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章:无名墓葬
    一听到君泰山上出现古代墓葬,接线员立即就将这件事情上报上去。

    很快,

    一支以刘爱民教授为首的勘探队伍,就出发,前往君泰山。

    而当他们赶到地点的时候,

    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

    因为,

    他们发现这座墓葬的规格非常高。

    光是墓葬外的外墙就高过十米,长达一千多米。

    要知道,

    自周礼大行其道以来,

    古代所有墓葬规格、陪葬品的数量都有了严格的限制,

    除帝王之外,

    任何人都不能逾越,

    一旦逾越,

    轻则全家人头落地,重则九族全灭。

    而对于他们这种考古人员来说,

    一尊帝王墓葬的发现,

    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通过这座帝王墓,他们可以对当时的制度、风气进行深入的研究,甚至可以挖掘出一段新的历史,写无数大篇的论文,让自己等人名声大噪。

    当即,

    他们勘探了起来,

    半小时后,

    小李将勘察结果告诉刘爱民教授,

    “经过初步的勘探,这个墓葬应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面部分大约2.6公里、由孝陵门、大金门、碑亭、御河桥、石兽、神道石柱、石人、金水桥内红居、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组成。”

    “是典型的明朝帝王墓。”

    “明朝!”

    听到这个结果,

    刘爱民心里振奋了起来,

    明朝自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开始,到崇祯十七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结束一共历经了十六位帝王。

    而这里面,

    有十三尊帝王的陵墓是合在一起的,

    这些陵墓,被称作是明十三陵。

    而没有被葬在明十三陵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钰。

    其中,

    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陵早已被发现。

    也就是说,

    这个墓葬,

    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就是明惠帝朱允炆的。

    而无论他们发现这两位中,哪位的墓。

    都足以让他们在国内的考古界露一次大大的脸。

    “找到墓碑了吗?”刘爱民急切的问道。

    人去逝后,

    会立墓,

    而墓前,

    会有墓碑。

    墓碑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贯、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

    通过墓碑,

    他可以确定这个墓主人到底是谁。

    小李闻言,摇了摇头,“我们找遍了整座墓葬,都没有找到墓碑。”

    “没有墓碑?”

    “难道是墓主人的身份有点敏感,所以才不敢立碑,怕被人知道,然后挖出来,挫骨扬灰?”

    刘爱民猜测了起来,

    古人,

    可没有现代社会这么文明,

    不讲究人死罪消。

    真要犯了如谋反之类的大罪,

    哪怕是死了,

    也会被挖出来鞭尸,

    “不过也不一定是犯罪,也有可能是身份过于高贵,害怕立碑表明身份后被盗墓贼盯上。”

    “小李,你去联系一下挖掘的队伍,我向上面申请开墓。”

    刘爱民说完,就拿出手机拨了一个号码。

    想知道这座无名墓的主人到底是谁,

    只能开墓,

    进去找到墓志铭,

    或者,

    找到墓室壁画。

    电话,

    很快就打通了,

    对面一听他要下墓,马上说道,“刘教授,你说要下墓我是支持的,但能不能让省里电视台也跟着下去做一档直播?川蜀那边上次做的三星堆直播,电视和网络联动,效果很不错,我也打算效仿一下。”

    刘爱民闻言,不由的皱了皱眉。

    作为一个专注于学术的人,

    他一向反感上媒体,

    因为太浮夸,

    不过他也不好拂了自己上司的面子,

    思考了片刻,就答应下来。

    听到刘爱民答应,对面的领导立即客气一句,挂断片刻,

    三小时之后,

    一辆保姆车开到了墓葬外围,

    一个剪着小短发的清秀美女主持带着摄影师走了下来,

    “你好,刘教授,我是望海电视台的记者潘甜,上面派我过来做直播,不过我也是第一次下墓,待会可能有些做错的地方,还请教授多提点一下。”

    刘爱民摇了摇头,“没什么好提点的,待会你跟在我们后面。”

    “不过你要记住,一定要紧紧的跟着,还有,不要乱动墓葬里面的东西,很多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贼挖掘自己的墓葬,特意在里面设置了机关,一不小心,就会触动,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好的。”

    潘甜认真的点了点头,

    看到她是真的听进劝,

    刘爱民对她印象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