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六章 燕王殿下万福金安
    朱高喣:“太子爷,我这可不是瞎说,我听老三说,张輗这小子可是跟老四去的花月楼。”

    张輗严格来说,算得上是朱高喣这一派系的。

    朱高喣平日里嚣张跋扈,没少被言官抓住小辫子。

    在他眼里言官就是一群臭狗屎。

    踩他恶心自己,不踩他也恶心自己。

    本来他听说张輗昨天犯事了还准备硬着头皮抬他一手。

    但老三早上一来就告诉他,张輗是老四的人。

    这挺好。

    不用他多此一举了。

    张輗是老四的人?

    朱高炽顿时紧张了起来。

    言官虽然烦人,但确实是朝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若是这群人不知死活的惹怒了老四。

    那可就不妙了。

    想到这里,朱高炽向前一步站了出来。

    “皇上,依儿臣看,这件事一时半会下不了决定,还是延后处理吧。”

    朱高炽这是给双方都留了一个台阶。

    但是这台阶给的却让朝臣更加迷糊了。

    皇上不愿处理张輗可能是看着英国公张辅和荣国公张玉的面子。

    张家两代人都为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太子为什么要保下张輗呢?

    张辅早就公开站队朱高喣了。

    与太子一派乃是政敌。

    若是能趁此机会削减朱高喣的羽翼,倒是一个意外之喜。

    为何太子却放过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呢?

    朱棣头疼着呢,有台阶立马就下了。

    “就依太子所言,张輗的事尚未查明,延期再议。”

    朱棣想下台阶,但这些言官可不想。

    他们就指望着这个扬名立万呢。

    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张輗。

    身为言官先锋的周衍向前一步。

    “皇上万万不可啊。今日事,今日毕。”

    “张輗所犯之罪清晰明了,岂可无故拖延,还请皇上速速惩办。”

    “若皇上不严惩,其他人争相效仿,我大明危已。”

    抢个小小的花魁就能让大明崩溃?

    这些个言官真会危言耸听。

    但深究起来,他们说的也有那么点道理。

    “呦,今天真热闹啊。”

    一道轻佻的声音传进了太极殿中。

    周衍大怒。

    “何人在此放肆。”

    这可是太极殿,大明举行朝会的地方。

    周衍当言官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有人敢太极殿放肆。

    朱高喣眉毛一挑,在心里给周衍输了个大拇指。

    幸灾乐祸的说道:

    “取死有道啊。”

    朱高炽神色一沉,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一向不愿掺和朝廷的老四竟然破天荒的来上朝了。

    “哒,哒,哒”

    厚重的脚步声传来,带着无尽的压力。

    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了群臣的心脏上。

    让他们不自觉的屏住了呼吸。

    静静的等待在外面的人出现。

    一步,两步,三步。

    殿外的人影终于走了进来。

    与穿着红色与蓝色官服的百官不同。

    来人穿的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白色长衫。

    配上那张俊逸如仙的脸。

    不像是来上朝的官员,而是一个来参加诗会的翩翩公子。

    可这副模样落在周衍的眼里,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了。

    皇明祖训说过,上朝时官员必须穿朝服。

    否则就是殿前失仪。

    他身为言官,有监察百官,纠正其错误的职责。

    就算是朝廷一品二品的大员也不敢再他面前如此嚣张。

    这是在赤裸裸的挑衅他啊。

    这让他怎么能忍?

    怒指着朱高煌。

    “大胆狂徒,这事何等地方,岂能容你撒野?”

    朱高煌忽然笑了,笑的很冷。

    上一个敢这么跟他说话的人,坟头草都三米高了吧。

    眼中寒光一闪。

    “噗呲”一声,周衍指着朱高煌的手就齐肩而断。

    喷涌的鲜血溅到了周衍身边的两个言官身上。

    周衍抱着自己的胳膊在倒在地上哀嚎起来。

    周衍只是个文官,哪里受过这等痛苦。

    疼的哭爹喊娘。

    朝臣们虽然不知道周衍的手是怎么断的。

    但是肯定和朱高煌脱不了干系。

    而朱高煌的脸上还带着若有若无的笑。

    像是干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令人心头发冷。

    朱高煌环视一圈。

    “不论是哪朝哪代,都有些不知死活的人啊。”

    张辅和丘福猛地单膝跪下,双手抱拳。

    “臣张辅(丘福)参见燕王殿下,燕王殿下万福金安。”

    两人这声燕王殿下勾动了所有靖难老臣的记忆。

    偌大的朝廷之中刷刷的跪下去了一小半。

    “臣等参见燕王殿下,燕王殿下万福金安。”

    当前的朝廷之中主要分为三类官员。

    第一种就是跟着朱棣靖难的老臣。

    跟太祖高皇帝大肆清剿功臣不同。

    朱棣对功臣们还是很不错的,该封的封,该赏的赏。

    第二种就是建文的旧臣。

    当年朱棣的北平虽然兵强马壮。

    但是区区一个北平的官员怎么可能满足整个天下的需求。

    再加上京官被朱高煌杀了不少,朱棣登基后官员根本就不够用。

    只能提拔原来的地方官,调动到应天。

    最后一种就是这十二年通过恩科取士进入朝廷的官员了。

    三个类型中,以靖难老臣的势力最大,其次就是建文旧臣。

    最后才是新进的官员。

    见靖难老臣们都跪了下去,其余的官员面面相觑。

    这些人是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