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一十章 父皇圣明啊!
    朱允熥对待阉人的态度很复杂,从人道主义来说,这事有点违背人性。但从实际需求出发,偌大的皇宫还少不了这玩意。

    因此,只能尽可能的减少这个群体的怨念,或者将他们的怨念转移给其他人。毕竟,自己和老朱以后的饮食起居可都要靠这群人伺候呢,搞一些心怀鬼胎的人进宫,那不是嫌自己命长吗?

    李成桂也能猜到大明的想法,只是一想到自己当这个恶人,心里就有些腻味。但他就算再腻味,也得咬牙忍着。

    毕竟,以他的国力别说跟大明斗了,就是大明驻半岛的明军都能灭了他。

    大明之所以还留着他—条贱命,不过是需要借助他的名望,代为统治半岛罢了。

    一旦大明收获了此地民心,不费吹灰之力的吞并半岛,就会第一时间抛弃他这个旗子。 m.yex??iash?u?ge.i?nfo

    李成桂对此心知肚明,因此一直对大明心怀不满,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不过,他所积蓄的力量可不是为了对抗大明,而是为了将来跑路。

    他是去过大明的,见识过大明超长的海岸线,也见识过大明京都的繁华。

    正因为去过,所以才深刻的知道两国之间的差距。

    相反,他那个逆子李芳远就没去过大明,这才始终能保持昂扬的斗志,整天憋着劲的想着干翻大明,重现半岛的荣耀!

    在李成桂心情烦躁之际,北朝的李芳远正在摩拳擦掌的密谋着针对大明的计划。李芳远跟李成桂不同,他对于大明提出进贡四百太监没有任何抵触情绪。

    而且他不仅按照大明的要求给予被选中人家一百两银子,还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掏钱,额外补给他们一百两。

    在挑选了足够多数量的孩子后,他还专门给他们培训,教他们一些暗杀伎俩,培养他们爱国教育等等。

    最后还将他们的家中父兄安排进军中,将他们牢牢跟自己绑定在一起。

    相较李芳远的狼子野心,高丽国王就安分得多了,只是按部就班的掏钱买人,然后颠颠的送去大使馆。

    对于高丽一脉来说,他们的王位本来就是捡的。如果没有大明,他们现在还在深山老林里艰难度日呢。

    大明驻日本的大使馆,直接建在石见银矿边上。

    一来此地有大明军队守护,二来此地乘船便利,可以沿着海岸线直趋南北两天皇京都。

    大明在日本购买阉人之事没有遇到任何阻力,甚至在开出条件后,因为报名的人太多,需要层层筛选才行。

    这是因为日本的粮食一直不够吃,很多贫穷农民根本无力抚养幼子。现在多了一个活命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好事。

    相比之下,越南那边就复杂了,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带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但这也难不倒一心想讨好大明的黎季漦,他借助平叛的名义,抓了很多俘虏,还非常贴心的替大明阉割好送给大明。

    因为大明对越南一直很暧昧,名义上支持越南正统陈姓一族,但对他这个权臣也不是非常抵触,尤其是皇太孙一系的武官,跟他关系非常好。

    不仅帮他从大明走私生丝、铁器,还帮他往大明贩卖粮食,让他每年都能赚上百万两银子。

    当然,他也投桃报李,在越南沿海地区划分了好几个港口给大明军舰使用,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因此,在接到大明驻越南大使的要求后,他第一时间就组织军队去征讨周边不听话的小国,给大明送去足够数量的阉人。

    朱允熥在收到三国大使的回复后非常满意,特别赏赐他们可以来大明参加老皇帝的寿宴。

    除了北朝的李芳远借故生病不来,其他几处区域的国王、权臣、都表示非常愿意来大明朝觐。

    朱允熥早就在李芳远身边安插了钉子,知道这货一直心怀不轨,只是懒得搭理这货。

    弹丸之地,顷刻即可覆灭。

    只待他收拾完北边,自然就轮到东边了。

    在确定海外藩国的朝觐名单后,朱允熥又开始忙活迎接进京的大明藩王了,并且张罗老朱的寿宴。

    朱允熥为了给老朱过寿,也算是下了血本,从自己的府库里掏出五十万两银子布置皇宫、大殿,并且翻修了鸿胪寺下的驿馆。

    还特意命自己的海军从越南、非洲等地拉来大象、狮子、犀牛、长颈鹿等「瑞兽」献瑞。

    虽说他和老朱都不稀罕这玩意,但大明百姓喜欢看啊。在朱允熥紧锣密鼓地布置下,一众藩王陆续进京了。

    朱棣非常重视此次进京,虽然他距离京城很远,而且还中途转向开封,接了周王一脉进京,但依然是众多皇子中第一个进京的。

    在进入京城之后,朱棣就被京城天翻地覆的变化所震惊了。

    虽然他在封地之时也没少打听京城的风土人情,但看手下的奏报和实地勘察是两码事。

    在奏报里,他看到的是「皇太孙翻修京城,建高塔引水,筑高楼入云,平整路面如镜……」

    这种简略的文字只能看个大概,甚至还容易被误导。

    然而,当他真真切切地行驶在京城新修的道路上,丝毫不觉得颠簸之时,其内心的震撼简直无以复加。

    「朱允熥是如何做到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修筑出如此平整的路?」

    「这种路还真是光滑如镜,没有一丝一毫的坑洼!」

    朱棣不信邪地多拐了几个弯,然而不管马车驶入哪条街道,所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青灰色路面……

