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弊大于利的藩王制度,有责任心的老祖宗【求订阅,求全订】
    第一百一十章:弊大于利的藩王制度,有责任心的老祖宗【求订阅,求全订】

    听完燕长卿的第三个反问,朱元璋不禁连连点头,表示赞同燕长卿所说的话语。

    【没错!】

    【目光远跳百年,这就是咱!!】

    <咱的目光,就是有这么的长远!~!!】

    【不管是咱原来制定的皇室宗亲俸禄,还是说施行的分封藩王制度,-都没有错!】

    【至少咱还在位的时候,甚至在百年之内的时间里,这两项制度都-不会有问题!】

    【等到这两项制度出现问题的时候,那都已经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咱能够保证在咱在位期间,乃至于一百年内施行的政策不出问题。】

    【那咱这个做祖宗的,就已经足够尽力了!】

    【百年之后产生的问题,自然应当由百年之后的老朱家子孙来解决那些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那肯定是老朱家的子孙不争气,愧对他这个祖宗!】

    一念至此,朱元璋整个人已经彻底恢复了过来,身上再次洋溢着那股斗天斗地、永不服输的精神意气。

    同时,朱元璋的目光也是在太子朱标、朱、朱榈、朱棣等一众皇子身上游走不定。

    仿佛想要看看他们,是否有和他一样能够远跳百年,甚至于是远跳百年之外的长远目光。

    又仿佛是想要看看能否透过他们现在的样子,估摸、猜测一二他们的未来子孙会是什么样子的,又是否能够解决大明百年之后所产生的那些问题。

    感受到自己父皇朱元璋时不时落在自己身上的打量目光,太子朱标、朱、朱榈、朱棣等一众皇子心中皆是暗叫不好。

    他们有没有远跳百年的目光?!!

    有个屁呀!!!

    屁他们倒是有一个,甚至是有很多个。

    但是远跳百年的目光,谁能告诉他们如何才能够做到远跳百年?!!

    远跳百年之内他们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才能够做到,更加别说是远跳百年之外的超·长远目光了。

    看到朱元璋昂扬自信的姿态,燕长卿轻声笑了笑,再度开口道:

    藩王制度,虽然从创立施行者当时的角度来看没有错。

    “但是当我们以后来者的角度,再次回顾历史总体评判其所发挥出来历史作用之时,最终我们会发现的一个事实。

    “以一个王朝纵及数百年始终的时间而言,藩王制度于王朝的前一百年之内,对于皇权的维护、对于统治的巩固、对于天下与边境的稳定与安康,都有着正面、积极的意义。

    这个阶段的藩王制度,或可称得上是利大于弊。

    “而这个时间,以皇朝天子的正常在位时间而言,一般就是在第一代天子与第二代天子的阶段。

    但是当时间到了一百年之后的王朝中后期之时。”

    “第三代天子继位,此时天子与诸侯藩王的关系已经开始从亲兄弟关系,慢慢变成了叔侄关系,又或者是堂兄弟关系“彼此之间,一年也难以见上三两次,双方之间的关系开始疏远,彼此的信任同样也开始减少。“

    “同时天下因为休养生息而得到恢复与发展,地方诸侯王藩国的权力与势力,也会因此而日益膨胀,不断壮大。

    “而等到第四代天子继位之时,天子与诸侯藩王之间的关系,便会再由原来的叔侄关系,变为更加遥远的从叔侄、从兄弟关系。

    彼时的天子与地方诸侯藩王,彼此之间除了血缘联系之外,应当也是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感情可言了。“

    同时,这个时候诸侯王藩国的力量如果不经打压的话,

    那么便会开始足以做到实质性割据一方独立自主,中央朝廷和地方诸侯王藩国之间的矛盾便会开始激化。

    “因为地方各个诸侯王藩国,便会在数千年以来大一统中央集权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大势所带来的先天性影响之下,

    自身下意识地向着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国家方向发展而去“而地方诸侯王藩国,想要成为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那么很自然地便需要吞并其他藩王诸侯国。

    以及最终如蛇吞象一般,将最后的大一统中央王朝给吞并,自己取而代之!!!“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且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王藩国之间亦是不可调和的。

    “到了这一步,摆在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王藩国面前可以走的路,无非两条。

    要么如春秋诸侯国那般,分解周王朝,取而代之!

    ···求鲜花··········

    要么如西汉削藩王那般镇压藩王国.

    再度一统!

    “而不管选择走哪一条路,地方诸侯藩王的叛乱都无可避免!

    同样,也不管中央朝廷最终是否能够成功镇压地方诸侯藩王国,但是只要发生了地方诸侯藩王国的叛乱,那么对于一国国家而言,这都是国力的一种损耗。

    “轻则,如西汉一般损失国力;重则,如西晋一般五胡乱华!

    “最终以整个王朝前后数百年时间的影响来看,藩王制度的存在,总体来说还是弊大于利。

    燕长卿说到这里之时,朱元璋以及朱标、朱、朱榈、

    朱棣等一众皇子皆是忍不住深深地皱眉。

    :

    不管藩王与藩王制度,在一个王朝的前一百年间发挥着多大的作用。

    但是作为一个天子,未来的太子,以及未来有可能成为太子的皇子。

    他们都必须更加侧重地考虑藩王与藩王制度在一个王朝的后两、三百年时间内,所可能带来的坏处。

    毕竟此刻难得能够借助数千年来大一统中央集权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大势,跳出当前短短数十年人生目光的长度栓楷。

    他们必须要把握住这一次远跳藩王制度存在于一个王朝数百年之内变化的机会,争取解决藩王制度所带来的隐患!

    就算朱元璋之前是想着百年之后产生的问题,由百年之后的老朱家子孙来解决。

    但是,那不是因为自己不知道百年之后的老朱家会产生什么问题嘛?!!

    而现在自己既然有机会知道数百年之后的老朱家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那么作为老祖宗的他们,自然也是想要为百年之后的老朱家子孙解决问题的。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期望着后世子孙过的比自己好的老祖宗,他们又怎么会忍心让自己遗留下来的问题,在一,

    两百年之后给后世子孙造成困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