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三章 此词百年难得一见,敢问陛下何人所作?(新书求数据)
    南京紫禁城,奉天殿。

    满朝文武齐聚一堂,正在等候朱元璋的到来。

    往常这个时候,奉天殿内应该是一片安静,但今天不同,全都在窃声私语,以至于整个朝堂乱哄哄的。

    “哎,你听说了吗?昨天晚上太子殿下好像丢了。”

    “胡说八道,太子殿下又不是小孩子,一个大活人怎么可能丢了?”

    “这可不一定,我听说昨天晚上两位太子妃火急火燎的跑到乾清宫,哭哭啼啼的,似乎真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不会的,太子殿下真要是出了什么事,皇宫里怎么可能如此安静?”

    “这可不一定,你们有所不知,昨天晚上皇上都去天牢了。”

    “天牢?哎对了,昨天上午皇上不是把秦王殿下又关到天牢里去了吗?有可能太子丢了这事跟他有关。”

    “原来如此,那这就说得通了,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秦王殿下啥事干不出来,太子又宅心仁厚,八成是去天牢探监的时候被自家弟弟拉着不让走,这才惹出此事。”

    “既如此,为何迟迟不见太子殿下?皇上都去了天牢,理应把事情解决了啊!”

    “要不找黄大人问问?他不是东宫伴读吗?”

    “黄大人今天没来,说是告了病假。”

    “嗯?”

    “…………”

    众人议论纷纷下,有两个人却是一言不发,丝毫不参与其中。

    他们并肩而立,皆身穿一品大员的朝服,一个面带微笑,一个面露忧愁。

    后者自是刘伯温,前者则是李善长。

    身为朱元璋旗下的两大军师,二人年轻时便是好友,只不过时光荏苒,现如今也只剩面上一团和气了。

    正这时,奉天殿后传来“嗒嗒嗒”的脚步声,伴着陈洪的一声“皇上驾到”,朱元璋身穿龙袍迈步而来。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赶忙闭上嘴巴,跟着李善长和刘伯温一起拱手跪地山呼。

    “哈哈……诸位爱卿都起来吧。”

    朱元璋大笑着一摆手,旋即坐在龙椅上,好奇问道:

    “咱刚才没来就听你们在这吵吵,都吵吵啥呢?”

    朱元璋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面色齐齐一怔,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李善长见状,微微抬头,见朱元璋顶着两个黑眼圈,怕是一夜未睡,眸光当即一闪,上前一步拱手道:

    “启禀陛下,微臣听说昨夜东宫有事发生,很是担心,所以想要问问诸位大人,不想引起吵闹,请陛下治罪!”

    李善长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是满面感动。

    丞相不白处,有事人真上!

    再反观他身旁那位,差的何止一点半点。

    其实李善长也有自己的考量,他身为开国元勋,朱元璋总不可能因为他在朝堂上引起吵闹就把他下了大狱,顶多斥责几句。

    区区小黑锅背起来何足挂齿,李善长要的就是借机在朝堂上收割一波好感,压身旁的刘伯温一头,扩充淮西集团,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而事实也不出李善长所料,听到这,朱元璋直接摆手道:

    “无妨无妨,其实昨晚上也没啥大事,咱都处理好了。”

    说到这,朱元璋眉毛一挑,不知道想到了啥,缓缓从怀中掏出一张纸:

    “对了,刚好今天大家都在,咱最近得到了一首好词,让你们鉴赏鉴赏。”

    言罢,朱元璋便将手中的纸张递给一旁的太监陈洪。

    陈洪赶忙双手接过,定睛一看,发现纸张上所写的正是朱樉的《临江仙》,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怪异起来。

    李善长和刘伯温相视一望,皆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一抹不解。

    自家圣上向来对诗词不感兴趣,怎么今天也开始附庸风雅了?

    其余满朝文武也是满面好奇,不过第一时间,陈洪自是将纸张先递给李善长和刘伯温。

    两人齐齐伸出手,接过纸张,左右拿着,一起低头看去,下一秒便双目圆睁,相继倒吸一口冷气:

    “嘶~”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到这心中早已得意的不行。

    他虽已贵为天子,但由于出身低微,文采不高,在一些文官眼中,跟历朝历代那些出身高贵的皇帝差得远了。

    现如今国事繁忙,纵然朱元璋有心学习也没那个时间,可只要自家儿子的文采超过满朝文武,不也侧面印证了自己的本事?

    “怎么样伯温善长?这词你们看了半天,感觉如何?可还入眼?”

    朱元璋微笑满面的看着李善长和刘伯温道。

    “自然入眼,自然入眼。”

    刘伯温和李善长飞快一点头,没有半分曲意逢迎之意,实打实道:

    “此词精彩绝伦,百年难得一见,已经不是好与不好的程度,完全是惊世之作啊!”

    “不错陛下,微臣的想法跟伯温兄一样,就是不知此词是何人所作?难道是陛下亲笔?”

    闻言见状,其余满朝文武早已是满脸不敢置信,忍不住上前一步,伸头看去。

    待纸张上的《临江仙》映入眼帘,所有人眼中的瞳孔无一例外,皆缩成了针尖状:

    “好词,好词!”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写的好啊!”

    “还有这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何等的豪言壮语?”

    “天哪,能做出此词之人,必然才高八斗,若能入朝为官,必为我朝栋梁之材!”

    “…………”

    眼瞅着连同刘伯温和李善长在内,满朝文武皆是赞不绝口,朱元璋的嘴角当即掀起一抹得意的微笑,扫了一下殿下群臣,再度道:

    “哈哈……诸位爱卿,你们都知道的,咱这肚子里的墨水不多,这样的好词咱自是作不出来。”

    “所以咱今天让诸位爱卿鉴赏此词,便是想好奇的问诸位爱卿一句,这样的词你们能否做得出来?”

    朱元璋此话一出,整个奉天殿瞬间一片死寂,无人敢言。

    满朝文武看着纸张上的《临江仙》,再掂量掂量自己,别说信心,就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一丝一毫,当即朝着朱元璋连连摇头。

    刘伯温和李善长也不例外,文人虽然相轻,无奈这首《临江仙》实在作的太好,让人不得不服:

    “皇上说笑了,这样的词唯有万年难遇的大才出世方能作的出来,微臣自愧不如。”

    “微臣亦是如此,别说现在,就算年轻个十几岁,微臣也断难做出这样的词啊!”

    朱元璋大嘴一咧,当即从龙椅上站起身子,自豪的看着殿下群臣道:

    “哈哈……既然如此,诸位爱卿可想知道此词是何人所作?”

    李善长和刘伯温毫不犹豫的一点头,其余满朝文武也是齐齐一拱手:

    “这是自然,恳请陛下告知。”

    朱元璋大手一挥,微笑的看着殿下群臣道:

    “哈哈……诸位爱卿既然这么想知道,那咱也就不卖关子了。”

    “其实写出这首《临江仙》的人,你们早已见过,正是咱家老二,秦王朱樉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