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4章 立储
    皇帝怕两人没听清,故意拉高了音调。

    江巧二人被拉回注意力,忙不着痕迹松开手,朝前走去。

    阎渊向来内敛,说话讲究言简意赅,同江巧对视一眼后,主要的表达任务就落在江巧头上。

    虽然认亲的戏码,是皇帝提前吩咐的,但具体行事的细节,皇帝可没跟他们说过。

    而且一国之君,即便是演戏,也只有他随便演,下面的人看着接的份儿。

    不可能叫皇帝配合,提前同他们排练。

    所以如何发现袁守谦,竟是当今皇子这件事,就要靠他们自己编了。

    好在编故事,江巧还算一把好手。

    将自己在南境的事情,半真半假编进故事中,一一朗生阐明道来。

    “俞老将军心知朝中虎狼环伺,故将自家嫡幼子推出来当替身。”

    “并将殿下托付袁家代为教养,并留下那枚玉佩。”

    “直至我与阎少卿,在凉州见到殿下,见过殿下的容貌气度。”

    “又有逆王们,企图多次暗杀,才被瞧出端倪。”

    “后来阎少卿找到袁家求证,袁家惊疑不定,拿出从未打开过的信物盒,才知此间渊源。”

    “……”

    江巧一番娓娓道来,声音清脆吐字清晰,桩桩件件详略得当,听得殿上人仿佛身临其境,人人面上充满怅然唏嘘。

    就连上首的皇帝,听到江巧这话都忍不住点头。

    只是双眼之中,还有某些复杂难明之色。

    “如此,袁家得知真相后,便趁逆王河北王勾结外敌时,将殿下送回为君分忧。”

    “后因一系列事情发展太快,实在来不及说明,遂一直拖到现在,还望圣人恕罪。”

    “望圣人恕罪!”

    配合皇帝演这出戏的人,在江巧声音落下的瞬间,都齐齐下跪请罪。

    至于上首的皇帝,这个结果本就是商量好的,又怎么会怪罪?

    面上那神情,恨不得马上开坛祭天,让袁守谦认祖归宗。

    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再迫切也要端着姿态,朝其他群臣问道:

    “众爱卿以为如何?”

    什么如何?

    是“恕几人罪”如何,还是认回这个皇子如何?

    群臣摸不清皇帝心思,一时整个大殿寂静,没有一人表态。

    皇帝见状,眼中闪过讥诮,面上却一派满意笑意道:

    “既然众爱卿都没有意见,那谦儿的事,便按照皇家规矩走就是。”

    说完,又飞快对着江巧他们一抬手道:

    “你们也起来,一切都是凑巧,哪来的罪?”

    “倒是在寻回皇嗣这件事情上,你们立了大功。”

    “当然,不止你们,还有梁州袁家……和俞家。”

    说到俞家的时候,皇帝很是感慨,眼神中的复杂之色变得释然,莫名的琢磨少了许多。

    起初听到江巧的说辞,皇帝心中是有点点不舒服的。

    原本他任由江巧二人发挥的意思,就是想将这个功劳,算在两人头上。

    因着江巧身份,这两人赏赐也不必给得太过分。

    却没想到,在江巧的任意发挥中,并没有让自己和阎渊,占据更大的功劳。

    反倒在为俞家再一次正名,再一次让俞家的地位,变得更加崇高。

    而且还带上了袁家,再加上这次袁守清的出马,相当于袁家再立一功。

    俞家倒是无所谓,反正人都死绝了,再多的荣耀和高贵的品质,也只能放到自己儿子身上。

    皇帝只咀嚼一阵,心中倒是很快过了。

    只是这袁家,本就是一颗参天巨树,再要施肥,其他的树就活不了了。

    此时,一旁的王公公,接到江巧使的眼色,适时的凑到皇帝耳边,低声说了句什么。

    听到这话,皇帝有些惊讶地看向江巧,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玉佩。

    “今日先散了,待行过皇家规矩,谦儿彻底认祖归宗后,再同前事一起论功行赏。”

    说完,皇帝便率先起身离开。

    待皇帝已经拐弯,殿中一派安静的景象才被打破。

    首当其冲的,就有人忍不住质疑道:

    “这袁家小将,就算真是皇子,那也非中宫嫡出……”

    “嗤——张公是岁数大了,分不清轻重了吧?”

    “重要的是嫡出吗?重要的是,咱们圣人有成年皇子了,且被教养得一身清贵又文武双全。”

    “等着吧,再过不久,咱们忧心的储君事宜,怕是就要尘埃落定咯!”

    这话一出,不知道是不是江巧错觉,总觉得这一瞬间,不少朝臣都充满失望。

    有空缺,才会有利可图。

    如今天降袁守谦,那些企图族凭女贵的臣子们失望,也是人之常情。

    反应最平淡的,反倒是江巧他们这群,这次立功最大的人。

    走出大殿,看着团团围住江尚书和阎渊道喜的朝臣,江巧撇撇嘴大步流星离开。

    反正被看不起也不是第一次,江巧心里也没多在意。

    倒是看到她离开的阎渊,生怕江巧心中憋气,随口大打发了那些人,便快步朝江巧追过去。

    “别跟他们置气,都是些势力又没见识的蠢货。”

    听出阎渊话中安慰,江巧也没解释自己并不生气,只是偏了头看他。

    “阎少卿这是怕我生气,在安慰我吗?”

    见江巧面上一脸淡然,丝毫没有生气的迹象,阎渊才跟着笑起来,携了江巧手道:

    “本来是有这个意思,现在看来好像不用。”

    两人相视一笑,互相都没再说什么,也没松开握着的手。

    有路过的官员看了,眼中纷纷露出惊讶,但见两位当事人一脸淡定,也都渐渐恢复淡定。【1】

    【6】

    【6】

    【小】

    【说】

    袁守谦认祖归宗的声势,搞得格外的浩大,好在也格外顺利。

    皇帝在祭天时,也毫不含糊地直接宣布,立袁守谦为储君。

    哦,现在不能叫袁守谦,而应该叫盛景谦。

    这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众人倒是一点不意外。

    意外的是,皇帝并未像众人想的,或者说朝臣进谏的一样,将盛景谦记在中宫皇后名下。

    而是直接追封盛景谦的生母,俞老将军的亲妹,为元敏皇后。

    并为其在黄陵立衣冠冢,打算百年后皇帝与之合葬。

    若是立储之前,皇帝这个行为,定然是要被众多朝臣劝谏。

    表示这样不合规矩,对现皇后不好。

    只能说皇帝是个妙人,率先立了储君,再来追封储君的生母,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即便心中颇有微词的朝臣,也忍一忍便住了口。

    如此一来,明明是件会引起麻烦的事,到头来朝堂居然一片平静。

    朝堂是平静了,现任皇后却病倒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江巧正淹没在一堆刨花中。

    “咻——”

    一声刨子声响过,薄如蝉翼的刨花卷起,江巧拈起来一吹道:

    “接下来怕是该论功行赏了,我还是先和他们通个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