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章 这是杀人技!轻易不能动用!(求鲜花、评价票)
    “可能很多观众朋友对打鞭没概念啊,怪不得大部分人无法参透马老师闪电鞭的神威!”

    “实际上,鞭打得好,还能产生超音速冲击波!”

    “02年的时候,物理顶级刊物prl上,发表过一篇研究人员对鞭子音爆的产生原因的分析。”

    “研究显示,鞭鞘的速度能达到2马赫(2倍音速)。据研究人员计算,尖端的速度甚至能够达到鞭子初始速度的30倍以上。”

    林瑾继续说道:

    “而马老师的闪电鞭,与一般的打鞭不一样。他还是向外抽鞭的。”

    “这就有意思了。来!分析!”

    “我们先用简单的动量守恒,来定性判断一下,马老师在闪电鞭打出的瞬间,动量是怎么传递的。”

    “仔细观察马老师出鞭时的手臂动作,这时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简单的假设,在出鞭最末态,小臂和大臂会产生一个制动。”

    “如果暂时不考虑马老师身体的作用,只考虑手臂三个肢节的运动,则有m3、m2、m1分别表示手掌、小臂和大臂的质量。”

    “v1、v2、v3和v1、v2’、v3’分别代表出鞭时,小臂和大臂制动前后的速度。”

    “鞭打要让最后的手掌的速度v3达到最大值,则代入公式:m3v3+m2v2+m1v1=m3v3+m2v2+m1v1。”

    “所以要让出鞭的最末态手掌速度达到最大,首先需要让质量比m2/m3和m1/m3尽可能大,那么就需要让身体更多的肢节和关节参与到这条【人体运动链】的活动中。”

    噗……

    这一次并不是观众们笑喷的声音,而是吐血的声音了。

    “林老师,行行好吧!不要再用数学和物理来折磨我了!!”

    “这就是理工科大神的可怕吗?我已经被惊出了一身内伤!”

    “虽然我一句都听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说一句:林老师yyds!林老师v587!”

    林瑾也停止了数字和理论层面上的叙述。

    而是开始结合实际了:

    “所以啊,为什么马老师在每一次出鞭的同时,还要剧烈地抽搐身体?你真的以为马老师是踩了电门吗?”

    “错!这是因为马老师要尽可能地增大能传递给手掌的动量啊!”

    “下面,我们以闪电鞭的‘第五鞭’为参考,结合实际来分析一下。”

    “一方面,马老师需要增加速度v,于是助跳、收臂增加运动程,再进行弹抖、筋、膜紧起来、关节松下去,增加初速度。”

    “另一方面,在出鞭末态及时‘制动’,让产生的动量传递到手掌,这就是为什么闪电鞭要向外抽了,人体构造限制了肢节的活动范围,如小臂和大臂只能在0~180度范围内活动,这也为收臂提供了充足的制动力量,尽可能减小v。”

    “由此,(v-v)得以最大化。”

    顿了顿,林瑾深有体会地说道:

    “怪不得马老师总是强调,松果痰抖闪电鞭属于杀人技,轻易不能动用!”

    “这连五鞭下去,谁顶得住啊?!”

    神tm杀人技!

    确定不是被你吹出来的?

    一旁的马老师也是以惊奇不已的眼神,看着林瑾。

    估计此时他也在心中惋惜:

    当初怎么就没有邀请到林瑾这一位鬼才,帮他好好地宣传一波呢?!

    “综合以上的科学结论,就是加速——(制动——传递——加速)n——高速,n取决于运动链的肢节数。”

    “最后,林老师在这里也想尝试打一个连五鞭,也请马老师指正!”

    林瑾忽然朝着马老师拱了拱手,神情认真严肃地说道。

    马老师愣了愣,随即点头道:

    “好!年轻人有志气!来!请!”

    林瑾当即站好。

    一边准备,一边开口解释道:

    “五连鞭想要打得好,还得要注意马老师之前所说的三点。”

    “第一,该松的松该紧的紧。讲的就是人体在鞭打时,传递动力矩的过程中还要不断产生新的动力矩,需要让力矩传递出去后有更小的损耗。”

    “第二,丹田发力。丹田发力也就是核心肌群发力,让身体更多的部分参与到鞭打的过程中,增加质量比,从而让‘鞭尾’更加有杀伤力。”

    “第三,三位一体混元劲儿,这讲的就是让手掌、小臂、大臂三个部位,时时刻刻联系在一起,相互配合维持鞭打的姿态!”

    “所以如果想要维持鞭打形态,发力部位的次序千万不能搞混,依次是腿部——髋部——丹田——肩部——肘部——手部,这样更能发挥出六位一体混元劲儿,比三位一体更强!”

    说完。

    林瑾便“啪”的一声开始打鞭了,很快啊!

    ……

    ps:第五十八章被封了……小作者太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