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08章 战略不变,战术要变!
    手里有钱,心中不慌!

    不仅不慌,朱由检的心中甚至还有些躁动起来。

    “盘算的一些计划,可以着手实施了!”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开始沉思起来。

    “攘外必先安内!还是得先平息内乱才行啊!”

    朱由检想到了几个人,洪承畴、卢象升以及孙传庭。

    不得不承认,虽然晚节不保,名字也被列入贰臣传里,但明末最具战略眼光以及军事才能的人非洪承畴莫属。

    洪承畴和卢象升就更不用说了,最后都是为国捐躯的国之干城!

    崇祯中后期,正是这几人的苦苦支撑,大明才多活了几年。

    如果没有这几人,早就土崩瓦解了。

    可惜历史上的崇祯是个急性子,他也看出来流贼才是危害大明江山的最大祸害,但急于求成,一再下旨催逼洪承畴,令他限期克贼,几个月之内就要彻底消灭掉全国几十万已经形成强大战力的流贼。

    这让兵力捉襟见肘的洪承畴疲于奔命,接连丧师。

    最后于松山大败,葬送了明军的主力后投降满清。

    流寇之所以难以剿灭,其特点就在于流动。

    流贼惯于避实就虚,官兵势大他们就跑,守备力量弱他们就攻破城池大肆劫掠。

    其中尤以初代闯王高迎祥最强。

    说到闯王,所有人最先想到的应该是李自成,但李自成现在还只是高迎祥手下的闯将,高迎祥兵败被杀之后,李自成才成为闯王二代目。

    高迎祥部下多蕃汉骑兵,兵甲犀利,勇悍亡命,擅长突击。

    并且经过长期与官兵对战,经验丰富。

    而洪承畴所辖兵马一般为马三步七,阵战时虽然不会轻易战败,但流贼见事不可为会迅速撤退,官兵只能眼睁睁看贼离去而毫无办法。

    而对付骑兵的办法唯有以骑对骑,洪承畴的奏章里也隐约透露出这方面的意思,但生怕落下畏敌怯战的名声,所以不敢正面提出。

    想到这里,朱由检心里一动,想到了后世名声很大的一只骑兵关宁铁骑。

    这只以骑兵为主的勇悍之师战斗力没得说,但军纪败坏、不听上令也是他们的最大缺陷。

    久而久之,也让他们养成了桀骜难制的毛病,导致了现在整个辽西将门尾大不掉的态势。

    这点从崇祯二年建奴破关兵围京师时的表现就可以看出。

    祖大寿竟敢在袁崇焕被捕后擅自带兵弃敌而去,不顾建奴大军还在威胁京师,更不顾皇帝的安危,可见其内心已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不过现在大明朝廷并未显出要亡的样子,各处的兵头明面上还是不敢公然不听调遣,只是耍一些小手段阳奉阴违而已。

    看来当务之急就是要有一只能压服四方的可用之兵,只要强兵在握,那对各地的总兵大将就会形成巨大的威慑。

    如果有一只战无不胜的强兵在手,那下面那些骄兵悍将就会服服帖帖。

    谁敢违抗朝廷,将会有被剿灭的风险,眼前的荣华富贵会烟消云散。

    毕竟谁敢以手下的几千兵马去对抗一国呢?

    流寇只是一些吃不上饭的泥腿子而已,这些世家将门根本瞧不起他们,也不屑与他们为伍。

    “王承恩,传旨给兵部,调祖宽,祖大乐,李重进,吴三桂所部,克期南下。”

    “祖宽,李重进部归属五省总理卢象升麾下节制。”

    “祖大乐,吴三桂部归五省总督洪承畴麾下节制。”

    “另外从内帑中拨饷银各二十万两给洪承畴,卢象升。”

    “皇帝不差饿兵,告诉他们,不能拖欠克扣官兵饷银!朕会派人核查,让他们好自为之!”

    王承恩领旨应声而去。

    接下来,朱由检准备给洪承畴、卢象升写一封密旨。

    内容就是要改变以往急于寻求灭贼的战略战术,要徐徐图之。

    总体战略不变,但战术要变!

    当然,这个缓图并不是无限期拖延,因为另一个心腹大患还在虎视眈眈。

    现阶段的皇太极虽然隐隐约约有了对大明江山的野望,但在绝大多数奴酋眼中,大明就是块肥肉,逮住机会上来撕咬一口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打进关内占领大明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说,缓图只是给洪承畴和卢象升更多从容布置的时间,一旦抓住机会,还是要彻底剿灭流寇。

    因为朱由检知道,最后灭亡大明的就是这些看似不成大气候的流寇。

    想到这里,朱由检吩咐道:“来人,笔墨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