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四章 一个下马威,另一个下马威
    三日后,一匹矫健雄姿的黑马出现在咸阳城门。

    马背上,坐着一个穿着兽皮长袍的雄壮骑士,骑士腰悬弯刀,背后长弓箭筒,插满长箭,胸前微微敞开,露出乌黑的胸毛。

    此人正是匈奴单于的使者博日忽。

    博日忽坐在马背上,目光向着咸阳城四处打量,看到咸阳城的繁华,眼眸中闪过一丝火热。

    “黄金、珠宝、女人、奴隶……这里的一切,都应该属于我大匈奴,只有我大匈奴的勇士,才配享有这些。”

    博日忽心中大声呐喊。

    典客是大秦九卿之一,在这里负责迎接博日忽的是典客府的一名小郎官。

    郎官引着博日胡来到秦国馆驿,类似于国宾馆。

    馆驿门前,一辆四驾马车静静地等待着,郎官引着博日忽来到马车前,对马车躬身拜道:“启禀公子,匈奴使者已经来到。”

    扶苏推开车门,从车辕上跳下。

    郎官连忙向博日忽道:“博日忽使者,这是我们大秦皇帝陛下的长公子扶苏公子,今天由扶苏负责接待你。”

    博日忽大大咧咧的坐在马背上,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扶苏。

    扶苏眉头一皱,对博日忽的目光,感到十分不舒服,那仿佛是一种猛兽在打量猎物的眼神。

    郎官再次开口,提醒道:“博日忽使者,这是我们大秦皇帝陛下的长公子,还不下马拜见?”

    博日忽依然端坐在马背上,丝毫没有下马拜见的意思,低头俯视着扶苏,嘿然一笑道:“你就是大秦皇帝的儿子?柔弱的简直像一只还没断奶的羔羊。”

    “我们大匈奴的王子殿下,和你差不多一样年轻,却雄壮的如同虎豹,是我们大匈奴的第一勇士。”

    博日忽胯下的黑马是匈奴的一种良马,十分高大,扶苏只有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博日忽。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幕,大秦长公子扶苏仰着头,看向匈奴使者,而匈奴使者博日忽端坐在马背上,俯视着下方的大秦长公子扶苏。

    博日忽瞥了一眼扶苏乘坐的马车,道:“我们的王子殿下,从一生下来,就是马上的勇士,是驰骋在草原上的雄鹰。”

    “而你们的这位大秦王子,却是坐在牢笼一般的马车里,就像是被圈养的羔羊,难怪如此的绵弱。”

    博日忽不屑地笑了起来。

    扶苏脸上浮现愠怒之色,不由地语出讥讽道:“我们大秦是礼仪之邦,岂能和你们这些草原上不懂仁义道德,茹毛饮血的野人一般。”

    对于扶苏的嘲讽,博日忽丝毫不以为忤,拍了拍悬在腰间的弯刀,道:“我们大匈奴的勇士,只相信手中的弯刀,背上的弓箭,才不会学你们秦人那些虚伪的仁义道德。”

    博日忽故意将缰绳一拉,骏马前蹄猛地跃起,发出“咴咴咴”的声音,扶苏骇得面色一变,不由地向后退了几步。

    “哈哈哈,大秦皇帝的王子,胆子还不如我们草原上的老鼠大。”

    博日忽在马背上哈哈大笑。

    扶苏气的脸色涨红,浑身发抖。

    这是匈奴使者给他的下马威。

    就在这时,一道冰冷的寒气从远处卷来。

    坐在马背上的博日忽被突如其来的寒气,冻得打了一个哆嗦,他定睛看时,只见一只冰蓝色的巨兽狂冲而至。

    恐怖的气息,让他心神一颤。

    嗷——

    一声惊天动地的咆哮,平地惊雷般响起。

    水麒麟毫不掩饰自身的气势,走兽之长的王者之气,伴随着一声怒吼,博日忽胯下的黑马扑通一声跪伏于地,整个脑袋都贴伏在地上,胯下屎尿齐流。

    博日忽也一下子从马背上摔落下来,十分狼狈。

    这才是真正的下马威!

    水麒麟身高足一丈,庞大的身躯,带来无比恐怖的压迫感,博日忽只得单膝跪地,连直起身子都做不到。

    嬴霄坐在水麒麟背上,俯视着下方的博日忽,不屑地说道:“你就是来自匈奴的使者?听说你们匈奴人都是骑射无双,没想到在我大秦瑞兽面前,连站着的勇气都没有,只能跪着说话。”

    博日忽努力抬起头,才看清坐在麒麟背上的嬴霄面容,雄姿英发,风采慑人,那与生俱来的尊贵气息,让他感觉自己根本不配去直视嬴霄,他脑袋不由地微微一低,颤声问道:“你是谁?”

    “我是谁?”

    嬴霄一声冷笑,道:“你还不配知道我的名字!”

    嬴霄忽然将纯钧剑放到博日忽的颌下,垫起他的下巴,道:“记住了,明日早晨我大秦朝会,我大秦的皇帝陛下会给你一个觐见的机会。”

    一语甫毕,水麒麟再次一声咆哮,飞奔而去。

    扶苏望着嬴霄的背影,神色复杂难明。

    直到许久,博日忽才勉强抬起头来,汗如雨下。

    章台宫,始皇帝嬴政,正在批阅奏折。

    虽然得益于嬴霄提供的造纸术,他不用再在坚硬的竹简上刻画,但一国政务,也着实繁重。

    这时,章邯走了进来,将一个密卷呈交给嬴政,道:“陛下,这是今天扶苏公子和九公子接待匈奴使者时的情况,全部对话内容和交谈情景都被记录了下来。”

    嬴霄抬起头来,面无表情地道:“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