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9章果然好手段
    长孙无忌摇摇头。

    “此文书乃是中书省发出,即使顺利错乱,也和军机处没有任何关系。”

    那特么你长孙无忌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

    侯君集完全不知道长孙无忌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潞国公啊,你怎么就是想不明白呢?

    那个小吏根本就无足轻重。

    那个文书也无足轻重。

    只有那个顺序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为,今日陛下通过军机处,给中书省送过来两道旨意。

    一个是下旨大唐的所有小吏,以后可以参加科举。

    另一个就是,天下的读书人,可以入吏籍。”

    长孙无忌意味深长的说道:“这两道旨意,下发的顺序不一样,引发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本相如此说,你可明白了?”

    侯君集虽然是武将,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没脑子。

    否则的话,也不可能成为国公了。

    长孙无忌这么一解释,侯君集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刚才的怒气烟消云散。

    眼睛里面射出一道精光。

    “长孙大人果然好手段,受教了!”

    侯君集看长孙无忌的眼神,充满了敬畏。

    到底是长孙无忌啊,果然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谁能想到,只要把文书的顺序调换一下,居然就能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

    幸亏自己喝长孙无忌没有什么大矛盾,否则的话,估计早就被长孙无忌给坑死了。

    对于侯君集的马屁,长孙无忌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才仅仅是刚开始而已。

    至于后面到底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他长孙无忌心里也没有底。

    当然,他希望的自然是越乱越好。

    那个被杀死的小吏身上,放着的就是准备下发给各部的陛下的文书。

    按照程序,这个小吏身上携带的,是第一道文书,也就是小吏可以参加科举的那道旨意。

    另一道旨意,后面才会下发。

    现在这个小吏死了,那第一道旨意,就会暂时下发不下去。

    而这个情况,起码也要等到天黑之时才会被发现。

    小吏没有返回中书省进行交割,中书省自然会过问这件事。

    而等到这件事处理完毕,第二道旨意,早就已经下发出去了。

    如此一来的话,陛下那道读书人可以入吏籍的旨意,就会先到达下面的府衙。

    如此一来的话,没有第一道旨意的印证,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

    大唐的读书人,绝对会闹翻天的。

    对于读书人来说,虽然并不是强制他们入吏籍,但是这也已经是对他们巨大的侮辱了。

    到时候闹起来,那第一道旨意即使下发下来,也没有人去理会了。

    只要读书人闹起来,这件事,八成就无法实施了。

    长孙无忌满意的捋捋胡子。

    心中一阵得意。

    什么叫谋略?

    这就叫谋略!

    长孙无忌对于自己的这一手段,十分满意。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一脸兴奋,期待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之时,赵国公府一个不起眼的奴仆,悄悄的离开了国公府,直奔皇宫。

    太极宫中。

    接到丽竞门密报的李二,脸色阴沉如水。

    看着外面的大雨,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最终,李二摇摇头。

    “这大唐,只要朕还活着一天,这些人就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可是朕也终究只是凡人。

    几十年之后,朕也会死。

    到时候,朕的子孙,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掌握这样的局面。”

    “既然不放心,那就让朕看看,朕的子孙,能不能处理好这件事吧。”

    李二出神的看着外面。

    李承乾他们,已经跟着楚先生学习了有一段时间了。

    李二还真想看看,自己不在的时候,李承乾他们会如何应对大唐的风雨。

    李二把王德和孙忠召见过来,安排事宜。

    然后又和长孙皇后嘀咕了一阵。

    当天夜里,灯火阑珊中的太极宫,突然人头涌动。<a href="http://www.166xs.cc" target="_blank">www.166xs.cc</a>

    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

    而太极宫,则是被丽竞门的侍卫给团团围住。

    平日里温柔婉约的长孙皇后,杀伐果断。

    后宫一切事务,都要经过她点头才能执行。

    整个后宫,如临大敌。

    同时,长孙皇后下懿旨给太医院,所有太医在太医院待命。

    随时听命。

    并且后宫之中,还发出来了李二的诏书。

    大唐由太子李承乾监国。

    并且由魏王、晋王辅佐。

    如此重大的变故,是不可能瞒住的。

    虽然不在皇宫,又是后半夜,但是长安城的勋贵们,还是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那就是,陛、下、病、重、了!

    这样的结论,让整个长安城的官员,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因为太过突然了。

    陛下正值壮年,为何突然病重?

    是有什么隐疾,还是说房事太过频繁?

    一时之间,流言四起。

    而几乎就在同时,长安城的读书人炸锅了。

    李二的那封允许读书人入吏籍的旨意,直接把长安城的读书人给劈了个外焦里嫩。

    虽然这道旨意是下发整个大唐的,但是旨意还没有传到外地。

    所以现在,也仅仅是在长安城流传。

    但是即使是这样,也已经足够让那些读书人震惊了。

    在这道旨意之前,其实大唐也并没有规定读书人就不能为小吏。

    但是正常情况下,没有读书人会这么做。

    他们可都是圣人的门徒,那自然是要走仕途,入朝为官的。

    区区小吏,根本就入不了他们的眼。

    当一个小吏,完全就是自甘堕落。

    当然了,之所以他们读书人瞧不上小吏,最为主要的还是因为,大唐的小吏,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这对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才是最为致命的地方。

    他们这些人日夜苦读,为的是什么?

    自然是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自然是为了长安城内马蹄轻,一朝看尽长安花。

    难道还能是为了当那个不能科举的小吏?

    陛下下这道旨意,这不是侮辱人吗?

    允许入吏籍又如何?

    不能参加科举,你觉得读书人谁会去入吏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