…仔细阅读三国志及裴注,便可发现许多可疑之处。

    虽然未必能够推翻现有的观念,但也不妨作为开拓思路,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鲍信有可能是被曹操所害。

    初平元年(190),关东诸侯齐聚酸枣,讨伐董卓。鲍信以济北国相身份起兵。

    鲍信是济北国相。而曹公曾为济南国相。济南国旧俗、崇尚祭祀城阳景王刘章(西汉初年宗室功臣);曹公入济南,禁断淫祀,政风一清。颇有西门豹治水的风采。

    光和末,黄巾起。(曹公)迁为济南相,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魏书一》

    济北国,处于济南国西南侧。

    与常识相悖,济北在济南之“南”。

    济北国属兖州,济南国属青州,二者相互接壤。鲍信与曹操的交情,大概就是从国相时期开始的。

    曹操为东郡太守,是在其做济南国相(184或185)之后、迁典军校尉(西园八校尉之一)(188)之前。

    此时发生了一个很吊诡的事情,就是曹操拒不赴任,称病归家。回了豫州沛国谯县老家做地主,春夏读书,秋冬弋猎。

    久之,(曹公)徵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魏书一》

    密码563743675

    东郡属兖州。而兖州刺史恰恰是刘岱。

    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曹、刘二人交恶,但幕后真相似乎并不简单。

    济北国属兖州,而兖州刺史刘岱,按现存记载,应与曹公不睦。刘岱曾指使手下杀害曹操故人乔玄的侄子乔瑁。

    乔瑁,故太尉乔玄族子。乔玄与曹操是忘年至交,曾多次夸耀曹操前途无量,并以家事相托。曹操亦对乔玄尊敬感激,曾在建安七年(202)派人以太牢(牛羊豕各一)礼节祭拜乔玄。

    注:豕,即成年猪。幼猪称豚,大猪称彘。

    (建安)七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魏书一》

    太牢之礼是祭祀国君专用,祭祀诸侯仅用少牢(羊豕各一)。可见,乔玄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

    刘岱杀乔瑁,必然与曹操不睦。

    看东郡始末归属:乔瑁→王肱(刘岱)→黑山贼→曹操(袁绍)可知,刺史刘岱与袁绍、曹操,当为仇敌关系。

    刘岱既死。兖州无主。鲍信身为济北国相,邀请曹操入主。结合上文所述阵营关系(刘岱与曹操敌对),这属于引狼入室,逻辑不通。

    身份证-563743675

    而劝说鲍信迎接曹操入兖州者,恰恰是陈宫。此人之事,待有机会再详谈,此处略过。

    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明府寻往牧之。”宫说别驾、治中曰:“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世语》

    曹操入兖州,驱使鲍信与青州黄巾恶斗。此时吊诡的一幕发生:鲍信消失了。

    对,鲍信消失了。既无音信,也无尸首。完全人间蒸发了。

    曹操痛哭流涕,对外宣称鲍信已经“壮烈牺牲”。为了断绝兖州官吏的念想,还给鲍信发丧办葬礼。找不到鲍信尸首,曹操便给鲍信用木头雕刻了一尊人像,作为尸身下葬。

    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鲍)信力战斗死,仅而破之。

    (曹操)购求信丧(即尸首)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魏书一》

    这是很奇怪的。

    鲍信作为州刺史麾下的副官、迎接曹操入主的兖州二把手,身份、地位、服装、甲胄必定均为上品。岂有战死沙场,而认不出来的道理?鲍信以国相之尊,位同郡守,二千石的高官,他所认识的人和认识他的人也必然不少。又岂有找不到尸体的道理?

    唯一的解释,就是鲍信死于非命,而且尸体被秘密处理了。大概率是被杀后秘密掩埋了。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济北国相在战斗之后凭空消失的结果。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如果看曹操的进兵路线,就更加有趣了。

    曹操恶斗青州黄巾,主战场在寿张县以东。曹操并未一鼓作气击溃敌军,也未断其粮道逼降敌军,而是在鲍信死后,把青州黄巾向济北方向驱赶。

    没错,济北方向,就是鲍信的治所。

    (曹操)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鲍)信力战斗死。(复)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馀万,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魏书一》

    曹操将青州黄巾的溃军,驱赶至济北国,之后彻底击溃,收降黄巾余众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练“青州兵”。这也是曹操天下布武的第一桶金。

    为什么曹操要将青州黄巾驱赶至济北、才施以痛击呢?因为济北国相鲍信已死,曹操是要假道伐虢、顺路接收失去主君的济北国。

    兖州刺史刘岱的东平国;济北国相鲍信的济北国;任城国相郑遂的任城国。兖州三国,初平三年(192)皆被曹操接收。

    刘岱、郑遂、鲍信,三人按史书所载,皆死于青州黄巾之手。刘岱与郑遂死因基本无疑问,而鲍信之死,就着实耐人寻味了。

    结合先前云某对死于青州黄巾之刘岱“死而复生”的分析,云某有理由相信,此处必为陈寿先生有意留下的又一条线索!

    鲍信死后,其子鲍勋被曹操收养。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鲍勋成年后,为太子中庶子(曹丕幕僚)。曹丕登基后为御史中丞(御史台副官)。

    曹丕对鲍勋屡施打压,而鲍勋与曹丕亦不睦。

    黄初七年,曹丕病重。文帝死前二十天,以小罪下狱诛死鲍勋。

    罪名有多小呢?陈留太守【孙邕】探望鲍勋,因营垒未成,于是没走大路而是走了小路,鲍勋替孙邕掩饰,隐瞒未报。

    就这么点儿小事儿。

    曹丕拖着将死之病体,命廷尉去给鲍勋定罪。

    廷尉初审判决:鲍勋有罪,判有期徒刑五年。

    按说此等小事儿,有期徒刑五年简直是小题大做。没想到曹丕竟然嫌“判得太轻”,坚持要鲍勋死刑。

    廷尉三官,觉得廷尉(高柔,袁绍的外甥)一审量刑过重。

    廷尉二审判决:死刑太重,再罚鲍勋两斤金子就可以了。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曹丕闻讯,雷霆大怒,把廷尉监、廷尉正、廷尉平(即“廷尉三官”)也一并下狱,和鲍勋关在一个小笼子里,加以虐待凌辱。

    曹丕恶狠狠地骂道:“鲍勋必死!让你们十只老鼠、窝在一个洞穴里!”

    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駮:“依律罚金二斤。”

    (文)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魏书十二》

    廷尉高柔,年高德劭,威信素著,反对文帝滥杀。文帝竟派人编瞎话儿支开高柔,派狗腿子去黑牢将鲍勋乱棍杖死,这才罢休。

    (文)帝怒甚,遂召柔诣台;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鲍)勋,勋死,乃遣(高)柔还寺。--《魏书二十四》

    注:拷竟,即“活活打死”。酷吏满宠列传中经常出现类似词汇。

    为了杀鲍勋,皇上连基本的体面都不要了。

    曹丕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离死不足二十天(后二旬,文帝亦崩)。为什么一定要在死前杀掉鲍勋?真的仅仅是因为曹丕小心眼吗?

    如果把目光注意鲍勋之父鲍信之死的诸多疑点,或许可以解答鲍勋之死的根本原因。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曹氏父子,大概心中有鬼。

    刘岱死而复生,或许另有隐情,或与鲍信之死有关!

    更何况,曹操成势,与其人接收鲍信全部遗产有直接关联!于禁和泰山兵,便是其中一小部分!

    云某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