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章 《那些年》开拍!
    破旧的仓库里面,陈枫很认真地看向了黄雷,说道:“黄老师,你觉得人应不应该有梦想?”

    黄老师愣了愣,然后将头点了下去。

    陈枫继续说道:“我不敢说《那些年》的成绩一定会很好,但我希望它可以很好,为此我会很认真很努力的。”

    黄老师张了张嘴,但看着一脸认真的陈枫,他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陈枫已经回答了他的问题,而且这个答案无可挑剔。

    因为有梦想,所以想要去追梦。

    对此,黄老师还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我已经联系好了剧组,正在挑选拍摄地点。”

    “这段时间,你就跟着我吧。”

    “熟悉一下拍摄团队,同时确定拍摄地点。”

    在离开之前,黄老师对陈枫如此说道。

    陈枫笑着感谢了黄老师。

    拍电影真的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想要拍出一部好电影。

    王墨镜的电影为什么会充满文艺气息?

    王墨镜对于光影的结合有一种天赋一般的审美直觉,所以他的电影画面总给人一种“高级感”。

    但只是王墨镜一个人,他可以拍出这种高级感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没有好的灯光师打光,没有好的摄像师选取角度进行拍摄,王墨镜一个人根本飞不上天。

    再举一个例子。

    陈导演可以拍出《霸王别姬》,但他却又可以拍出《无极》。

    这是因为陈导演的能力直线下降吗?

    不见得吧?

    这里面难道就没有剧组的原因?

    很多人对于《霸王别姬》是这样讨论的:一群当年最厉害的人,集中在一起拍了一部最牛的电影。

    看清楚了!

    这里面说的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

    所以,对于拍电影来说,团队真的很重要。

    如果可能,陈枫自然是希望组建自己的剧组。

    但当然,就现在来说,陈枫还没有这个资本。

    ……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陈枫便跟在了黄雷身后,熟悉剧组团队,选定拍摄地点。

    在这个半个月其实还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有一个叫做黄亮的导演,接受了搜狐的采访。

    在采访里面,黄亮专门针对陈枫说了一大堆话。

    “我不知道是谁给陈枫的勇气,让他敢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那些年》甚至都还没有开拍,他怎么敢说票房两个亿的?”

    “《那些年》能不能在电影院上映都还说不好啊!”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狂妄了吗?”

    “还是说读书读傻了?”

    黄亮是一名导演,却是副导演。

    黄亮的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六岁,他并不是科班出身。

    所以,黄亮对于科班出身的陈枫本来就有点敌意。

    更重要的其实还是……

    黄亮成为导演已经有六年时间了,但却一直没有机会自己亲自主导一部电影!

    要说,黄亮没有资历没有能力就算了。

    黄亮却参与过七八部电影的拍摄,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至少在圈子内,黄亮的实力是被认可。

    但因为一直都只是副导演,所以黄亮倒是不被大众所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亮对于陈枫的愤恨也就可想而知了。

    或者准确来说,黄亮是在嫉妒陈枫。

    本来像是黄亮这种不知名导演的采访,是不会引起什么话题热度的。

    但因为涉及到陈枫,所以黄亮这段采访,引起了各大门户网站和论坛的热议。

    对了!

    这个时候的陈枫,虽然还没有作品,但网络上也算是红人了。

    现在还没有网红的概念,不然陈枫就是所谓的网红了,而且是顶级的那种。

    “黄亮说的很有道理啊!我感觉陈枫真的是读书读傻了。”

    “等到《那些年》上映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肯定不会买票到电影院去看了。”

    “话又说回来,刘天仙怎么会参与到这种人的电影里面的?”

    “感觉刘天仙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啊!”

    网友们对陈枫的观感确实越来越差了。

    黄雷对此表示忧心,毕竟圈内人都站出来质疑了。

    但黄雷却没有对陈枫说什么。

    这半个月下来,陈枫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将心思全部放在了筹备拍摄上面。

    黄雷也不想让外界的事情打搅到陈枫的专注。

    ……

    在8月开始的时候,《那些年》剧组的前期筹备结束,要正式开机了!

    按照陈枫本来的想法,安安静静开机就是了。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现场竟然还来了不少媒体。

    各大门户网站的记者,甚至其中还有京城卫视的记者!

    陈枫虽然意外,但却没有慌张。

    陈枫淡定地安排好了这些记者。

    然后,陈枫带着刘天仙等主创人员开始接受采访。

    这次采访,记者们的主要采访对象竟然不是刘天仙,而是陈枫!

    一开始,记者还只是问《那些年》的相关问题。

    “《那些年》说的是什么故事?”

    “陈导演第一次做导演,会担心自己对剧组的掌控力不够吗?”

    “听说陈导演自己就投资了一千万,陈导演不怕亏损吗?”

    陈枫一一回答。

    “《那些年》说的是一个关于青春和初恋的美好故事。”

    “我觉得作为一名导演需要做的不是掌控剧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不应该被掌控。”

    “我想,作为导演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剧组每一个人的热情和潜力。”

    “我对《那些年》有信心,对我们剧组的成员也有信心。”

    这么一番对答下来,让本来就是全场焦点的陈枫,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特别是记者,眼神都有了不少变化。

    他们听说陈枫很倨傲,目中无人。

    现在看来,好像传言有误?

    到了这个时候,一些记者终于图穷匕见,问出了一些尖锐的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陈导演成为了网络讨论的热点。”

    “很多人都觉得陈导演太张狂了。”

    “一名新人导演敢说自己第一部电影的票房达到两个亿?”

    “陈导演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堪比陈凯哥导演了?”

    “陈导演你凭什么有这样的自信。”

    当这个记者的声音落下的时候,全场的所有人都看向了陈枫。

    这个问题其实很不好回答。

    陈枫如果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毫无疑问,包括媒体和剧组在内的所有人,都会给陈枫打上一个“狂妄”的标签。

    这对于陈枫的影响会很大。

    至少如果剧组的工作人员,对陈枫产生了心里隔膜,接下来的拍摄肯定不会顺利。

    但如果陈枫做出否定的回答,他就等同于推翻了自己,一样会给人留下不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