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283章:所谓的体系化生态,直接降维打击(求全订、自订)
    第0283章:所谓的体系化生态,直接降维打击(求全订、自订)

    在石油化工这个领域中,禹城投入的资金,投入的精力相比于其他产业都是最多的。

    其次才是国际贸易,这个他起家发家的产业。

    而对于在国内石化布局的第一步,也不是其他动作。

    很简单,甚至可以称得上大开大合。

    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建立一座远东石化加油站。

    要和夏石化夏石油竞争,首先得入局。

    而目前最快也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全国兴建起属于远东石化自己的加油站。

    而不是成为单纯的炼油厂商,进行储存运输,为夏石油和夏石化提供汽油柴油,为他们打工这种事情禹城不会做,也做不来。

    所以,开设加油站是他的第一步棋。

    而且这加油站开设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加油站是为哪“四三三”个群体服务的?

    汽车、农机,一切用到汽油柴油的机械。

    而禹城手上除了石化产业和农贸产业之外最大的产业是什么?

    奇瑞汽车集团以及远大重工。

    禹城有着汽车野心,有着重机械野心,有着航空野心。

    无论是汽车、还是农机械还是客机、摩托重机车,都需要用到汽油和柴油。

    而如果禹城有了自己的加油站。

    就等于能够利用遍布全国的加油站,和这些产品进行联动。

    甚至于利用加油站推出专属于禹城旗下品牌的利好服务。

    比如说加油优惠、比如洗车保养服务。

    加油站成为奇瑞和远大直属4s店之外的保养点和维修点。

    简单一句话就是,为奇瑞和远大旗下产品提供附加服务。

    可不要小看这些附加服务。

    单单是在远大石化加油站加油优惠这个点,既能促进产品销量,还能拥有一批忠实的客户,具有揽客作用。

    而且所拥有的服务是其他家都没有的,这种独一无二的感觉树立起来,就能增添巨大的吸引力。

    像后世加油站的标配洗车机。

    加油可以享受洗车服务,非常多的汽车车主为了贪图这个服务,特意绕路去到有洗车机的加油站加油。

    还有的加油站给加油的顾客提供小礼品回馈。

    这些小礼品通常都是些纸巾、笔、挂牌之类的小物件,但是就是这些小物件揽了不少回头客。

    所以如果有一家专属为汽车厂商为农机厂商为摩托车厂商提供专属服务的加油站,这个吸引力对于一些想要买车的车主来说是无比巨大的。

    用加油站带动车辆的销量。

    用车辆为加油站提供稳定充足的客源。

    这就是禹城在打造的体系化,产业化生态。

    物流、贸易、重工、机械、实业、制造、石化、科技、金融、银行。

    汽车厂生产出的汽车在全国各地投放,需要庞大的物流网作为支撑。

    而庞大的物流网所需要的交通工具,机械制造、以及各类重工实业进行提供。

    汽车不局限于国内,出口外销就得用上国际贸易的渠道。

    远东、港岛、中东、东南亚都成为其倾销地。

    而石化产业为这些重机械提供能源动力。

    实业、科技为贸易提供产品补充现金流,为产业的进步提供动力。

    金融银行为各行各业提供发展资金,进行存储转运。

    这么多产业在远东旗下银行进行交易存储,带来庞大资金流。

    而各大重工业实业产业则为轻资产贸易资产,提供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这么多产业层层交织,紧密相关,在禹城的控制下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不管是抗风险能力,还是竞争力相比于单一的任意产业同行,都是直接的降维打击。

    面对着这么多优势,其他人怎么斗?

    拿什么斗?

    买你一家的产品,可以在其他领域其他市场获得这么多便利,获得这么多附属价值,我为什么要买其他家的产品。

    这种用体系用产业堆积起来的优势,可以说是无敌的。

    而且付出的成本会在内部相互抵消,几近于无。

    如果说后世某手机厂商打造的生态,是单个产品单个产品连接起来的居家生态的话。

    那么禹城如今打造起来的生态雏形,则是产业链接产业,市场对接市场的跨平台覆盖个人生活一生的生态体系。

    二者之差犹如天地之远,犹如云泥之别.. .......

    毫无疑问,石油化工这个产业就是禹城搭建的这个体系中的绝对核心。

    毕竟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

    国家都是如此,何况是禹城搭建的生态体系。

    所以说,这张许可证对于禹城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很多落子在发展的产业都需要提速了。

    很多还在计划中的产业,也需要进行投资建设了。

    而管理这么大的产业,控制住这艘巨轮。

    光有概念,光有体系不行。

    人才,仍然是最大的关键。

    培养人才,以及建立人才储备池已经迫在眉睫了。

    而人才不是凭空产生的,禹城也没办法等着人才自己送上门,或者说他一个个去到基层去到各家产业去挖掘。

    二十一世纪,或者说数遍历史,放眼全球。

    培养人才,最好的地方是学校。

    选拔人才,最好的方式是考试。

    所以远东国际大学的成立,已经需要提上日程了。

    这家大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是禹城参考了后世华威大学而设计的,专门为培养体系内人才而准备创立。

    简单一句话,各个产业,各家公司在一定岗位以上,想要任职,不仅仅需要能力和业绩,还要达到其岗位的合格标准,进入到这所大学进修,拿到合格证明。

    公司在不断发展,员工5.7也需要不断进步。

    衡量员工进步与否,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只有一个。

    考核!

    这所大学未来的学生,将会遍及禹城名下所有产业中的职工人员,还包括和其产业有合作关系的各家厂商。

    自己进步还不够,还要拉着合作厂商一起进步。

    这才是良序发展。

    从新进员工的入岗培训,到潜力员工有能力员工的晋升准备。

    从升职的必备职业技能,到进修成长的阶段性培训证书考试。

    这所大学,将禹城的所有产业的人才选拔,人才成长都包含在其中。

    没有进步的人,自动剔除。

    有能力的人,不会被埋没。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人才,二十一世纪最不缺的还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