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生之乘风而起全部章节 第两千零七十七章 值得认真考究
    同时这种茶也不是红茶,也不符合少数民族甚至欧美人的饮茶习惯,所以这个茶一度相当不好卖。

    然而周至将卢巧送他的样品给松井造和金淳一喝过一次之后,俩货就跟上瘾了一般,追着周至要,最后周至不胜其烦,干脆将卢爸介绍给了他们。

    这俩货对于茶叶大小并不介意,相反认为经久耐泡是优点而不是缺点,最重要的是蒸酶工艺在周至让西龙茶厂引入小娟姐在先市老酱园分离出的一种菌种,制作成溶液喷淋后,泡出的茶汤中带有一种奇特的糯米香味,非常适合岛国人和半岛人的口味。

    因为是大种绿茶,可以用较大的茶叶来制作,产量就可以上去,不要以为信息技术掮客就不能当茶贩子,至少金淳一和松井造都将之当做了自己在中国发现的生财之道。

    现在这个茶叶在岛国和半岛已经流行了起来,当真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作为青神县为数不多的“出口创汇”产品,也引来了相关部门的关怀重视,

    这就是对面橱窗和墙上一堆锦旗奖状奖牌奖杯的来历。

    因为是出口产品,品质严控非常严格,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样非常严格,投入的精力的确比以往要多得多,也正因为如此,这种茶叶的价格,和原来就不再是一回事儿了。

    泼天的富贵掉头上又不可能不接着,因此卢爸卢妈一边喊着痛,一边干得热火朝天。

    “来尝尝这个。”卢爸将大家一起叫到茶几前坐下:“我用芽头通过蒸酶方式做了一点,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

    泡茶的方式用的是蜀中传统的盖碗,周至捧起茶碗尝了一口,茶汤的色香味都很上乘,特有的糯米香比大叶种要淡一点,反而更加符合国人的口味:“这个很不错耶,但是芽头还是雨后两周的,更往前的上等芽头没试试?”

    “试了,不过效果有点差,因为叶子太嫩,反而不好控制时间火候。”卢爸也是个茶痴,对于研发的兴趣很浓厚:“最后发现雨后两周的叶子是最好的,但是不符合我们国内的主流。人家一看就说这茶最多算中档。”

    “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周至又喝了一口茶:“不过我是挺喜欢的,比大叶种的好多了。”

    “饮茶的习惯养成也是需要时间的,比如红茶产业,欧美市场培养固定下来以后,每年的消耗也是天量。”周至举了举茶碗:“要是国内市场不接受,那就把这个作为蒸酶茶中的顶级品,继续倒给松井和老金不就是了?”

    卢爸赞同道:“我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张诚见大家聊得差不多了,这才轻轻咳嗽两声。

    周至这才看向刚刚一直陪在卢爸身边,但是又插不上话的干瘦老头:“这位是……”

    其实这位大家都知道是谁,就是这次张诚和周至过来淘宅子的货主,不过从进厂的那一刻起,大家的心理战术就已经开始了。

    因为从一进门来,张诚和周至就发现李二瞎子在镇子上几乎并不太受大家的尊重,年纪比卢爸大得多,但是卢爸对他好像也是大大咧咧。张诚和周至淘宅子也是打习惯了配合的,战术立马就转换为周至一直晾着这老头,只跟卢爸扯东扯西,就是为了给李二瞎子营造出一种“你不重要”的心理氛围。

    卢爸这才介绍道:“昨天接到电话我都奇怪,怎么收破烂的李二瞎子把你们给惊动了,不过他那狗窝实在不好落脚,所以我就直接叫到这里来了。”

    干瘦老头对着周至和张诚点头哈腰,笑容里边还透着一点谄媚:“两位先生好。”

    周至和张诚对视一眼,这尼玛要不是在卢巧的家,两人怕是立马就会起身走人。

    一个大大咧咧四海直爽的中保,一个点头哈腰小心翼翼,好像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货主,这架势真正的内行秒懂,九成九就是支锅搭灶骗羊牯的局。

    “东西带来了吗?”张诚问道。

    “带了带了。”李二瞎子连连点头:“卢厂长说两位都是大贵人,断少不了我的,我就不管规矩,直接带过来了。”

    “老子……”卢爸正想说自己没有说过这话,不过又想到乡里乡亲的,他要是现在否认的话,出门儿这老惫赖货就要传自己帮外人不帮乡亲,只好狠狠地瞪了李二瞎子一眼,气鼓鼓地压下了下半句。

    “那就看看吧。”张诚和周至又对看了一眼,反倒是放心了一些。

    这老头之前这么长时间一声不吭,现在开口就能拿捏住卢爸,别看一脸的谄媚样,其实多半都是做戏,有点不简单。

    这种人反而可能真有好货。

    李二瞎子都没起身,从竹板沙发底下拖出来一个粗麻布的袋子,打开之后又从里边摸出一个麻绳捆扎着的扁麻布包袱,解开之后,里边是一个青花大盘子,将之放在了茶几上:“两位,上手吧。”

    桌上的是个青花的大盘,敞口,弧腹,盘内外壁的口沿均用青花绘制了卷叶纹,胫部则绘制了回纹,外腹和内腹壁都绘卷叶花卉纹。

    盘心主体画面是磁盘当中非常常见的一个品类——青花一把莲。

    所谓“一把莲”,其实算是这只花卉的一种,不过这个纹样都是水生植物,将莲花、莲蓬、茨菰、浮萍等水生植物以飘逸地缎带捆扎成一束,故而得名。

    这个题材宫廷和民间都喜欢用,画工好的构图疏朗有致,画意古朴典雅;画工差的绘制随意奔放,最上乘的就是面前摆着的这个,胎壁厚薄适中,造型端庄大气,图案精美非常,青花发色浓烈深艳,纹饰绘笔飘逸自然,深浅晕散色别自然……

    哪怕还没有看到胎足,盘子细腻油润的光泽和浓艳带晕层的青花线条已经让周至非常惊讶了。

    这是用苏麻离青料绘制,典型的重器,青花瓷的巅峰之作,特征非常明显的永宣官窑青花大盘。

    东西几乎一眼大开门,张诚小心翼翼地将盘子翻了过来,器物底部一片空白,没有底款。

    两人都悄悄松了一口气,永乐青花瓷器,民窑的写款随意,而官窑带款的极少。

    除了写道鸡心杯和压手杯的里面,全球一共三五件外,别的都是没有底款,内款和边款的。

    如果有,除了已经知道的那三五件外,剩下基本都是后仿甚至臆造。

    不落款的,方才有可能是真品。

    那这件瓷器,可就值得认真考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