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章 别扭老狐狸,请战神往北
    应天府。

    文华殿内。

    军机处的方孝孺,拿着许多分类与整理好的奏折,来到朱允熥面前。

    这些事情,也就杨士奇、齐泰、方孝孺三人轮流来。

    蓝玉堂堂凉国公,不可能来做这种跑腿的事情。

    将需要给朱允熥亲自处理的放下,然后在跟朱允熥禀报一些他们经手的奏折。

    京畿范围内,重核鱼鳞册的事情,很快就宣告完成了。

    毕竟黄册户口每年都要核定一次。

    鱼鳞册的成册,也只有四五年的时间。

    加上朱允熥的意志坚定,还搞来蓝玉坐镇此事。

    在蓝玉收拾掉一个阻扰的世袭千户后,就再也没出现是什么阻扰的事情了。

    重新核定鱼鳞册的进度,顿时加快了不少。

    然后就是摊丁入亩的事情了。

    而京畿以外的地方,就算传令让各处布政使司执行,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朱允熥看着这些奏折回报,满意地点点头。

    看完之后。

    他对方孝孺道:“很好,京畿之外的,要更密切注意。”

    “不在天子脚下,能遮蔽朝廷的地方会更多!”

    方孝孺语气坚定,道:“臣遵命。”

    可他说完后,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还想多问一些。

    “太孙,臣斗胆还有一问。”

    朱允熥此刻心情很不错,随口道:“什么问题,说。”

    方孝孺立即道:“关于凉国公一些义子的事情,他们强占田亩,隐匿耕地…”

    还没等他说完,朱允熥眉头顿时一皱。

    “不是还没确切的证据吗?”

    “等有了再说吧,我相信凉国公会秉公执法的。”

    “下去吧。”

    方孝孺见朱允熥如此,无奈只能退下。

    而这个时候,朱允熥却看向他桌子上,被压在一堆奏折下面的地方。

    那就是锦衣卫呈上来的证据。

    蓝玉参与的摊丁入亩之事,让他再往深一些后,就是这东西拿到蓝玉面前的时候了。

    “再说,要是凉国公双标了,不秉公执法…”

    “不是还有你方孝孺吗?”

    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蓝玉是堂堂国公,可方孝孺是敢以被诛十族之勇的硬骨头嘛。

    反正最后朱允熥半点都不会亏,还能将事情给办了。

    笑了一声后,朱允熥重新着手他自己的事情。

    平安的调令,他已经直接示意给兵部了。

    剩下的就是五千名神机营士卒的抽调了。

    从皇城亲军、锦衣卫、京军,以及其他卫所之内,抽调五千名出来,就像在鄱阳湖里面打几桶水。

    而朱允熥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军机处的几人,全然不知。

    就连蓝玉也一样。

    将领调令、兵器、火器打造,钱粮战马等官文,都没出现在军机处。

    军机处只是无品级、无定制的顾问机构。

    朱允熥不想让他们不知道什么,他们就没法知道什么。

    而平安隶属右军都督府佥事,眼下掌右军都督府事务的右都督冯诚,朱允熥相信他是个聪明人。

    从锦衣卫各种情报来看,他虽无大才,但至少是个老实人。

    “还有这个水师…”

    他需要换个将领才好呢。

    至于人选,他还没选定。

    开国功臣里面,要么已经被老朱杀了,要么已经病逝了,要么是不堪此任的。

    最终。

    朱允熥想起了一个人。

    俞通渊!

    之前在他设计之内,没有被诛杀,而只是削去爵位,遣回故里而已。

    朱元璋以前,想要夺取江南之地时,俞通渊之父俞廷玉,就带领水师投靠老朱。

    可以说,现在大明的水师底子,就是俞家打下的。

    而俞廷玉,以及他的长子俞通海战死,次子俞通源也多有战功,于洪武二十二年病死。

    俞家现在就剩一个俞通渊了。

    这也让俞通渊在几年前,被老朱视为胡惟庸同党时,还能逃过一劫的原因。

    历史上,俞通渊最终还是因为胡党,被老朱削爵,遣回老家。

    然后又在靖难时被起复,但因为跟随李景隆,而战死白河沟。

    “如此忠义之人,让这人起复吧。”

    朱允熥笑了笑,道:“以本太孙的名义!”

    “皇爷爷,你也不介意多背一个黑锅的吧。”

    之前朱允熥的排计,本来就是让外界都觉得是朱元璋在做的。

    决定既下。

    朱允熥立即喊来军机处的一个人。

    这件事,他就不需要自己做了。

    当齐泰来到时。

    朱允熥命他起草,然后传官文到兵部,起复俞通渊回应天府。

    不过,爵位是不可能马上恢复的了。

    但齐泰还拿来一份东西。

    “太孙,宋国公冯胜的奏折。”

    “嗯?”朱允熥伸手接了过来,然后打开看了看。

    迅速瞥了几眼后。

    朱允熥轻骂道:“这自作聪明的老狐狸,还试探?”

    这上面,冯胜写的是,年老体衰,恳求回应天府将养。

    看完之后,朱允熥将这奏折一扣。

    “那就拟文,让他回来吧,既然想养老,那就养。”

    “还有与他一块练兵的王弼,也一块召回来。”

    “臣遵命。”齐泰领命后,又道:“另外,还有曹国公李景隆,他那处的练兵之事也可快结束了。”

    “…”朱允熥眼角动了动。

    “让曹国公接替宋国公,练那处兵…不。”

    “北疆胡寇依旧不减,正该有曹国公这样的人才。”

    “让李景隆去北平府,襄助燕王吧。”

    虽然,现在李景隆的名声是真的好。

    李景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

    少年爱读兵书,以知兵著称,并深得老朱重视…

    继承曹国公之后,分别往许多地方练兵。

    但这位知兵的曹国公,朱允熥实在用不起。

    放在身边,他感觉再安全的门都会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