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2章 搭台唱戏,怒斥勋贵
    “陛下,午门外有几名勋贵跪着呢!”

    听着王承恩的禀报,崇祯头也没抬,继续翻着手上的册子。

    这本册子就是当初魏忠贤调查的北京城士绅富商贪赃枉法的证据和家产的大致清单,他登基这一年多来,锦衣卫又补充了不少。

    “都有谁?”

    “诚意伯刘孔昭、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春、彰武伯杨崇猷、镇远侯顾肇迹……”

    “倒是有魄力!”

    崇祯站了起来,将册子放在龙案上一叠册子上,伸了伸懒腰:“想跪就跪吧,朕困了,明天再说!”

    说着便朝着寝宫而去,留下了有些懵的王承恩,但只是瞬间,王承恩便不再多想。

    崇祯是睡了,可整个北京城无数的人却是睡不着了。

    午门前跪着数名勋贵,还有勋贵出城的。

    结合酉正时刻锦衣卫的出动,明显是要搞事情了,最大的可能是清算勋贵。

    一时间,北京城内无数和勋贵有往来的富商士绅、官员们急的团团转转,但却是没有任何的办法。

    夜禁开始了,他们只要敢出去,就如同黑夜中的一盏灯笼,太明显不过了。

    勋贵如此庞大的集团都要被清算了,满朝文武中,能说的上的话的,也就是内阁六部四国公。

    在无数人的焦急中,天终于亮了。

    皇极殿内,崇祯扫了一眼脸色阴沉的勋贵们,脸色淡然,仿佛不知道昨晚锦衣卫们干的事情一样。

    群臣行完礼后也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

    “陛下,臣弹劾京营诸将!”

    突兀的声音响起,众人偷偷瞄了一眼,竟然是兵部给事中宋鸣梧。

    “陛下,围杀建奴之战,京营未按照预定时间到达龙井关,以至于守关将士压力大增,数万将士战死,

    若不是忠贞侯当机立断分兵增援,那建奴有可能攻破龙井关,逃出包围,那围杀就功亏一篑了,

    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京营违反军规,臣肯定陛下严加审问京营众将!”

    “陛下,臣检举京营众将。”

    宋鸣梧说完,李若涟立刻出班了:“臣暗中核查京营历年军饷和兵员,发现京营空饷严重,

    京营兵籍黄册上有十二万人,七月初,臣多方核查,只有四万六千人,其中老弱病残一万余人,空饷近六成!”

    “陛下,臣检举京营诸将,豢养私军,臣调查,京营诸将借京营便利之权将部分将士转变成自己的家丁私军,人数高达近两万人,

    且这些人的俸禄都是由朝廷供给,臣请陛下彻查!”

    “陛下,臣弹劾京营诸将,京营诸将借职务之便,涉嫌占役、虚冒、卖闲、包操等事情,

    军士不军士,家丁不家丁、私兵不私兵,军士完全沦为京营诸将的免费劳力!

    臣汇总出天启元年至七年的所有占役等事情,仅天启七年就发生二百一十三次,请陛下过目!”

    “陛下,臣弹劾京营诸将强占京营军屯……”

    ……

    众人这才发现,督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北直隶的监察御史都回来了,每一个人都在弹劾京营诸将。

    除了督察院,军纪监察部、六部给事中、锦衣卫、东厂、五城巡城司的人都出来弹劾了。

    零零碎碎近二十人出班,都是弹劾京营诸将。

    到场的所有勋贵此刻脸色阴沉的能滴出水,早不弹劾晚不弹劾,昨晚事情发生了这会儿来弹劾了?

    这要不是皇帝的安排,根本就不可能做的如此整齐。

    “臣等认罪!”

    崇祯还没有出声,几名勋贵便跪了下去,没有丝毫的辩解。

    崇祯扫了一眼地上跪着的几人,又扫了一眼一边颤颤巍巍的勋贵阵营:“朕给你们个解释的机会!”

    只是不待众勋贵出声,王承恩上前低声道:“陛下,禁军都指挥使孙传庭求见!”

    “传!”

    片刻之后一身盔甲的孙传庭进了皇极殿,众人闻到一股淡淡的血腥味道,心中猛的一突。

    “陛下,安远侯、临淮侯、忻城伯、南和伯等等七名伯侯爵带着家丁意图逃跑,被臣截住,已经就地格杀,首级已经带到午门外!”

    群臣心中又是猛的一惊,脸色更加的严肃了,勋贵们都在颤抖着。

    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如此的心狠手辣,更没有想到这些勋贵们会如此的蠢。

    崇祯也是暗道可惜,他以为很多,但现在只有七名吗?还是得自己当众动刀子。

    “朕知道了!”

    崇祯轻轻的回应了一声,眼光始终没有离开众勋贵:“你们都不解释吗?”

    解释?

    解释什么?

    这么多大臣出来弹劾,每一个都是有真凭实据的,锦衣卫还送了证据。

    如此铁证之下,还怎么解释?

    你一个人能解释的过十余张专门耍嘴皮子的御史们吗?

    解释就是狡辩,搞不好,激怒皇帝,直接将他们拉出去砍了。

    噗通……

    噗通……

    一名名勋贵跪了下去,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高傲、不屑。

    “陛下,臣等知错,请陛下看在臣先祖为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