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46:政哥暴怒!你们就是这么报答孤的?!(二更)
    “为什么要攻破边境线?如果楚军利用这个时间差去割麦呢?半日足矣。”

    王翦摇头冷笑,

    “小先生,未免有些太想当然了吧。”

    “虽然大秦的田地都是云集在边境线附近,楚军也确实可以用这半日来割麦。”

    “可是,现在正值大暑,哪来的卖可…割…呢……”

    王翦越说越慢,突然想到了林长卿前两个问题,顿时来了个瞳孔地震。

    今日,六月二十三,大暑!

    楚军到的日子,七月初七……

    立秋!

    正是农收之时!!!

    就算稻谷还没有完全成熟,立秋时的青麦就足以让楚军裹腹了!

    最可怕的是,秦楚边境线绵长,防守的秦军根本没有办法预测楚军会选择去哪割麦。

    等到接到确切军报的时候,楚军早就扬长而去了!

    割秦国的麦养楚国的兵。

    楚军完全不需要从楚国调粮,光是靠割秦国的麦,就能屯戍一年。

    而秦国的粮田也正是王翦防守的关键。

    这一来一去,秦国将损失惨重!

    尉缭眼神怪异的看向林长卿,原来林长卿问出三个问题之时,就已经算到了王翦会怎么打这场仗。

    也算到了王翦战略中的最大弱点!

    那就是立秋的秦谷会成为资敌的粮草!

    尉缭子喃喃道,“老夫一直自诩知兵,今日遇林长卿,才知什么叫鬼谋神算……”

    “唉,老夫的兵书也该烧了。”

    经尉缭这么一点,众人才想清楚林长卿三个问题后的深意,

    原来一切都在林长卿的计划之中?!

    王翦怔怔地看向林长卿,大脑一片空白,一句话都说不出。

    群官更是眉头紧锁,思考如何解决林长卿发现的破绽。

    可是,

    思来想去之后。

    才发现,只要楚国选择割麦,秦军就会陷入一场艰苦的拉锯战。

    而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

    此局,无解。

    李信的策略,会全军覆没。

    王翦的策略,比李信强,但也只是强一点。

    众人就如同霜打的茄子一样。

    其中不乏身经百战的王翦,蒙武,尉缭子。

    也不缺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是,

    怎么以前没发现,打仗竟然这么他娘的难嘛?

    嬴政沉默了。

    嬴政也麻了。

    突如其来的瘟,确实打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计划。

    正常来说,若没有林长卿的话,秦国恐怕都会失去逐鹿中原的机会。

    现在,

    嬴政发现,想彻底消除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能的。

    就算林长卿治好了瘟,可是瘟对于秦国的损伤是需要时间来治愈的。

    能打赢楚国就谢天谢地,若是再奢求最少的战损比,那未免太狂妄了!

    或许,这是天意?

    嬴政有些失望。

    因为,

    统一天下的步伐要被整整拖住五年。

    保守估计,

    五年的时间,秦国才能重回巅峰。

    李信不服气道,

    “先生,末将的打法你不认同,王老将军的战法你也不满意。你就不要再卖关子了,不如说说有何妙计。”

    “对啊。”

    “先生定然早有成计在胸了。”

    “不能先生需要百万大军吧。”

    赵高微微皱眉。

    一时间,新老老派将矛头对准了林长卿。

    他们心知肚明,不会再有更好的办法了。

    他们这么做,目的很简单。

    就是要恶心一下林长卿。

    怎么,你都能这么恶心我们,就不能我们恶心恶心你?

    李斯明智地保持了沉默,经过和林长卿的多次隔空斗法之后,李斯得出了一个结论。

    林长卿有着随时打脸的能力。

    所以,不要惹他。

    嬴政见林长卿成为了众矢之的,低吼一声,

    “住嘴!”

    众人顿时寒蝉若惊。

    “一群蠢货!”

    “大王恕罪。”

    嬴政正心情不好呢,这群人还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能不成为撒气对象吗?

    可是,骂过之后,并没有让嬴政的心情变好。

    眼下,王翦的策略看来是最优解了。

    那就意味着,大秦要做好伤筋动骨的准备。

    其实,还有一个笨方法。

    大秦用兵百万。

    只要有百万秦兵就可以勉强守住整个边境线,守到秋收之后,如此便可进入王翦战略的节奏。

    活活耗死楚军。

    但是,

    这个办法永远不可能实践。

    六十万秦军,便基本动用了整个大秦的青壮年。

    百万秦军意味着什么,要把妇人、老人、孩子全部扔上战场。

    并且,

    秦军数量虽然扩充了,但是战斗力明显会下降。

    打仗不止包括前线,后勤也同样重要。

    而这些妇人老人,正是后勤的主要力量。

    牺牲后勤,把这些人调到前线?

    而且这群人还是没有战斗力的士兵…

    结果,只会很糟。

    失去青壮年,对于秦国来说,会是个巨大的打击。

    但若是失去了妇人,那秦国将再无崛起的可能!

    众人沉默之际。

    林长卿看向李信,自信道,

    “我确实有一个想法。”

    “什么?!”

    “先生,还真有计策?”

    “呵呵,我不抱什么希望。”

    “任何计策都需要用兵,打仗就需要用兵。在我看来,王老将军是当下最好的办法了。”

    “我同意。”

    “姑且听听。”

    扶苏则自信满满,“先生所说之法,必然是奇策!”

    嬴政看向扶苏,微微点头,父子两人终于有观点一致的时候了。

    “长卿,你快与孤说说,还有什么计策?不,你直接说,你需要多少兵!”

    众人都竖起耳朵。

    王翦,李信两人更是挑衅地看向林长卿。

    大多数的将领,能带多少兵,就基本可以看出他的作战风格。

    如李信,可带兵十万,则作战风格是善于游击、骑兵。

    如蒙恬,带兵三十万时,最能发挥他的风格。

    那蒙恬就是善于歼灭,围剿。

    至于王翦,乐于多带兵,那就基本可以确定,他善于打防御战、拉锯战这种大场面。

    当然,也存在着异类。

    那就是多多益善的兵仙韩信。

    敢说出多多益善的将军,从古至今也只有韩信一人。

    能把十万兵用的像自己手臂一样娴熟的将军本来就少之又少了。

    而能把百万大军调动地井井有条,那基本就是一个时代的天花板了。

    试想一下,

    光是处理百万人的吃喝拉撒,就够难了。

    再把百万大军的想法训练成一致,那难度简直难以想象。

    所以,从十万到百万,难度就是几何倍的增长。

    那两百万,三百万,四百五呢?

    只能说,非人力所能及。

    但是,

    韩信说什么。

    他说有多少来多少,越多越好。

    多少兵在他手里都能训练好。

    这是人吗?

    (已经进入了上架前的冲刺阶段,开书到现在六天,更新九万字,绝对不算少了。兄弟们上上数据,我还能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