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0章 咄咄逼人
    看着信誓旦旦的曹操。

    袁谭冷笑一声,道:“我只管追随家翁。

    扶持大汉,扫平关东群雄,迎天子于西京,那是家翁要考虑的事情。

    孟德叔父这个誓言发的,知道的知道你忠心,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教家翁做事呢。”

    曹操的眉头皱起,道:“大公子此言何意?

    扶持大汉,扫平关东群雄,迎天子于西京,那是袁公之志!”

    袁谭不屑道:“我什么意思,我意思你这个誓言发的等同放屁!

    以后尽可以借着扶持大汉的由头,反叛家翁。

    比如如李傕郭汜这般,挟天子以令诸侯。”

    闻言,曹操的脸色也冷了下来。

    戏志才道:“熟不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曹使君拳拳之心,日月可鉴。

    大公子如此咄咄逼人,岂不让人寒心?”

    荀攸开口道:“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风小说

    曹使君拳拳之心,是大汉,还是袁公呢?”

    众人闻言,一时之间陷入沉默。

    汉时距离春秋战国并不远,国家的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

    此时奉行的,还是一种多重君主观。

    说直白点,就是谁征辟的我,我就要视谁为君。

    比如一郡之地的郡吏,凡是太守自辟的,对太守的名分便是君臣。

    称太守为府君,乃至为之死节。

    除非任职中央,否则地方官吏的心目中,乃至道义上,只有一个地方政权,而没有中央的观念。

    有些人就算后面有了更大的前途,晋身中央官。

    但其故主的影响依旧在,如举主死去,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官而为举主奔丧。

    这也是袁隗放心使用董卓的原因。

    也是董卓被很多名士和士大夫不能接受的原因。

    如果背叛举主,杀死举主的人大行其道,那以后谁还敢轻易征辟能人?

    曹操的家世并不差,早年与袁绍的关系虽然好,但更多的是在私交,彼此之间并无君臣之义。

    在西园八校尉时,两人可以算是同僚的关系。

    但在董卓把控朝廷之后,曹操逃离雒阳,就相当于一无所有了。

    而彼时的袁绍,却因为王允和袁氏故吏的操作,依旧成为两千石的渤海太守。

    反董联盟起的时候,曹操实际上是作为张邈的部将。

    有点类似刘备在公孙瓒麾下的别部司马那种定位。

    只不过曹操的家世要比刘备要好的太多,他和张邈又亲如兄弟,所以两人之间的君臣关系并不明显。

    随后兖州刺史刘岱杀死了东郡太守桥瑁,黑山贼赶走了刘岱任命的东郡太守王肱。

    这个时候,袁绍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也接受了袁绍的表荐。

    从程序上而言,也就成为了曹操的举主,和曹操之间也就有了君臣之义。

    另一个相似的人物便是臧洪。

    臧洪是广陵太守张超的官吏。

    当时被张超派去联络刘虞,帮助袁绍。

    袁绍非常看重臧洪,恰巧青州刺史焦和病故,便举荐其为青州刺史。

    臧洪也接受了袁绍的举荐。

    这个从程序上而言,袁绍也就成为了臧洪的举主,和臧洪之间也就有了君臣之义。

    这是臧洪在很多场合都称袁绍为主人的原因。

    属于一种比较自谦的称呼。

    所以,荀攸的问题,直入心灵。

    问的就是曹操,你的拳拳之心,是举主袁绍,还是大汉天子?

    目前曹操担任的是兖州刺史,从根本上来说,也是袁绍任命的。

    但从表面上看,却是兖州人共同推举的,这其实就给曹操背叛袁绍,留下一点点的口子。

    关键问题,就看曹操认不认了。

    很显然,历史上的曹操是没有认。

    曹操正色道:“我的拳拳之心,自是对袁公,我们都是大汉的臣属。”

    曹操的回答没有问题,举主也要有大义才行。

    就如同袁术是孙策的举主,袁术一称帝,孙策立即背叛。

    而且没有人说孙策做的不对。

    许攸点了点头,道:“是啊,我们都是汉臣!”

    他是看出袁谭和曹操之间的针锋相对,必须要继续和稀泥。

    “是啊,我们都是汉臣。”

    袁谭也是点了点头,曹操已经做出了最后的选择,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接下来,只需要等一个机会翻脸。

    许攸哈哈笑道:“既然如此,大家一起帮助袁公,扫平关东!”

    曹操沉声道:“泰山郡大公子执意划到青州,自无不可。

    但羊衜是某任命的泰山太守,胡母彪是某任命的泰山都尉。

    还望大公子能将他们放了。”

    袁谭冷笑道:“泰山郡太守是应劭,他有哪里做的不对,曹兖州你就撤了他,任命羊衜?

    表奏天子了么?天子认可了么?”

    曹操也冷道:“大公子若是如此行事,那某也无话可说!”

    袁谭道:“我已表奏应劭为齐国相,原齐国相曹嵩为青州司农,应劭推荐辛评为泰山郡太守。

    至于羊衜和胡母彪,我并未看押他们。

    只不过他们认为兖州不太安稳,所以举族迁往青州了。”

    这话一说,曹操就知道泰山郡再无半丝转圜之处,转向许攸,道:“子远,如今之事,还望如实上报袁公。

    接下来某继续遵从袁公之令,讨伐袁术和陶谦。

    某有些乏了,今日之会,便到此吧。”

    “此是自然!”

    许攸脸上带着一丝苦笑。

    他哪里想到曹操和袁谭之间已经图穷匕见,早知道趟什么浑水啊。

    “大公子,鲍兄,朱将军,某先告退了!”

    曹操礼节不丢,一一拱手后,转身阔步离去。

    看着几人的背影,许攸苦笑道:“大公子何苦如此?”

    袁谭长叹一声,道:“世道混乱,世事艰难,若想成大业,容不下朝三暮四之人啊!”

    说到这里,忽然看向朱灵,道:“朱将军,你做好选择了么?”

    朱灵威严的面容一怔,随即浮现出羞怒之色,断声道:“大公子这是何意?”

    袁谭道:“我阅人很多,没有像曹公这样办事的,这真是明主啊!现在已碰上了真的明主,不知道要不要舍弃故主,去投奔他呢?

    况且,朱将军出身效力,不顾家庭。如今更是孑然一身,了无牵挂。

    天下之大,又有哪里不能去的呢。”

    “哼!”

    朱灵冷哼一声,转身离去。

    看着朱灵的背影,袁谭朗声道:“有些人看似英雄,却连一句诽谤之言,都不能容,杀死原九江太守边让。

    呵呵,这不是心胸开阔,这是能忍辱负重啊。

    他日勾践若得成事,身边人不过是文种罢了。”

    朱灵的身子微微一滞,随即大步离去。

    许攸苦笑道:“文博赤胆忠心,为了袁公之业,不顾母亲及弟。

    大公子何苦如此,岂不是把人都逼走?”

    袁谭冷道:“不孝之人,又怎么谈的上忠?

    正因为他为了功业,不顾母亲及全家的死活,我才看他脑后有反骨。

    今日提醒,也让他有些忌惮。”

    一直没有说话的鲍信忽然道:“某观大公子做事,任侠却有仁义,鲍某不才,愿为大公子马前卒。”

    袁谭连忙躬身行礼,道:“鲍叔父此言,折煞小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