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三章 实地勘探有意思多了
    电话中陈老所描述的,与刚才柳衣山所讲的大致相同。

    根据《千山万水志》中的记载,摘星亭的确始建于秦朝,为迎秦始皇南巡而建。

    等到唐朝时候,它便已经破败不堪。

    于是对此进行了修复工作。

    仿秦时之风,更是用原来的木材,才把这摘星亭给重修出来。

    怪不得,现阶段一众专家以木材的年代来判断,所以断定是秦朝之物,这也是情有可原。

    老梁这回郑重其事的扶了扶眼镜。

    此时的他,眼神中再也不是先前那种不屑的意思,更多的是对这位新生的刮目相看。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有时候来说,恐怕也是一件好事。

    “我想,我该为刚才的无知,对这位同学进行道歉。”

    老梁缓缓说了一句,随后走上前,对着柳衣山深深的鞠了一躬。

    要说老梁这人,嘴巴硬,骨头也硬。

    但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之人。

    一旦他意识到是自身有错的时候,改正的态度往往是十分积极的。

    可教室内,台下那些同学们。

    特别是那些个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什么时候见过老梁这么卑躬屈膝过。

    顿时不光对老梁的人品感到深深震撼。

    更是对柳衣山这位刚才报道的新生,心生崇拜之情。

    坐在下面的白栩,此时肯定是更为欢喜。

    她心中暗自说道:我就说嘛,本姑娘的眼光不会差到哪里去。这位学弟果然是与众不同。

    就连以前诸事都无动于衷的李初然,此时也不由得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赞许的目光。

    哗啦。

    整个教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掌声,既是给老梁的,也是给柳衣山的。

    此时,柳衣山缓缓走下台来。

    等到掌声逐渐消停时候,他突然又转过头,对着老梁说道:“对了,老师,其实摘星亭在明朝时候还有过一次大修。”

    “哦?”

    老梁脸上露出惊诧的表情。

    关于摘星亭的现场,他自己也不知道去过多少次。

    也亲自查看过亭子的工艺。

    如果说摘星亭是在唐朝时候,在原有古亭的基础上修建。

    那确实极有可能。

    因为整个做工的痕迹看起来,起码已有千年已久。

    但要是说道摘星亭在明朝时期还有过一次大修。

    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明朝距今,不过区区几百年。

    从痕迹上来看,绝对不可能。

    但再看柳衣山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也不像是在说大话。

    而且,刚才也见识过了这位新生的厉害。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老梁抚了抚眼镜,与其在教室内谈这些理论,还不如带着学生们去现场看上一看。

    这样的意义,远比在课堂上有用的多。

    “既然如此,今天的迎新大会就到此为止。我们索性去摘星亭现场看上一看吧,同学们也正好对古建筑有所认识。”

    “好诶。”

    教师中欢呼声一片。

    毕竟,比起在课上听那些无聊的理论知识,真不如现场感同身受来的记忆深刻。

    亭东大学距离摘星亭,不过是二十分钟的路程。

    梁教授便带着整个考古系的学生们,浩浩荡荡的步行前往。

    在大街上,倒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队伍最前面,老梁一手挽着柳衣山。

    从最初的嫌弃,到现在的爱不释手。

    古往今来,老师对于青出于蓝的学生,都是爱意满满。

    这可使得跟在后面的白栩吃尽了酸醋。

    但幸好,她身边有李初然这个好姐妹。

    两人一路互动一番,倒也开心。

    “你说摘星亭在明朝时候又大修过一次。是由哪本古籍上记载的嘛?”

    老梁笑眯眯的问道。

    柳衣山摇了摇头。

    “在当时,此事被当做机密。所以,任何文献上对此都不会有所记载。”

    “哦?”

    老梁转头看了眼柳衣山,接着问道:“那你又是如何得知的?”

    柳衣山想了想。

    回道:“我是在一件古董上发现了此事。”

    老梁听后顿时抚掌笑道:“哦?竟有此事。”

    他也不再细问下去。

    因为老梁清楚,亭东大学考古系中很一部分学生,家里都是古董世家。

    他们手里的新鲜玩意,别说是老梁自己。

    就连久经沙场的系主任陈老,都有可能不曾见过。

    闲聊间,一行人已经来到了摘星亭。

    因为是国宝级的文物,所以现在亭子周围特地筑起了一圈围墙,还有专人看守。

    “哟,梁教授,您怎么来了。”

    看守的人认识老梁。

    自然,老梁作为隔壁亭东大学的教授,认识他的人自然不少。

    “带学生们来看看摘星亭,现场考察考察,学学经验。”

    “得嘞,您请,您请。”

    看守的人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

    没多久时间,整个考古系的学生们,已经把摘星亭牢牢的围成了一个圈。

    当然,中间还有一层隔空地段。

    这种宝贵的文物,除了专业工作者,是不可能让其他人所触碰到的。

    要说毕竟是唐代的产物,一眼看上去就有种古色古香感觉。

    但刚才听柳衣山说,这座亭子在明朝也曾大修过。

    还真有些看不出来。

    老梁仔仔细细的看了看面前的摘星亭,他扶了扶眼镜,又从怀里掏出一个放大镜来。

    认认真真的又看了几下后,老梁招了招手,把柳衣山叫过来。

    “你看。摘星亭柱子上那个类似知了一样的东西,叫蝉印结。楠木只有静置千年以上,才会出现这个东西。可你刚才说明朝时候也大修过,可真是令我有些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