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8章 八牛同死?这是要火并了吗?
    朱七强作平静道:

    “回禀皇上,近日京城的怪象已经查了一些……呃,有一伙赊刀人,在京城里到处传谣,呃,说……说……”

    吕芳怒道:“都说了什么?你倒是说啊!”

    朱七顿时一急,更不敢说,只嗫喏道:“反正就是传谣……”

    口口563743675

    “这兔崽子!反了你,叫你说他们说了什么话?”

    吕芳走过来几步,轻轻踹了跪着的朱七一脚。

    朱七暗叹一声,干脆豁出去,大着胆子道:

    “赊刀人说,八牛同死之日再来收钱!”

    嘶!

    什么?

    吕芳当场两眼一黑,这一瞬间几乎魂飞魄散。

    须知,

    历代王朝对谶语都十分重视,但凡推背图之类的东西也都有内府秘本,钦天监的所谓“天文”,也往往是星象之类,可谓极其重视,有一条专门的罪名就叫做“私习天文罪”。至于民间的各种谶,有司也时常关注。司礼监掌管天下耳目,当然也包括这一块。

    吕芳一听到“八牛”二字,几乎本能地就想到了“朱”字。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他们自然知道,如果大明要出事,谶语谣言多半还会从“八牛”二字着眼。因为元末时,也有“八牛破幽州”之说,那时指的就是“朱”字。从此以后,八牛就成了十分敏感的词儿。

    一念至此,

    吕芳也悄然跪在两前面,竟是头也不敢抬。三人都感到浑身颤栗,彼此似乎都能听到呼吸声。

    不知何时,

    嘉靖已经站起来了,一阵缥缈的声音传来,竟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淡漠语气——

    “八牛?朱……”

    呵呵,m.166xs.cc

    “朕倒是头一回听说……朱七,还听到些什么话?”

    朱七这时才微微抬头,但见嘉靖面色不差,接道:“那些京官儿都在说,皇上已经正式弃绝圣人之道了,皇天不佑,这才有十二国一起合纵的怪事……还有的京官儿说,南洋诸多是太祖定下的永不征伐之国,如今也悖逆了,也该反省一下了……”

    嗯,

    读者身份证-563743675

    嘉靖缓步踏着卦,似乎根本没在听。

    朱七于是继续道:

    “老百姓呢,说老严嵩恨皇上卸磨杀驴,要豁出去拼了,天下读书当官的都不服,这天下就要大乱了……又说赊刀人都是严嵩父子找来的……”

    嗯嗯,

    嘉靖这时停下来,低头看了一眼,又缓步踱开,漫不经心问道:

    “哦?那你们查清楚了吗?赊刀人是哪里来的?”

    朱七轻轻咳一声,道:

    “奴才们已经查了,赊刀人大多数都是乞丐,京城周边儿的,是有几个关外来的人,给他们没人十两银子,叫他们进城赊刀。那些刀,奴才们也查了,也都是关外锻造的。”

    关外?

    嘉靖哼了一声,忽然道:

    口口563743675

    “吕芳,你用的人就这么能耐?查了还几天,就给朕查出了这些?”

    吕芳既惊且怒,骂两人道:

    “看你们干什么吃的?还不再去查?都在楞在这儿干什么?”

    朱七、徐九顿时松了口气,连滚带爬逃出了玉熙宫。

    嘉靖再次坐回来,悠悠道:

    “巽上坤下,是个观卦……吕芳,还记得观卦九五吗?”

    吕芳这时才站起来,恭敬道:

    “万岁爷,观卦九五,奴婢记着是:观我生,君子无咎。”

    嘉靖淡然道:“知道什么意思吗?”

    须知,

    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吕芳原本名叫李芳,嘉靖为了凑天数,给了个吕纯阳的姓,这才叫吕芳。当时就是因为吕芳对易经很有悟性。四十年来,吕芳几乎天天听他说修道,自然是把一本易经读得滚瓜烂熟。

    这时,

    吕芳便道:“回皇上,观卦九五,原本就是天子之卦……说的是天子宗庙、世道人心……万岁爷,奴婢觉着,让裕王去曲阜祭孔的明诏,也该昭告天下了吧?这样下去,奴婢担心……”

    哼!

    嘉靖陡然色变,道:

    “担心什么?担心八牛同死?还是担忧大明要亡?”

    他闭上眼睛,面沉如水,过了许久才又淡然道:

    “严嵩也玩起了这些把戏了……你既知观卦是天子之卦,就该明白,此卦的意思是叫人君中正以观天下……严嵩如此偏狭、邪祟,又能成什么气候?”

    吕芳赶紧道:

    “奴婢也觉着严嵩读了那么多圣贤书,怎么也来这些下三滥了……”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哼,

    嘉靖又道:

    “叫那个吴兑,把京营看紧一点……再把宣大那个王崇古调到蓟辽,去接了蓟州兵备使,跟杨博一起共管……”

    吕芳这才恍然大悟,脱口道:

    “皇上,难道是杨博那边……?”

    哼,

    “你再派几个人去蓟州,暗中查访,多派点人去,每个月回报一次。”

    “奴婢明白。”

    ……

    镇海卫。

    身份证-伍陸彡74彡陸7伍

    朱墨和俞大猷、郑钦在艮山书院住了好几天。不出所料,第一批犯人才忍了四五天,攻守同盟就瓦解了。

    第一批的一百人之中,最先交代的是几个海盗,他们检举了十多个浪人,还有五六个丰后的藩武士、七八个肥前国的本藩武士。这几个武士,又检举了认识的几个武士、浪人。

    于是,

    真相很快查清楚——

    这一百人之中,武士有二十三个、浪人三十一个,海盗三十五人,商人九个,本地居民被裹挟进来的是两人。

    然后依次是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成果越来越大,事情也越来越清楚,朱墨让知府找了十几个书办,每天都把口供全录下来,附上相互检举的证据;然后再是刻着我扣名字的武士刀,然后是许多火绳枪,以及一些佛郎机炮。

    这么一来,俞大猷、郑钦立马服了,才十余日而已,已经摸清楚了四百多人的详尽底细,实在是神乎其技。

    刘应节也带着三个刑名幕僚也赶到镇海卫,要按照朱墨的意思,把这些倭寇的案卷给做出来,最后还要想个妥善的办法,把案子给判了。

    刘应节以按察使身份亲自带队,加之他本身是个老刑名,很快就把案卷做出来了。但有一点,他不是很明白——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这战争罪,又怎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