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一章 诣马腾,安扶风上
    赵旻闻得此言,精神顿时一振。

    他来到汉末已有四个月。

    虽然其人仍可稳稳占据战略制高点,以上帝视角俯瞰这苍茫大地,并步步为营,在短短四个月内迅速完成战略布局。

    然则…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赵旻在亲自游历关中之时,才赫然发现,与自己亲眼目睹到的这世界的残酷和哀戚相比,史书中的描述,竟显得格外苍白。

    号称天下粮仓之一、关中天府的关中平原,如今虽然在钟繇努力修缮、建设三白渠之后,勉强恢复了几分生机,却仍远比赵旻想象中要荒凉贫瘠许多。

    长安城城墙虽已修缮建设完毕,但是…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诚如赵旻所言,天险不足恃,城墙不足守,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户口!

    赵旻匡扶汉室当周公也好,奠定基业做周文王也罢,户口增加才是最首要、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由于《三国志》无《食货志》、《天文志》、《地理志》和《河渠志》等志,所以,关于汉末至晋初的人口、货殖、民生、灾荒、饥馑、农业、水利等方面,都缺乏成体系的第一手可靠资料。

    所以,这些稳定大汉统治,或者说奠定争霸基础的要素,最容易被忽略。

    综上所述,赵旻在听到段煨这个关中土著军阀有妙计时,便自然而然激动起来。

    盖因段煨扎根关中多年,对此地知之甚详!

    于是乎,其人抱拳正色道:“不知段公有何妙计?旻愿洗耳恭听!”

    段煨抱拳还礼后,微微一笑。

    “卫将军可知,马寿成欲何求乎?”

    赵旻摇头:“旻不知!”

    扣扣伍陸彡74彡陸7伍

    段煨呵呵一笑:“卫将军可知,韩文约欲何求乎?”

    赵旻再次摇头:“旻亦不知!”

    段煨哈哈大笑:“然则,卫将军从何得知老夫所求为何?”

    赵旻不假思索道:“因旻察公言,观公行之故也!”

    赵旻确实看不懂韩遂、马腾欲何求。166小说

    因为这两者太善变!

    他们是想割据一方做土皇帝?

    那么他们为何愿入朝为官?

    他们是想光宗耀祖、荫庇子孙?

    呵呵。

    扣扣伍陸彡74彡陸7伍

    马腾、韩遂虽然都算凉州士族,但别忘了,他们曾为逆贼!

    有这个案底在,他们何谈光宗耀祖?最多也不过不使祖上蒙羞罢了!

    据《典略》记载,马腾乃伏波将军马援后人,桓帝时,其父字子硕,尝为天水兰干尉。

    也就是说,马腾老爹名讳不详,但字子硕的马腾父亲,曾做过天水郡兰干县县尉。

    马子硕能做到一县佐贰官之县尉,至少是茂才甚至孝廉出身,所以马腾是名门之后,士族出身。

    《典略》记载,遂字文约,与同郡边章俱著名西州。章为都督从事,遂奉计诣京师,何进宿闻其名,特与相见。

    韩遂名气大到让大将军何进久闻其名的程度,甚至韩遂至洛阳时,何进还要见其人一面。

    边章是谁?

    中平元年,西历184年,黄巾之乱未定,凉州宋扬、北宫伯玉、李文侯等反,推举边章、韩遂为首领(实际上是叛贼逼迫韩、边二人从贼,利用他们二人名望发动叛乱)。

    叛军杀陈懿起兵反叛,拥兵十多万,先后连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中平三年,西历186年,韩遂发动兵变,边章与北宫伯玉、李文侯等叛军首领,都在这场兵变中被杀死。

