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一十三章 这才是孤心心念念的江山啊!
    老朱这番含沙射影不仅吓坏了朱棣,也吓坏了朱棣的一干小弟弟们。

    其实大明皇子之间是有鄙视链的,排行靠前的几个,相对来说受到老朱的“关爱”更多。

    那时候老朱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么几个崽呢,给他们请了最好的师傅,对他们的培养也倾注了不少心血。

    可当他后来发现,自己的生命力竟然如此旺盛,后续的崽就跟下饺子似的噼里啪啦地往出冒,他的“爱”也就分散了,对后续出生的皇子也就没那么关注了。

    哪怕是最受宠的郭惠妃所生的几个儿子,也就是在老朱那儿多刷了几次脸罢了,远远达不到第一批皇子的重视程度。

    朱棣很幸运,正好赶上第一批了,从小就收到父皇无尽的父爱。

    现在一众小号藩王见自家四哥都吃挂落,他们一个个立马恐慌起来。

    毕竟,大明的藩王就没几个干人事的,就算不憋着劲地造反,也在封地里欺男霸女,草菅人命。 m.yexia?shu?ge.i?n?f?o

    “父皇息怒!”

    “四哥为人最是忠厚,岂能干出那等大逆不道之事?”

    “还请父皇明查!”

    在楚王朱桢喊出这句口号后,其他藩王有样学样。

    “还望父皇明查!”

    朱棣见一众弟弟们都替自己求情,慌乱的心情这才缓和几分。

    不过在看到父皇阴沉的脸时,依然心虚地低下头,摆出一副任凭父皇处置的恭顺态度。

    老朱看着跪了一地的儿子们,心里是非常复杂的。

    虽说鉴于他的臭脾气,大明的官员不敢告皇子们的刁状。但他这个当父皇的,又岂能一点都没有察觉?

    其实很多事他都知道,只是懒得管,也无心力去管了。

    因为一旦将自己这些儿子的丑事翻出来,定然有大臣拿当年朝野上下反对分封之事说事。

    到时候他是撤藩,还是下罪己诏?

    因此,他只能装聋作哑,当作什么事都不知道。

    毕竟,这些儿子再不肖,也是他的种,是他分封建藩,以皇子守边关这盘大棋中的一环。

    但对于朱棣,他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一边欣赏朱棣的能力,一边忌惮朱棣在自己死后惹事。

    老朱倒是不担心朱棣能抢了大孙的皇位,实在是怕这货引火自焚,主动招惹大孙,被大孙以平乱为由给灭了!

    那样一来燕王一脉可就绝了!

    因此,老朱现在对朱棣苛刻,何尝不是慈父为怀的一种保护?

    “盐铁乃朝廷命脉,任何人不得染指!”

    朱棣在听到父皇这句话,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好险!

    差点就被老爷子杀鸡儆猴了!

    “父皇息怒!”

    “儿臣也是一时糊涂,这才提出这个不情之请,儿臣再也不敢有此等想法了……”

    老朱这话虽然有敲打朱棣的用意,但更多的是基于现实出发。

    自从汉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盐铁两项一直是朝廷的重要财税支柱。

    铁可以偶尔松一松,允许民间炼铁贩卖。

    但历朝历代对于盐的管控一直非常严厉,贩卖私盐更是等同造反,抓到就要被砍头的。

    古代之所以对盐控制得如此严厉,是因为这东西不仅仅关乎财政,还关乎帝国的统治。

    人长期不吃盐就会浑身乏力,甚至出现其他病症。

    因此,控制住盐的流通,也就掌握了百姓的命脉。

    在老朱敲打完一番后,大殿内的气氛霎时有点紧张。

    每一个皇子都正襟危坐,再也没有刚刚的谈笑风生了。

    正当众人琢磨如何打破僵局之时,一个弱弱的声音响起。

    “皇爷爷,孙儿觉得四叔想煮海贩盐也不是啥过分的事情……”

    朱允熥此言一出,大殿内的一众藩王无不为之一惊,就连老朱都满脸诧异地看向自家这个逆孙,心里充满了狐疑。

    这孙子看不出来吗,自己是在保护他的权益呢!

    朱允熥却恍若未觉似的,依然自顾自的说道。

    “盐铁专卖了一千多年,也是时候解禁了。”

    “再者说,盐税一年也就那么几百万两银子,还逐年递减,可见下边腐败到什么程度了。”

    “咱们大明与其严防死守,不如全面放开,让老百姓过上吃盐自由的日子。”

    老朱听到这,顿时觉得大孙这是话里有话,赶忙不解地问道。

    “你刚刚说的话是啥意思,啥叫大明盐税逐年递减?”

    朱允熥闻言在袖子里摸了摸,摸出一本奏折递过去。

    “皇爷爷,孙儿今天正好跟户部尚书谈论盐政方面的事,发现自打洪武十二年开始,盐税一直在逐年递减,现在每年已经不足两百万两银子了。”

    “而且开中法也渐渐废弛,现在我二舅那边的军粮,都是我雇佣商贾运过去的。”

    老朱听着大孙的讲述,眉头不禁皱起。开中法可是他颇为得意的一项政绩,咋到了这孙子嘴里又成败笔了?

