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2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根据起居郎的记载,太宗初闻靖破颉利,大悦。

    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

    于是大赦天下,酺五日。

    这叫什么?一雪前耻!

    突厥曾经雄踞蒙古草原,控制着东到辽东、西抵西域、南接长城、北越北海(贝加尔湖)的广大疆域,拥有精锐骑兵数十万。

    在隋朝时期,杨坚用计将突厥一分为二,这才有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

    其中,东突厥因为掌控了原先突厥汗国的精华地域,并且与中原接壤,所以势力很是强盛。

    李渊起兵时,因为要取得突厥的帮助,还曾经对其称臣。

    后来到李世民即位,突厥骑兵一度兵临长安,李世民不得不与其订立“渭水之盟”斩白马盟誓,实际就是变相服软。

    如今,李世民解决了内部问题,派李靖等人一举灭亡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也洗刷了李渊与李世民向突厥称臣的耻辱。

    后世就总有人拿这个诟病唐朝,说不如明朝有骨气,又称臣又和亲的。大风小说

    这实在是一种无知的言论。

    当己方处于弱势的时候,用暂时的隐忍换取发展空间,为今后的反攻做铺垫,这叫能屈能伸!

    慈禧老太太倒是有刚,一口气向十一国宣战,结果又咋地了?

    淮阴侯韩信忍了胯下之辱,后来终于成就大业,谁能说他不是英雄?

    朱元璋从起兵到建立明朝,总共用了十五年时间,这其中有十四年是在跟江南的各方势力争斗。

    而在定鼎中原以后,打元朝只用了一年,就把他们赶回了漠北老家。

    谁又能说他贡献不大?

    当时红巾军猛人刘福通,只身顶在所有义军最前面。

    作为义军扛把子,他经常指责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人只顾内斗抢地盘,全不顾民族大义。

    最初红巾军势大,刘福通一度打到了元大都城外。

    蒙古人那时候已经全无进取之心,只想退回漠北草原。

    就在这个关头,在地主阶级支持下,少数贵族招募士兵,组成了军阀势力开始割据。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察罕帖木儿,就是倚天屠龙记里汝阳王的原型。

    后来他遇刺身亡,他的义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继承了他的势力,一举把红巾军老大刘福通给打灭火了。

    刘福通当时已经拉胯了,手头上只有不大的地盘,养不起太多的兵。

    而王保保、李思齐等地方军阀少则拥兵十万,多则二十万,刘福通挡不住也正常。

    刘福通之所以要指责朱元璋等人,看看他们当时的势力就知道了。

    朱元璋坐拥应天府等地,手握二十万大军。

    张士诚在苏浙一带自立,军士比朱元璋只多不少,而且还有钱!

    陈友谅就更牛了,雄踞江淮,带甲六十万。

    他们三个加起来拥兵百万以上,要是能跟刘福通一起打元朝,元朝早就被赶出中原了。

    可惜没人响应刘福通。

    陈友谅是不闻不问,反正元朝不敢去惹他。

    张士诚被朱元璋打了一顿,觉得打不过老朱,直接投了元朝。

    不过也只是名义上的,所做的无非是给元廷提供过一些粮草。

    朱元璋跟他们几个比,不算好也不算坏。

    他跟张士诚、陈友谅分别决战以前,先后派人联系了察罕帖木儿、王保保父子。

    意思就是示好,给自己争取战略空间。

    为此元朝还给朱元璋封了个官。

    全家都因为元朝的暴政而死,朱元璋还能接受朝廷的册封?

    那怎么不接受?争夺天下,还在乎那点细节!只要最后赢了就都是对的。

    事实上朱元璋也的确做到了。

    建立大明以后,多次北伐元廷,恢复了中原故地,他就是驱除鞑虏的英雄,谁管他前期怎么猥琐发育!

    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前面认怂没关系,报仇了你还是英雄。

    但要是没报得了仇,就比如宋朝,每年给个十万二十万岁币,那其实就是财政收入的九牛一毛,比打仗便宜多了。

    可宋朝最后没能反攻,灭辽是金国打的,灭金是蒙古打的,终究也没报得了仇,前面的隐忍就变成了懦弱。

    ……

    李世民就帮大唐出了这口气,灭其国、生擒起酋,还有什么比这更解气的?

    所以李渊也非常兴奋,把儿子们以及勋贵十数人,加上儿媳、公主等一大堆人都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

    高兴之余,李渊甚至还亲自弹起了琵琶,大唐皇帝李世民伴舞,大臣们转着圈跳舞庆祝,一直延续到深夜。

    傅斯年作为幕后功臣,当然也在被邀请之列。

    席间李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真人,李靖都悄悄跟我说了,这次灭东突厥,你居功甚高!哎,我李氏无德,不能叫你一展才华。若是你仍愿意统兵作战,我定然一力担保,管叫我家老二不疑心你!”

    傅斯年微笑摇头:“大唐名将辈出,纵观历史,也只有三国时期能媲美。我已经是上一辈的人了,就不出来阻挡他们的光彩了。”

    见李渊颇有些遗憾,傅斯年凑近了说:“陛下,我如今的行事,却不是为我一个宗派,而是为了整个中原的安危。具体的我不方便说,你可以理解成一场更高层次的战争。”

    李渊悄悄指指天上,郑重地点了点头,说:“嗯,我懂!就跟武王伐纣一般,不但是凡俗的争斗,还有神仙打架!”

    傅斯年一笑,心说这老头理解能力还挺强。

    一番庆祝过后,李世民在次日的早朝上宣布了对新占领地区的规划,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宗教信仰来收束牧民的心。

    许多大臣都看向傅斯年,知道这事肯定得他来主持。

    但出乎大家的意料,傅斯年却推荐了许多其他教派的道士,并请李世民亲自甄选。

    对他来说,只要是道教就行,反正要的是最后的结果,由谁执行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