    换句话说,韩遂自从被迫上了贼船后,便走上了叛逆这条不归路。

    马腾亦然。

    此后数年,韩、马二人时降时叛,身份在汉臣和反贼之间反复切换,二人毫无违和感和心理负担。

    兴平之乱时,韩马二人的做法…便足以反映他们的性格和政治高度。

    兴平元年,西历194年,关中饥荒爆发,当时三辅之民大量流入益州,亦不乏南走武关入荆州者。

    私造天子车服銮仪的刘焉,在担任益州牧时(西历194年)便把三辅和南阳的饥民整编,号称东州兵。

    刘协在兴平年间(西历194-195年)已经惨到以“腐牛骨”为食,情况之恶劣可见一斑。

    诸侍臣皆有饥色,时盛暑热,人尽寒心。帝求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李)傕曰:“朝餔上饭,何用米为?”乃与腐牛骨,皆臭不可食。--《献帝起居注》

    是年三月初,青黄不接之时,屯驻郿县的马腾向李傕求粮不获,心生怨恨,遂勾结在长安任职的左中郎将刘范等人,援引益州牧刘焉(刘范之父)共袭长安。

    首发:塔.读~小<说

    这一战,被称为长平观之战,东晋袁宏先生的《后汉纪》中,记载为平乐观之战。

    长平观之战,双方参与者的相关记载比较详细。

    李傕一方是郭汜、樊稠、李利等人,马腾一方则是马腾、韩遂、种劭、杜禀、刘范、刘诞、马宇、孙肇等人。

    其中刘范、刘诞便是刘璋的大哥和二哥。刘璋字季玉,伯仲叔季,排行老四,同时也是刘焉幼子。

    至于刘璋三哥刘瑁…其人是个倒霉蛋。因被刘璋猜忌,其人“狂疾”而死后,遗孀吴氏,后来被大耳朵刘备娶走。

    长平观之战、刘瑁刘璋详情,依照惯例,作者的话中我会详细介绍,此处一笔带过。

    这里我不得不提一句:刘璋绝非窝囊废!其人翻云覆雨之政治手腕,绝对不逊于当世之政客。

    这一战…牵连者甚众,马腾一方除他本人和韩遂之外,策划、组织以及参与者,几乎团灭。

    虽然此次内讧的过程颇为血腥,但动乱之后,关中诸将又出现了“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可笑一幕。

    三月战争刚刚打响,四月双方竟然…“相逢一笑泯恩仇”!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最终,马腾从征西将军降为安狄将军,韩遂由镇西将军降为安羌将军,不疼不痒。

    至于惨死的刘范等人,再也无人在意。

    此事,便是如此离谱!

    三月壬申,韩遂、马腾与郭汜、樊稠战于长平观,遂、腾败绩,左中郎将刘范、前益州刺史种劭战殁。--陈寿《三国志?孝献帝纪》

    夏四月,以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羌将军。--袁宏《后汉纪》

    综上所述,韩遂和马腾欲何求?

    纵观其二者之表现,其二人不但毫不忠于汉室,且似乎胸无大志焉!

    段煨笑呵呵地给出了答案。

    “卫将军,韩文约、马寿成二人,胸无大志,所求者,惟立足凉州一隅,安享富贵耳!

    否则,马寿成若与韩文约夹攻老夫,便是老夫亦不得不退居华阴,据潼关而守。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如此一来,韩、马二人稳据长安,或可与曹孟德一较高下亦未可知也!

    由是观之,韩、马二人,呵呵,虽一智一勇,实则亦不过如是耳!

    以老夫愚见,卫将军但以天子秘诏相告,再以八贼将之首级震慑其人,则马寿成必惊恐不已!如此,安关中庶可济乎?”

    段煨与凉州老乡韩遂、马腾结识多年,又同在关中长达十余年,因此,老头儿对韩遂、马腾极为了解。

    在他看来,二人野心有限,同样是以自保为先。

    事实也的确如此。

    曹操因关中破败而将关中战略性放弃,这才给了韩遂和马腾猥琐发育的黄金时期。

    然而,即便如此,即便曹操逐渐架空东汉天子刘协,韩遂和马腾也始终未对曹操露出反意。

    这已足够说明一切问题!

    因此,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杨彪拊掌叫绝。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忠明之计甚善也!卫将军暂且不必为关中忧虑,当尽力为天子扫清障碍,待官渡战罢后,尽速恢复政通人和,百业兴盛,方为卫将军当务之急!”