    然而,老朱在看了朱允熥递过来的历年盐税记录,老脸登时阴沉起来。

    “怎么会这样!”

    “明明洪武初年的时候还有三百万呢,咋才过了这么几年,盐税就下降了三成!”

    朱允熥闻言心说这已经算好了,等再过十几年,咱大明每年能收上来一百万都算你厉害!

    “皇爷爷,这就得问您了,您这几年反腐是不是懈怠了?”

    老朱闻言脸色大变,不悦地瞪了大孙一眼。

    “还不是因为你!”

    “咱要不是为了给你积德,咱早就把那帮蛀虫收拾服帖了!”

    朱允熥听了老朱这话顿时没了脾气,不管咋说这也是来自皇爷爷深情的爱啊。

    “皇爷爷,这事孙儿跟陈尚书讨论过,觉得造成盐税减少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官府收购价降低了,致使灶户不愿意将盐卖给官府,导致官府收入下降。”

    所谓灶户就是专门负责煮盐的人,老朱也将他们统一编为灶户,只能世世代代给大明烧水煮盐。

    “其二,官商勾结,有些蛀虫将盐低价卖给商人,让他们私自贩卖。”

    “其三,开中法看似两便,既方便了边军粮草转运,又使得商人有利可图,但期间的损耗也不小,对于商贾的吸引力远没有想象中的大。”

    “他们与其费劲运粮,不如打点好官员,直接从咱们大明的官仓里拉盐去卖划算。”

    “再有就是地方上私自开凿盐井,这种事情也是屡禁不绝。”

    “因此孙儿觉得,与其徒费人力地去整治盐业,不如彻底放开,让盐场独立自主经营,咱们针对盐场的规模和大小,统一制定个税额,超过的部分就算他们白赚了。”

    “这个嘛……”

    老朱听了大孙的话心里颇为意动,但这事太大,让他一时间不好决断。

    “容咱考虑考虑……”

    朱允熥见老朱这么说,当即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那您老慢慢考虑去吧,我先跟王叔们说会话!”

    朱允熥说完这话果然不在搭理老朱,热情的拉着朱棣唠起来。

    “四叔啊!”

    “你要是想卖盐就大胆去卖!”

    “这事我全力支持!”

    朱允熥突如其来的举动,直接让朱棣感到受宠若惊,甚至在心里暗暗惭愧起来。

    自家这大侄子不是挺好吗,自己咋就总想着要造反哩!

    朱允熥对朱棣说完,又转头看向其他王叔。

    “七叔!”

    “你的封地在山东,你也可以煮海贩盐,用以补贴王府花费。”

    “只要你不强买强卖,强迫百姓低价卖盐就行!”

    朱榑听到这话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抬起手就给了自己两嘴巴子。

    “七叔不是人!”

    “七叔之前还埋怨过你,偷偷骂了你好几回!”

    “现在一看,你不是不惦念我们这些王叔,实在是我们做得不够好啊,哇呜呜呜……”

    朱允熥只是单纯的没看上卖盐那点小钱,哪承想竟然能引出朱榑这番感动。

    “七叔戏过了!”

    “一笔写不出两个朱字,大侄儿咋能忍心看你们挨饿受冻?”

    “只是田地这事关乎大明稳定,侄儿不得不限制一下你们。但田地之外,你们爱做啥做啥,盐铁之类的想干就干!”

    “如果缺人缺技术,侄儿都能给你们提供!”

    “但有一条,那就是安分守己,不得利用王权欺压其他商人和百姓!”

    一众藩王见朱允熥连盐铁专卖都开放了,一个个心花怒放的表示。

    “大侄子放心!”

    “你都把话说这份上了,我们要是再不争气那还是人吗?”

    “揍是!”

    “盐铁这东西躺着都能挣钱,这要是再靠王权欺负人,那也太欺负人了!”

    朱允熥自动忽略了某个不愿意透露名字又不学无术的朱植的语病,严格说起来这货的封地在辽东,也是可以煮海卖盐的地方。

    但朱允熥却不想让他卖盐,怕这个傻王叔把裤衩都赔掉。

    “十五叔,你就别掺和了,你就安心垦荒种地算了。”

    朱植闻言满脸的不开心,他也想挣钱,他也想给媳妇买珍珠项链,珊瑚首饰!

    “咋!”

    “其他人是你王叔,我就不是了?”

    “我就要卖盐!”

    朱允熥一看他这副作死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自己之所以开放盐铁,一方面是看不上这点小钱,另一方面是想工业化制盐了!

    一旦自己这边的制盐作坊投产,其产量将是现阶段大明产量的五倍以上,他们那点小作坊不只剩下赔钱一条路了吗?

    其实朱允熥的最终目的是想将大明的藩王往冶铁上整,毕竟炼钢这玩意属于重污染、耗人工的行当。

    只有将更多的人拉进来,才能满足他将铁路铺满全国的野望。

    否则光靠他名下那几个工厂,有生之年也休想见到火车在大明纵横驰骋。

    “行行行,你爱卖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