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2章 战争初始
    在已经过去的9月,没有华盛顿辅助的劳顿勋爵,似乎只能面对更加被动的局势。他不光要面对攻势更加凌厉的法**队,甚至还要提防内部出现分崩离析的可能。这让他在一封信件当中不得不抱怨说:“在这里,英国国王也只能相信他自己和他所派来的人,因为他所说的话在这里根本没人听……”

    对于英属殖民地所表现出来的自由意志,海宁和他的环球集团一向都是喜闻乐见的,为此他们甚至准备采取各种方式以加速这一流程。然而事实却是,劳顿勋爵虽然有可能谈不上是一个完全意义的保皇党人,但他的各种措施仿佛也在尽可能的弥补英属殖民地内部的裂痕,这多多少少给海宁和他的手下们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与此同时,蒙卡顿与环球集团进行的会议也已经被巴黎方面所知,由于环球集团拒绝为这一消息的传递提供必要的帮助,所以这一消息不得不在大西洋上飘了七个多星期,才最终在法国登陆,这已经是当下最快的速度了。

    但让人沮丧的是,蒙卡顿将军虽然颇得法国王室的信赖,但他对环球集团的各种控诉,这并没能引起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任何态度转变,恰恰相反的法国,国王认为策反北美殖民地的做法,已经是马里兰方面能够做到的最大举措,他们不能以一块小小的殖民地去撼动另外12块与他们规模相似的地皮。因此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凡尔赛宫的地图上,如今的北美殖民地局势是这样的,法国人承担着正面进攻的角色,而环球集团则以他们精锐雇佣兵的传统身份在敌后承担着破坏性的重要任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马里兰方面已经有可能超越预期的完成他们的任务,因为他们的牵扯,英国人已经不得不调动军队过去镇压他们。

    不过这次英国人的军事调动却普遍没有得到当地民兵的响应,原因非常简单,如果从马里兰作战的话,那就意味着与大部分同胞作战,因为当地虽然归环球集团所控制,但当地的百姓都是他们被分割不久的同胞,几年之前她们还都属于英属北美殖民地,如今却有刀剑相向,这在感情上根本说不过去。

    其实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海宁不愿意让两方势力在北美殖民地交战,尤其是伊莎贝拉所控制的部分民兵武装,那简直就是他策反北美殖民地的绝佳领头人,如今这小姑娘在殖民地内部已经获得了极高的声望,他们与法国人的殊死搏斗更是让一些权力阶层希望能够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当中,只是这样的邀请还没有得到任何积极的回应罢了。

    加入殖民政府,虽然有可能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棋,但绝对不是他们的归宿,所以这部棋顶多可以给他们用来镀一层金,但绝对不能成为他们所有努力的终极体现。为此他们在殖民政府当中的唯一角色,极有可能就是在关键时刻帮他们一把,然后再带着荣誉离开的侠客。

    但现在,英国方面似乎还没有出现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危局,所以伊莎贝拉和他的大部分手下们仍然觉得可以停留在自己的根据地里慢慢的积累力量。

    这个判断当然是对的,尤其在即将到来的冬季,他们有的是理由推辞上面的命令,毕竟他们本来就是自发组成的民兵,在不领取对方愤怒的情况之下,自然有着更大的自主权。

    掌握自主权的不光是游离于主流体系之外的这些游骑兵们,还包括已经掌握着足够体系话语权的乾隆皇帝。9月份的时候,因为海宁帮助他打赢了那关键的一仗,因此皇帝在草原上的危险又一次回到了巅峰。不同于原本历史上的那样,他高傲的姿态让他立刻向当地的同志者们发出了重申权威的信件。这些信件原本是卑躬屈膝的请求他们进行援助和谅解的,而且也是在农历9月发出去的,但现在由于战争提前结束,在公历9月的时候,他就向包括库伦库图克图函在内的许多蒙古贵族宣讲了自己的赫克武功,并同时告知他们,对于喀什河谷的征服计划依旧在进行当中,在叛乱平定之后,他的军队仍然会借道前往那里进行作战。

    对此,哪怕是哲布尊丹巴活佛对此也无能为力,在海宁明确了支持乾隆皇帝的立场之后,所有的蒙古贵族都感到了危险。活跃在这里的环球集团职员,不光是来给他们做买卖的,也不光是给他们带来了新鲜的行政体制和更高工作效率,她们还在提供福利的同时拉拢住了当地的基层百姓,并对蒙古贵族们构成了事实的威胁。

    只可惜这样的事情他们根本无以阻止,因为一开始的时候这件事情就是由皇帝用,强权推行的,而在后来,蒙古上下,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也都感受到了海宁带来的好处。等到现在海宁和皇帝图穷匕见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

