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忐忑的朱元璋,另一个千年历史洪潮大势?【求订阅,求全订】
    第一百零二章:志态的朱元璋,另一个千年历史洪潮大势?【求订阅,求全订】

    依然还是那间《屠龙技》教授小教室,只不过与之前相比还多出了一个朱元璋。

    朱、朱榈、朱棣等一众皇子依然还是坐在自己原来的位置,而朱元璋则是和朱标一起坐在最后一排。

    讲台之上,燕长卿站在黑板之前,在左侧的黑板上写下【数千年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然后燕长卿转过头来,看着底下的朱元璋等天子、皇子开口道:

    “距今约三千四百五十年前,在我们脚下所站立的这片大地上,古老的禹王,建立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王朝,其名日【夏】!

    “禹王年老之时,沿用的是昔日华夏先民处于部落状态时期的【禅让制】,以此来选举下一任继位人。

    【禅让制】,代表着的是公天下。

    “即天子之位,并不长期稳定地归属于某一家、一姓,而是由所有百姓共同选贤举能,一起决定出适合担任天子之位的人选!

    “比如今日有可能是陛下担任天子大责,明日也有可能是我坐在天子之位,他日亦有可能是另外的张三或李四成为天16子至尊!

    底下,听到燕长卿说今日有可能是他们父皇担任天子大责,明日有可能是他坐在天子之位这样大逆不道话语的太子朱标、朱、朱榈、朱棣等一众皇子。

    皆是忍不住悄悄转头看了一眼他们的父皇朱元璋,心中极度担忧燕长卿这一番大逆不道的话语,会再度激得他们父皇暴怒!

    然后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即便是听到燕长卿说出了如此大逆不道之语的父皇朱元璋,此刻却是依然保持着之前的冷静模样。

    甚至于,他们还从自己父皇的脸上看到了一丝丝正在思考着燕长卿刚刚说的那一番话语背后的含义的神色!!!

    事实上,朱元璋也的确是在思考着。

    【三千四百五十年前?!!】

    【传说中的夏朝居然距今如此遥远吗?!!】

    【另外这个几乎精准到个位数的年份时间,他又是如何知道的?!!

    因为在这个时代,即便是专门研究历史的,都很难说能够对秦之前时代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认知。

    讲台之上的燕长卿,并不知道自己随口说的一个时间,

    便又让朱元璋陷入了惊讨与思索燕长卿转过身在黑板上,一边写下【夏朝】,然后在【

    夏朝】下面再写上【禅让制】以及【公天下】,另一边也是继续开口:

    但是古老的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了王位,并且传给了自己的后代!

    “也是从那时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了【传子】

    王位在一家一姓之中传承。

    【家天下】渐渐取代了【公天下】,

    【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并且形成了惯例。

    “如商朝建立之后,王位有时父传子,有时兄终弟及,但总的来说都是在一家一姓之中。

    “同时,那个时候的夏商便已经建立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如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且奉命征伐。

    “这个时候的国家,虽然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实际上仍然只能说是一个众多大型原始部落、方国的联合而已。

    “国家政权依然比较松散,天子更多的还是名义上的国家至尊。

    “而这便是国家中央地方制度,以及天子之位世袭制度最初的开始!

    底下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标、朱、朱榈、朱棣等一众皇子都听的入神。

    像历史这种东西,不管是朱元璋为了从历史之中吸取教训也好,还是其他一众皇子在听王府讲师授业讲课之时,被那些王府讲师用各种历史典故来教育他们也罢。

    他们作为天子、作为皇子,自然也是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过。

    但是他们了解的过往历史,一般最多也就是上溯至秦朝而已。

    在秦朝之前的夏、商、周,对于他们来说,则是没有多大的了解意义。

    毕竟秦法,为百世之始也,并不是玩笑话来的。

    所以现在难得能够了解到在秦之前,更加古老的夏、商 周这些朝代,朱元璋以及朱标、朱、朱榈、朱棣等皇子都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之后到距今两千四百二十五年左右,周武王伐纣灭商,

    建立起了周王朝!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武王把自己直接统治以外的那些广大地区土地和百姓,分别授予了王族、功臣、以及周武王自身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

    “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1“在分封制下,周天子拥有着至尊的权威,国家政权也从夏、商时期的松散趋向于严密。

    “但是同时,其他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范围之内,也拥有着较为强大的独立自主性。

    “如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征收赋税等等,说是一个国中之国也不为过。

    “而这也是后来周王朝衰落的原因。“

    燕长卿在黑板上,沿着夏王朝一路往下写,从【禅让制】、【公天下】,再到【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再到周王朝【分封制】。

    一条树状的脉络,渐渐有了雏形。

    这时,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标、朱、朱榈、朱棣等一众皇子,心中都渐渐有了猜测。

    因为这样的树状脉络图,他们上一次也见过。

    上一次是燕长卿为了说明相权被废的必然性,从而以千年历史发展的洪潮大势写下了那一张君权、相权的变化脉363络图。

    【他阿姆的,这个燕长卿该不会又打算以千年历史发展变化的洪潮大势,来说明咱所制定的藩王制度在三、五代之内必然会发生藩王叛乱的原因吧?!!】

    朱元璋心中颇有些志志不安地想着。

    虽然他是要求燕长卿给出一个能够令他信服的,足以说明藩王制度在三、五代之内会发生叛乱的原因。

    但是没说让燕长卿用这种直接根据千年以来的历史发展变化的洪潮大势,来说明藩王制度在三、五代之内会发生叛乱的原因啊!

    这种动不动就甩出一个千年历史发展变化的洪潮大势,

    以此来证明自己猜想、推断的原因的方式,纵然是朱元璋也有些扛不住啊!

    因为若是燕长卿的猜想、推断正确,那岂不是说明了他朱元璋违背了千年以来的历史发展变化的洪潮大势?!!

    尤其是他正准备顺应上一个君权与相权的千年历史发展变化的洪潮大势,来彻底废除相权。

    结果一转眼他自己又违背了另一个千年以来的历史发展变化的洪潮大势?!!

    而违背了一个千年以来的历史发展变化的洪潮大势,又能有什么好下场?!

    PS1:新书上架,急需各位帅哥、美女、大佬们的首订自订!祝各位首订、自订的大佬们一夜暴富,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大吉大利!谢谢各位了!给各位大佬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