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章 那小味儿,挠一下就出来了
    两天之后,朱栽圳的“病”痊愈了!嘉靖帝在宫里进行了一场盛大的谢天仪式。

    仪式过后,朱栽圳跟嘉靖帝共进晚膳。

    嘉靖帝的胃口显然不怎么好。一桌子山珍海味只动了几筷子。

    朱栽圳看到这情景心想:父皇果然是慢性汞中毒。厌食就是慢性汞中毒的症状之一。

    朱栽圳从椅子上站起身:“父皇,您是一国之君,日理万机,既要处理政务,又要敬天修道。每日只吃这么点东西可怎么行?儿臣愿亲自下厨,为您做一顿膳食表表孝心。”

    嘉靖帝道:“胡说,哪有堂堂郡王亲自下厨的道理?再说你大病初愈.......”m.166xs.cc

    朱栽圳苦苦哀求:“父皇,大明以孝治天下。儿子给老子做饭吃,是再平常不过的孝道。

    以前儿臣身居宫外,没有尽孝的机会。而今终于进了宫,还请父皇赏儿臣这个尽孝的机会!”

    嘉靖帝一阵感动:“好,好。那今日朕就尝尝你的手艺。”

    朱栽圳心想:对于一个有厌食症状的人来说,清淡的饮食是最容易勾起食欲的。

    他走向了尚膳监的御膳房。好巧不巧,尚膳监的屋檐下长了一溜儿马夹菜。

    看着红杆绿叶的马夹菜,朱栽圳下意识的咽了口吐沫——对于农村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那是奶奶的味道。

    朱栽圳用手一指马夹菜,吩咐尚膳监的管事牌子:“割一些来。”

    管事牌子吓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奴婢失职,疏于管教手下,他们偷懒没好好打扫御膳房,屋檐下竟生了杂草。请殿下责罚。”

    朱栽圳哭笑不得:“我什么时候怪罪于你了?我是让你割一些马夹菜,供我做御膳用。”

    管事牌子疑惑:“马夹菜?”

    朱栽圳一愣,连忙改口:“就是马齿苋。”

    管事牌子一头雾水:“殿下,您要用马齿苋做御膳,给皇上吃?万万不能啊!哪有给皇上吃草的道理?”

    朱栽圳面色一变:“让你准备你就准备,哪儿那么多话?”

    宫里的太监们其实比后世的街道大妈们还八卦。太监们中间早就传开了:如今整个朝廷就数景川王最得圣宠。前日景川王腹泻了一天,晚上睡觉时,皇上甚至亲自在病榻边为他守夜。

    最受宠的王爷下了令,太监们只能照做。

    不多时,朱栽圳站在了御膳房的案板前。御厨们已经为他准备好了食材:马夹菜、葱花、豆腐、香菜、胡瓜等等,还有一盆舂好的蒜泥。

    朱栽圳想:幸亏以前跟前女友同居的时候特别穷,学会了自己做饭。今天就看看现代人的简单饮食,能不能征服明代皇帝的胃。

    刘五七提醒朱栽圳:“殿下,皇家膳食中是不能够出现蒜的。因为味道太冲,违礼。”

    朱栽圳没有搭理他,开始做菜。

    他先把马夹菜切成段儿,然后过水焯了一遍。随后拌上了酱油、盐、蒜泥。

    蒜泥马夹菜完成。

    他又将胡瓜,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黄瓜拍扁,拌上盐和蒜泥。

    拍黄瓜完成。

    几个御厨在一旁小声议论:“如果我没猜错,景王要做的下一道菜是小葱拌豆腐。”

    “皇上连辽东贡上来的熊掌,天津卫贡上来的鲍鱼都吃不下去,会喜欢这种老百姓家的粗鄙吃食么?”

    朱栽圳的确是要做小葱拌豆腐。只不过他的小葱拌豆腐,多了另外一道御厨们没见过的工序。

    那就是炸花椒油。

    油烧开,加入花椒、桂皮、小葱、姜。那小味儿,挠儿一下就出来了。

    豆腐切成小块,拌上小葱段儿和盐,这跟明代寻常百姓家的小葱拌豆腐没有区别。

    特殊之处就在于,朱栽圳浇上了花椒油。

    小葱拌豆腐完成。

    主食朱栽圳熬了一碗小米粥。

    做好饭,朱栽圳亲自端着托盘回到了永寿宫的膳厅。

    嘉靖帝惊讶道:“这么快就做好了?”

    朱栽圳道:“都是百姓家的寻常小菜,请父皇不要嫌弃。”

    说完朱栽圳将三个菜、一碗粥摆在了嘉靖帝的面前。黄锦像往常一样,掏出了银针。

    嘉靖帝训斥道:“没眼力价的蠢奴婢!朕的儿子亲手做的饭,验什么毒?”

    说完嘉靖帝拿起了筷子。他问:“这红绿相间的是什么菜?”

    朱栽圳总不能说这是马夹菜,是一种野草。儿子今天请你吃草。

    他急中生智,说:“回父皇,这叫长寿菜。”

    嘉靖帝夹了一小筷子,放进了嘴里咀嚼。片刻后他称赞道:“好吃!爽口!”

    清新爽口的小菜加上配料之王蒜泥的加持,正合他这个有厌食症状之人的胃口。

    嘉靖帝风卷残云一般,将三个小菜统统吃光,就差舔盘子了。小米粥黄锦一连给他续了三碗。

    黄锦都快哭了:“自皇上搬到永寿宫以来,二十多年来从未有如此好的胃口。”

    嘉靖帝打了个饱嗝:“朕的儿子亲手给朕做的菜,果然美味。告诉御膳房那几个笨厨子,将圳儿做的这三道菜,列入御膳单子里。”

    皇帝是孤独的。抛开权力制衡不谈,嘉靖帝十分渴望儿子的孝心。

    朱栽圳笑道:“要是父皇喜欢吃,儿臣天天给您做。”

    嘉靖帝却摆摆手:“你是要做大事的人,大明的郡王。怎么能天天往御膳房跑?”

    朱栽圳情真意切的说:“父皇,尽孝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无论百姓还是郡王!”

    嘉靖帝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朱栽圳:“说得好!外面有些臣子,整天把孝心挂在嘴边。做的事却给朕添堵!走,咱爷俩出宫去,溜溜弯,消消食。”

    父子二人出得永寿宫,经过一条长长的宫巷。

    嘉靖帝转头吩咐黄锦:“你和那些随驾的大汉将军都别跟着了。”

    黄锦一愣:“皇上,这怎么行,万一有刺客......”

    嘉靖帝心情不错,跟自己的心腹太监开了一个玩笑:“皇宫里要是有刺客,锦衣卫上到陆炳、下到力士,五六千人都得自裁谢罪了。退下。”

    这个玩笑并不好笑,甚至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黄锦和随驾的大汉将军们退下。朱栽圳父子二人沿着悠长的宫巷一直往南走。

    不知走了多久,二人来到了太和殿——那个皇宫的最高点。

    这里,代表着朱明皇族的权力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