    赵旻对此深以为然,于是他行礼称是。

    段煨捋髯笑道:“卫将军以为流民当如何安置?”

    董卓西迁时(191),曾尝试招诱马腾等人合兵对抗袁绍,而韩、马出于利益考虑,也表现出了与董卓合作的兴趣。

    (董)卓之入关,要韩遂、马腾共谋山东。遂、腾见天下方乱,亦欲倚卓起兵。--《后汉书董卓传》

    不过从后续记载看,此次合作进程仅仅停留在务虚阶段,双方尚无下一步动作。

    合作纲领尚未达成,董卓便遇刺身死(192)。李傕、郭汜旋即入京,驱逐吕布,重夺长安。

    然而韩遂、马腾却不肯承认李傕的合法性,遂撕毁之前的合作协议,准备武力入京,夺取天子。

    (董)卓死,(李)傕、(郭)汜攻破京师,(韩)遂、(马)腾将兵救天子。--袁宏《后汉纪》

    李傕不愿与凉州贼军发生正面冲突,遂以刘协的名义,替韩、马加官进爵。韩遂迁镇西将军、马腾迁征西将军。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为了进一步表示诚意,李傕不仅不要求韩、马入京(实际韩、马也不肯入京),还把凉州方面委托给韩遂,并允许马腾屯驻郿县。马腾是扶风茂陵人,此次得到郿县(隶属扶风),颇有衣锦还乡之感。

    是岁,韩遂、马腾等降,率众诣长安。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凉州,腾征西将军,屯郿。--《魏书董卓传》

    通过一系列怀柔羁縻手段,韩、马二人接受了汉廷的招安,从边地巨寇摇身一变成了大汉将军,与李傕等人暂时休战。

    从韩遂、马腾一贯的反复无常行径来看,他们长期割据边地,反抗东汉朝廷,本无忠义之心。因此董卓死后,二人所谓的“将兵救天子”纯系自我美化,其目的乃是浑水摸鱼,与李傕等人并无二致。

    当然,也正是因为韩、马志向有限,因此才能被李傕顺利收买。

    李傕集团的战斗力远胜凉州贼军与益州军,战役很快出现一边倒的局面。种邵因计划败露被杀;刘范、马宇出奔槐里,与杜禀一并兵败阵亡;孙肇战败,下落不明;刘诞滞留长安,事后受戮。马腾、韩遂溃走,险被樊稠所杀。刘焉闻讯发病猝死,益州大乱。

    追击过程中,樊稠接受了韩遂的游说,放弃追杀,因此受到猜忌,班师后被李傕所害。

    樊稠死,凉州三府(李傕、郭汜、樊稠)的权力结构遂瓦解,李傕、郭汜又相互争权,关中大乱。在天灾、兵祸的双重打击下,关中朝廷的统治力趋于崩毁,最终促成了翌年(195)献帝出奔关东。

    屋漏偏逢连夜雨,刘范死后不久,天降闪电,在绵竹县(当时的益州刺史治)引发火灾,还把刘焉私造的天子车服銮仪给烧了。刘焉惊惧交加,迁至成都,同年(194)便发病猝死。

    (刘)焉意渐盛,造作乘舆(指皇帝)车具千馀乘……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蜀书刘焉传》

    身份证-563743675

    (刘)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祅灾(指天火烧城),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蜀书刘焉传》

    此事后文益州攻略时会提到,此时略过。

    关中诸将中最有实力的三人,便是李傕、郭汜、樊稠,他们是唯三开府治事的凉州军阀,与三公幕府合称“六府”。

    (李)傕加(樊)稠、(郭)汜开府,与三公合为六府,皆参选举。--《后汉书董卓传》

    樊稠死后,三巨头模式瓦解,李傕、郭汜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矛盾也进一步加剧,引发了后续的争权夺利,造成关中大乱。

    诸将争权,(李傕)遂杀(樊)稠,并其众。汜与傕转相疑,战斗长安中。--《魏书董卓传》

    这便是关中之乱的背景。

    钟繇坐镇后焦头烂额,直至赵旻到来,才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