    与他一样后悔的,还有一名叫做西拉赤-道拉的孟加拉统治者。在一手酿成了加尔各答黑洞这件骇人听闻的惨案之后,西拉赤立刻遭到了欧洲舆论的口诛笔伐,甚至引发了英国权力架构的迅速边缘化。一位被人称为老皮特的议员开始活跃起来,而此人所主张的海外帝国和贸易利国的观念,也将彻底的把英国利益同欧洲大陆的利益撕裂看来。那样的话,孟加拉作为英国最有可能拿下的崭新殖民地,自然不可能逃脱英国人的报复。

    因此即便没有克莱武,就向北美殖民地没有华盛顿一样,英国方面也宣布对孟加拉进行军事报复。法国人立刻站出来反对,但因为两国本来就处于战争状态,所以法国人的反对只是给英国人的目标列表上增加了他们自己的名字而已。

    战争比历史上记载的晚了一个月,但结局在海宁看来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西拉赤和他的法国朋友们虽然不会遭到大规模的溃败,但现在进行的战争恐怕会为明年埋下足够的伏笔。这让海宁都不得不重新调整他在印度的兵力部署。

    不过,1757年对于环球集团来说原本就像1755年那样非常重要。在明年海宁也安排了几场重要的战争,因此他们的作战建制将不能在明年继续护送和运输移民,这样,一些重要的移民工作就必须在今年完成。

    大清帝国对外移民的战略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而在今年布尔人的加入更是让澳洲和北美殖民地热闹起来。随着他们在澳洲的不断拓展南美洲,也成为了他们的发展目标,不过那里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即便是环球集团,也只能在试点区域里开展移民工作。

    但西班牙的殖民当局并不能轻松的管理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所以海宁并非是没有空子可钻。不过,当地的西班牙贵族们和本土的西班牙贵族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想法。后者显然更希望看到更多的移民去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前者则不免以一种竞争者的姿态来面对这群人。所以海宁必须要小心翼翼的开展自己的行动,但这也为他接下来的大战略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有纷争当然是好事了,这为战争埋下了导火索,也为军事上控制这片区域创造了理论上的口实。

    由于这一部书是面向长期的,所以海宁并不需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因此他在几天之后有重新获得了自由支配的光阴,去继续分析过去几年里奥地利军队所取得的改革进展。

    此前他已经注意到奥地利方面使用重金悬赏式的方案,试图招募更加优秀的士兵,但那样做的结果显然是喜忧参半的——尽管大部分志愿兵受到了征兵时许诺的荣耀、晋升和奖金的影响,似乎是“真正的”志愿从军者,然而,当这些承诺的东西遭到克扣或停发时,无论克扣和停发的部分有多么微小,对于一个酗酒的农民和工匠来说,也可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当志愿兵不够用时,帝国的奥地利和波西米亚领地会征发士兵。与普鲁士体制大相径庭的是,奥地利地方当局征发士兵的标准是谁最适合牺牲。由于服役是为了保命,所以这些人的士气不问可知。直到1757年,士兵们才获许“服役六年或只打一场战争”,自愿超期服役的老兵依然是宝贵的多多少少有些自愿意向的兵源。“日耳曼”兵团是军队的骨干力量,但奥军中的6个匈牙利步兵团作为战斗人员,尤其是在近距离战斗中,是不容小觑的力量。另有6个团在奥属尼德兰拥有自己的补给站——这一制度在海宁入住尼德兰之后,也并没有受到改变——按照原本的历史记载这一批人,甚至在将来的七年战争中作为突击部队为自己赢得了辉煌的战绩。此外还有在欧洲各地被称为“克罗地亚人”的非正规部队,他们实际上是一个民族成分驳杂的群体,官方名称是“克罗地亚边防兵”。他们中有将近9万人,占全军的1/4甚至更多,他们已经参加了七年战争,并且投身于散兵战和正面战斗,哪怕开战的时间不长,也无法妨碍他们获得荣誉。在正面激战中,他们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发动第一波突击的任务,通常还能赢得与之相匹配的光荣。

    奥地利骑兵与普鲁士同行不同,他们的招募方式与步兵大同小异。奥军的重骑兵团,即胸甲骑兵和龙骑兵,在汲取道恩的新战法方面,比他们的步兵战友慢一些。无论是在冲击力还是凝聚力方面,他们都无法与赛德利茨和齐滕手下的普鲁士骑兵媲美,他们的马术水平充其量只能算一般般。奥地利骠骑兵依然是“小规模战争”的行家里手,但是,他们的军纪和内部管理水平,一直介于非正规部队和正规前线部队之间。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他们才会充当战斗骑兵。

