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七章红薯大丰收,朱元璋哭了!
    朱元璋点头,一脸欣慰地看着朱标,道:“好,咱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众人离开兵器署,快步朝着农业署的试验田走去。

    农业署的试验田旁,俞贞木得知消息,早早地就准备好了工具,正翘首企盼着朱元璋和朱标的到来。

    不仅仅是俞贞木到了。

    朝中的各部大臣也全都到了。

    朱元璋、朱标刚抵达试验田,俞贞木和群臣就迎了上去,一脸激动地朝两人行礼。

    “陛下,殿下,臣已将工具备齐,随时可以查验收成。”

    朱元璋摆手,越过他直接走向试验田。

    “标儿,你不是说这田里的红薯熟了,让咱来挖第一锄头的红薯吗?怎么这田里的红薯奄哒哒的,一点活力也没有。”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蹲在田边,从地里捡起一条茎蔓,对着太阳仔细研究了一番后,才再次开口道:

    “而且这颜色也不对,哪里有庄稼成熟了,还是绿叶子的道理。”

    朱标闻言,赶忙拿着锄头上前解释,“父皇,这些叶子是红薯叶,并不是番薯。”

    “番薯藏在这些密密麻麻的红薯藤下,需要父皇挥动锄头,将泥土挖开才能见到。”

    语毕,朱标将手中的锄头递给朱元璋。

    “至于父皇说的绿叶子是番薯的叶子,若是早些嫩着的时候也是可以摘了食用的。”

    “是吗?”朱元璋将信将疑地接过锄头,“那咱就听标儿的。”

    朱元璋说完就接过锄头准备挥动。

    可还不等他挥动,站在一旁的俞贞木就慌忙出声阻止,“陛下且慢。”

    “陛下,这等粗活还是交由臣下在做吧。”

    俞贞木说完跪在田里,双手高举,一副随时接旨的架势,惹得朱元璋脸色微变

    “有什么粗的?搞得咱以前没有种过地一样,闪开。”

    朱元璋绕开俞贞木,就近找了个枝繁叶茂的茎蔓,将其拨开,然后高高地挥起出头,朝着它的根部锄去。

    “吭坑……”

    接连几声锄土声落下,一个硕大的番薯就这么从泥土中冒出了头。

    朱标站在旁边,见状连忙上前制止了准备继续挥动锄头的朱元璋,道:“父皇辛苦了,剩下的交给儿臣来吧。”

    “不,咱要自己动手。”

    看着露出大半个身子的番薯,朱元璋心情大好,当即也顾不得天子威严,直接蹲下用手扒开泥头,然后就着藤蔓将藏在泥土里的番薯扒了出来。

    尘土飞扬间,这株番薯像是下崽一样,带着好几颗番薯离开了田里。

    它们个头很大。

    哪怕是最小的,重量也差不多有几两。

    “标儿,这些就是你说的番薯?”

    “对。”

    朱标点头,夸赞道:“父皇真厉害,一下子就挖出来这么多个。”

    “儿啊,你可真是我大明之幸,若是这田里每株都能挖出这么多番薯来,那咱大明子民就再也不用挨饿了。”

    朱元璋看着自己挖出来的番薯,又看看布满田野的番薯藤叶,脸上写满了欣慰。

    俞贞木见状,连忙祝贺,“陛下万福,太子千岁,这是天佑我大明啊。”

    “说得好。”

    朱元璋拍手,当即命令俞贞木去找人来一起挖余下的番薯,而他自己则起带头作用,继续挖着脚边的另一株番薯藤。

    朱标见此,本相出声阻止,可想到朱元璋的出身,当即放弃了念头,改口道:

    “父皇,儿臣想与你合作。”

    朱元璋来了兴致,当即停下锄土的动作,询问道:

    “你想怎么跟咱合作?”

    “父皇的第一锄头已经落下,剩下教导百官挖番薯的事情交由儿臣来做就是合作。”

    语毕,朱标从朱元璋的手中拿过锄头,开始了劳作。

    朱元璋看着他锄土的模样,目光逐渐变得深邃。

    与此同时,俞贞木带着一群人扛着农具来到了田地间,井条有序地学着朱标的动作,开始挖起了番薯。

    不多时,田垄上便摆满了番薯。

    朱标见大多数官员都学会了挖番薯,便叫俞贞木找来了一杆秤砣。

    接下来便是称重了。

    负责称重的是朱元璋带来的户部人员。

    很快。

    在田埂上的红薯都被丢进了箩筐。

    朱元璋和朱标盯着秤砣。

    把称好的红薯,吆喝起来:“一百十五斤。”

    朱元璋听到之后,神色一震。

    这才挖了十来株红薯。

    就有上百斤了?

    朱元璋震撼道:“标儿,此物产量也太高了吧?”

    周围的大臣也跟着赞叹起来。

    “天佑陛下,天佑大明!”

    “我大明国从此不在挨饿了。”

    而现在农学署的人继续挖红薯。

    负责称重的人声音也不断的响起。

    “三百斤!”

    “五百斤!”

    “一千斤...”

    很快,一条长长的田埂被挖完了。

    红薯的产量达到了一千斤。

    朱元璋再次拿起锄头,朱标也继续奋斗。

    在众人的合力之下。

    这一亩地的红薯被彻底的挖完了。

    户部和农学署的人继续称重。

    “三千斤!”

    “四千斤!”

    不到一会,红薯的产量达到了五千斤。

    并且。

    田地里的红薯,还没有彻底的称重完。

    亩产五千斤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时代,北方的小麦亩产不过三百斤,至于南方的水稻也四百斤左右,这还是最好的肥沃田。

    而现在番薯的产量,是小麦,水稻的十多倍。

    这是产量是何等的可怕。

    “祥瑞,祥瑞啊!”

    朱元璋拿过户部主事记下的本子激动无比。

    有了红薯这玩意,同样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意味着咱大明以后的百姓能够吃得更饱了。

    而且这红薯的叶子还可以吃。

    此物当为祥瑞。

    朱元璋把本子还给户部主事,让他继续计重。

    “五千八百斤!”

    “六千二百斤....”

    “启禀陛下,该地红薯已经计数完成,亩产六千二百斤....”

    话音刚落,朱元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