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六十章 约定行动
    老种经略看着王进和马灵两人,不由得回忆起了往昔。

    当初他并没有见过陆阳,只是听说王进有一个天赋异禀的侄子。

    此人还是自己手下巡检陆城的儿子。

    陆阳没有决定在西军从军,老种经略也只是略微感到惋惜。。

    这种惋惜,仅限于将门之后没有从军的可惜感。

    但是当陆阳落草梁山,一次次打败官军,逐渐展露出军事方面天赋的时候,老种经略才有些后悔没把他留下来。

    没想到这么久过去。

    当初那小小的将门之后,竟然成长为了一方诸侯。

    还有了跟大宋朝廷平起平坐谈条件的资格。

    马灵问道:“种相公,要不咱们还是谈谈合作的事情吧?”

    种师道笑道:“哈哈,年纪大了,就喜欢回以往昔,道长莫怪。”

    “岂敢岂敢。”马灵连忙谦虚的说道:“种少保,在说计划之前,我想问问您有没有对付金军的办法。”

    老种讲道:“金军虽然气势汹汹,冲向东京。

    其实却犯了兵家大忌,孤军深入。

    尤其是金军没有战船,还敢强行渡河。

    久之必定粮草不济,难以维系。

    我只要拖他一个月,金军粮草匮乏之际,自会褪去。

    等其渡河之时,我便率大军压上,击其半渡定能大胜。”

    马灵闻言顿时叹道:“种相公不愧是沙场老将,这办法确实是好。

    与我家大王的猜测不谋而合。”

    种师道问道:“陆阳也是这么想的?”

    “不错,我家大王还说,此策确实是最为稳妥,胜算最高的策略。

    但却有很多弊病,难以解决。”

    种师道正了正神色:“愿闻其详。”

    “首先是军士们的素质,城中宋军是不少。

    其中精锐却不多。

    这计策固然好,也得有相应的人来执行。

    就算要四两拨千斤,自己得先有四两才行。”

    种师道说道:“有姚平仲七千兵马,熙河秦凤两路西军精锐,数量足够了。”

    马灵再问:“再有就是朝堂上的阻力。

    据贫道所知,大宋朝堂并非是一条心。

    主战主和两派明争暗斗,不可开胶。

    种相公计策虽好,难保他们那些主和的到时候不给您使绊子。”

    种师道沉默片刻,这事他确实解决不了。

    一旦到时候主和派劝动了皇帝,让他们不许出兵。

    他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金军逃走。

    而且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不低。

    尤其是两天前,他已经将这条计策在朝堂上提出。

    立刻久收到了无尽的反对。

    “还有吗?”老种问道。

    马灵深吸了一口气:“最后就是李纲。您敢确定,他跟您是一条心的吗?”

    “李右丞虽然有些气盛,但确实坚定支持抗金大业的。”

    马灵摇了摇头:“不然。

    亲兄弟也会有意见不一的时候。

    这种关键时刻,就需要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人出来整合一切力量,共同面对困难。

    赵皇帝没有这个本事。

    种少保和李右丞可能都是为了抗金大业,但力气使不到一处,只会事倍功半。”

    种冽听马灵挑了这么多的毛病,也不由得反问道:“我们有这么多问题,我倒是想听听梁山兵马能有什么高见。”

    马灵笑道:“少将军莫急,我正要说。”

    他取出了自己怀里的文件,在桌面上展开。

    用十分微小的声音为众人解释着陆阳此次的计划。

    三人,包括老种在内,都听的十分认真。

    “总之此次行动的主力是我梁山兵马,就算宋军出了再大的问题,只要我们还在,此战就有赢的可能。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合作,是私下里的合作。

    千万不能被朝廷知道。”

    种师道握紧了椅子扶手。

    瞒着朝廷和梁山合作,此等行为无异于造反。

    但马灵说的很对,一但将这个计划放到了台面上,那些主和派肯定不会同意。

    说不定还会在暗中搞破坏。

    导致此次战争以失败告终。

    老种世代忠于大宋,让他做出这种决定,他却十分为难。

    马灵提醒道:“种少保,我家大王还有一句话让我带给您。

    小忠忠于一人一家,大忠忠于万民百姓。

    完颜宗望狂妄自大,孤军深入,为我们创造了最好的机会。

    此战是决定宋金之间形势的关键决战,切莫因为一己小忠而罔顾大居。”

    种师道叹道:“陆阳之才,百年难见。

    他不能为大宋之臣,可能是大宋百年来最大的损失。

    好吧,我答应你们。

    时候到了,我会派人给你们送去消息的。”

    马灵起身道:“朝廷可能会怀疑种少保的忠心,但中原百姓都会感念您的恩义。”

    “种冽,替我送一下道长。”

    “贫道告辞。”

    两人出了帅府。

    种冽问道:“道长可需要战马代步?”

    “不必了,少将军送到这里就行。贫道自会回去。”

    马灵立刻将与老种约定行动的事情回报到了应天府。

    陆阳大喜,命各军收拾好行装,随时准备行动。

    却说马灵刚刚离开了东京城,便又有一只规模达到两万人大军来到了东京城。

    中军打熙河经略使,姚字大旗。

    此人正是继任刘法,成为熙河经略使的姚古。

    姚古是北宋名将姚兕的次子,姚雄的胞弟。

    也是姚平仲的父亲。

    西军将门,三原姚氏之后。

    在西军之中威望颇高。

    也就只是稍逊于刘法和老种。

    熙河路兵马也是西军之中的绝对主力。

    姚古此次前来,又给大宋朝廷打了一剂强心针。

    城中的兵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围城的金军。

    李纲手上有兵,说话就是硬气。

    赵桓听他分析之后,也觉得己方现在是优势。

    没必要再讲和了。

    那帮主和派官员又变成了哑巴。

    姚古来到东京之后,却没有太高的军职能够给他。

    主帅是老种。

    李纲和皇帝商量以后点的将。

    都统制是姚平仲。

    这也依赖于姚平仲来得早,有优势,先把坑给站住了。

    不过姚平仲毕竟是姚古的儿子。

    爷俩谁当都统制都一样。

    当日朝堂之上,风向果然再变。

    宋军军力增强,金殿上又成了主战派的天下。

    种师道提议,一面给金军送去金银,麻痹其战心,再等种师中率秦凤路精锐前来,增强自己的实力。

    随后趁金军北归,战意最弱的时候追击,一举将其击败。

    主战派大部分都同意老种的方法。

    而老种却有些满不在乎。

    他现在提出的方法,只是一个烟雾弹而已,军事机密哪有在朝堂上乱说的。

    不过这个办法可行性也不低,许多人都当了真。

    尤其是姚平仲和他父亲姚古。

    姚家和种家都是西军将门,既是世交,也存在竞争关系。

    毕竟西军之中的高位就那么多,你上去了我就得下来。

    朝廷拜种师道为京畿河北宣抚使,各路勤王兵马都得听其调度。

    若是战胜了金人,最大的功劳肯定是种师道的。

    老种今天还在朝堂上说要等小种过来,随后再发起进攻。

    在姚家看来,这分明是再给自己家揽功。

    姚氏父子都觉得种师道早就有了打败金人的把握,只是要给自己弟弟也捞一笔功劳,而迟迟不愿意发起行动。

    在这么下去,此战的功劳就被姓种的给占完了。

    姚平仲虽是种师道的直系部下,但比起种师道,他还是更忠于家族利益。

    父子两个暗中商量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抢先一步动手。

    趁着小种还没来得及赶到东京,就将此战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