    更让他惊奇的是,原来随处可见的明渠全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每隔十丈的一个浅坑,上边还罩以铁网。

    朱棣命人叫过自己在京城的仆人,询问其铁网的用途。

    「回禀殿下,此乃下水道也。」

    「寻常百姓家门口皆有,可以倾倒脏水。」

    「此处路面上的铁网,乃是用来阻拦枯叶、树枝等物,防止其堵塞下水道之用也。」

    朱棣闻言点点头,算是理解了下水道的功用。

    「这路面是何物所修?」

    「回禀殿下,此物名为水泥,乃是皇太孙前几年就研制出来的神物!」

    「此物配合黏土、河沙使用,用来筑城刀枪不入,用来修路顷刻可成,最为便捷。」

    朱棣听到「刀枪不入」后心中很是不以为然,他还没见过什么刀枪不入的城墙呢,哪怕是塞外的统万城,也没史书上说得那么玄乎。

    他不信邪的下了马车,用佩剑在地上使劲的劈砍划刺,在看到火星四射,依然不能破坏道路分毫后,他彻底绝望了。

    「难道这就是水泥之功?」

    「此物竟然如此厉害,若是用来筑城,还真是铜墙铁壁啊!」

    朱棣绝望的收回佩剑,眺望着远处的高塔。

    「如果孤所料不差,那座高塔就是奏报上所言的水塔吧?」

    「是的!」

    「现在城中居民只要每月交一定的水费,就可以将甜水引到家中随意取用,很是方便快捷。」

    「而且钱也不多,每户不过几十个铜板,比起以前论桶买水便宜多了,而且还不限量……」

    「咱们王府也通了自来水,安装费是陛下拨款所修,每月水费一百两银钱……」

    朱棣一听这话当场不乐意了。

    「凭啥咱们每月要交一百两?」

    「回殿下,这是

    皇太孙的规定。不只咱们多收,晋王、秦王、周王等等都是这样的价格!」

    「说不收这么多,显不出咱们皇族的尊贵……」

    朱棣第一次听说「尊贵」是这么解释的,气得他差点当场吐血。

    「不过也不单单是皇族多交,京中勋贵、官员、商贾等富户也都要多交。」

    「据说是根据府邸占地多寡来算的,越是小民小户,反而交的越少。」

    朱棣听到这话,心里这才平衡几分,总算倒霉的不是他一个人。

    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一个槽点,想到一种可能。

    「全城的水都来自这个水塔?」

    「是的,就连皇宫都是从此处引水。」

    朱棣闻言看着水塔喃喃自语道。

    「若是有人心怀不轨,在水塔里投毒,岂不是轻而易举的杀掉全城百姓?」

    老仆可不知道这是朱棣的心里话,还以为朱棣真的在跟他讨论安全问题。

    「回禀殿下,水塔上下都有人守着的,不仅五城兵马司的人在,就连锦衣卫、东厂的人都有派驻,防范得甚为严密,等闲人可混不进去哟!」

    「哦……」

    朱棣下意识的眉头紧锁,从而熄了从水塔下毒的念头,将目光放在道路两边的房屋上。

    「这些房屋也是新盖的吗?」

    「回禀殿下是的,都是皇太孙命人将原来的房屋推到后重盖的。」

    「啧啧……」

    朱棣看着这些三层高的房屋嘴里啧啧称奇,这些房屋可比原来规整多了,统一的粉墙黛瓦,统一的门头装饰,美的简直跟画一样……

    「这得花多少钱?」

    「回禀殿下,据说耗费两千万两白银,而且京城有些里坊还在陆续翻盖中,花费会持续增加……」

    「这……」

    朱棣是彻底无语了,他在封地刮地三尺,又逼迫塞外部落进贡,一年也不过百八十万两银子。

    皇太孙只是为了京城好看,就耗费两千万两白银翻盖。两相比较,自己这个当叔叔的简直连给侄子提鞋都不配!

    「真是举国之力啊……」

    朱棣在震惊之余也不想坐马车了,只是领着京中王府老仆在水泥路上闲逛,时不时的指着不懂的地方询问。

    「此处既不是城门,又不靠近城墙,为何深挖数丈之深,难道要建藏兵洞吗?」

    「回禀殿下,此处众说纷纭,一直没有确切的解释。」

    「不过,老奴之前替殿下去宫中给后宫贵妃娘娘送礼,倒是听宫里的太监们说了一嘴,说皇太孙要建地下建路,将来不论马车还是行人,都可以在地下通行……」

    朱棣暗暗将此事记在心里,想着将来自己打进京城,一定要派人防备地道内突然杀出的士兵。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前提是老天爷给他这个机会!

    朱棣又走了几条街,看到以往熟悉的钟楼、鼓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高大的建筑,上边还有一个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