    奥地利军队的训练手段和纪律,在原则上与普鲁士军队的区别不大。新兵们被期望能够逐步开启他们的新生活,受到耐心对待而非暴力和谩骂。修筑正规兵营往往由于经费不足而失败。结果,奥地利士兵往往住在平民百姓的家里,他们也与普鲁士士兵一样,在不当值时享有相当大的自由。奥军的执勤纪律远比普鲁士的温和得多。道恩和女皇逐步禁止了大多数粗暴的非正规体罚,例如用脚踢人,用棍棒揍士兵的头、脸部位。死刑也经常得到仁慈的宽恕,有时还是女皇亲自恩准的。1749年的《战场勤务条例》,批评了那些认为自己与普通士卒不一样的军官。越来越多的各级军官至少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列兵也会拥有比军官更高尚的情操和荣誉感。

    这可能与早期雇佣兵和草创时代的传统有关,受启蒙思想传播的影响同样不小。不过,比起普鲁士人的带兵手段,外国观察家,尤其是英国观察家,往往更加欣赏奥地利人的带兵手段。他们的一些评价,比如“教化和体恤比其他手段更适于造就优秀士兵”这样的溢美之词被认为是发自内心的。

    当然,海宁是不会相信这种鬼话的,英国人对于陆军的评价能力究竟有多强,这一点是很值得怀疑的。从他观察到的情况来说,奥地利军队的战术素养、战斗意志都远远比不上普鲁士军队。要不然的话,在早先进行的罗布西,斯会战当中,他们也不可能在普鲁士人准备不足的情况之下,仍然被迫撤退而在解救,被围困在皮尔纳要塞当中的萨克森人之时,如果有良好的战术意识和配合意识,那么萨克森人也不会因为在逃出要塞之后却无法及时与对方会合而最终不得不选择投降。

    或许那个时候的萨格森军官和贵族们就已经意识到,再不鲁士人面前奥地利根本就是不值得相信的伙伴,当然那些不愿意自己的家乡被普鲁士人占领的萨克森人,尤其是那些血气方刚的普通本地年轻人,她们还会把希望寄托在奥地利人身上,甚至一个个以逃兵的身份加入到了对方的建制当中,但未来的事实恐怕会向他们凶狠的证明他们如今的判断实在是太年轻而又无知了。

    当然,如今的海宁也已经可以给这些无知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选择了。在欧罗巴同盟的支持之下,蔷薇骑士已经在开战之后活跃了起来。他们通报战争的最新消息,协调那些居住在不同城镇里的人进行转移,以躲避战争带来的苦难。他们要注重对年轻妇女和孩子们的保护,甚至为此而和正规军队大打出手。他们装备精良却很少主动发起战争,他们所控制的堡垒甚至普通民宅都被贴上了明显的告示,证明这是中立的慈善机构所拥有的建筑物,这里所驻扎的士兵无论多么凶狠,都不会主动攻击附近的任何一只驻军,所以交战双方不需要在意他们。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各种各样的军事人员与这个慈善机构发生了冲突。不过截止到罗布西茨会战结束之前,还没有哪支军队能够在蔷薇骑士面前讨到好处。尤其是几只军纪散漫的自由营,更是接连不断的溃败在他们手中。

    腓特烈二世对于这样的局面似乎也是无动于衷,若不是考虑到这些作风不佳的公用定位还能给自己出力,恐怕他都会选择主动出兵围剿这些道德败坏的类人生物。

    不过海宁的做派也没有让这位国王高兴几分。原因非常简单,有许多因为战争而不得不逃离家乡的平民,竟然以雇佣兵的身份跟随着环球集团的商队一起向北逃窜。她们当中大部分都是男女老幼,说是雇佣兵那肯定是在骗人。但因为双方已经签订了协议,而根据德意志的传统对方征召怎样的佣兵与他毫无关系,所以,周瑜,普鲁士的国王也只能默默的注视着那些来自其他邦国甚至自己邦国的士兵和妇孺逃离自己的统治。

    他们向北逃窜的目的地当然是沿海的那些港口,通过那些港口他们可以乘坐环球集团的船只前往大洋彼岸的任何一个殖民地。当然海宁在欧洲本土也并非没有落脚之地,一些人就涌向了尼德兰和法国境内。他们有一些同样会乘船离开,但另外一些恐怕就要居住下来。不过因为奥属尼德兰与荷兰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因此,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离开的。

    不过离开的目的地也不一定是远隔重洋的某块殖民地,海宁在阿尔及尔以及埃及的试点区域就很欢迎他们的到来。不过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当地人可能不会选择友好的接待他们,但如果仅仅作为一个中转或临时居住地的话,考虑到海宁在当地的控制已经十分稳健,所以那里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