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九十一章坐断东南战未休(十三)
    随着崇祯签署的政令下达之后。

    本就处于紧急运转的朝廷,再次挤出了最后的一点潜力。

    湖广的赈灾要做,沿海防备倭寇的军备也要做,正好这个时候,建奴和蒙古人又想要进攻大明了。

    尽管如今大明在崇祯的手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要想压服周围的所有不安分的势力,还是有些吃力,毕竟连内部的大多数得方,都没有全面的清理,释放出来的潜力也是有限。

    而办理的学校也很多,可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入不敷出。

    要想让大明更进一步,大批的读书识字的人,可不能少。

    孙传庭去往衮州的时候,有一个送行仪式,陆鸿轩去往湖广的时候,却没有这个待遇。

    京师城外。

    王冲站在了一块台阶上,而这样的台阶,在四面的城门都有。

    准确的说,就是需要向那个方向出兵,就在那一个方向的将军台上送行,而这样的将军台以前没有。

    也就现在被列为了一种必须要有的仪式。

    台阶建设的时间并不长。

    事实上,送行孙传庭的台阶,也进行了翻新,全部都是按照最精妙的风水堪舆来建设的,在着方面阚玉树就脱不了身。

    大明是不是没有精通风水堪舆的人才,而是大多数的朝臣们,就是认准了阚玉树。

    “此去边防,凶险难测,务必谨慎行事。”

    崇祯拿过一杯壮行酒。

    佩剑早就给了王冲,卫武军的佩剑和各州的将军佩剑都差不多,就是上面刻画的图案不一样而已。

    毕竟没有了可以刻画的地图,就只刻了正反两面,一龙一凤而已。

    “臣,定当护佑大明,直至千秋万代。”

    王冲严肃的跟着拿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不论吉凶,管他此去刀山火海,哪怕是战死了,他觉得自己也能够护住大明,护住皇上的安全。

    卫武军的本来职责就是护卫京师,护卫皇上。

    可现在大明也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时刻,他也是能够上前冲锋陷阵的。

    心中对京师安全的顾虑也有,却并不太多。

    在他的看法之中,若是皇上在京师遇险了,那么皇上对百姓的那些好,则是养了一群白眼狼。

    “好,去让皇太极和林丹汗看看,咱们大明的男儿可不是任人欺负的。”

    崇祯对关外建奴和蒙古人的关注,从来都没有放松过,这次湖广的地龙翻身,有可能引起关外势力的窥视,心中也是有准备的。

    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两家居然联合在了一起,放下了所有的仇怨,就为了狠狠地打击大明,免得大明再次兴盛起来,让他们没有了栖息之地。

    都是为了给自己的族人争取生存环境。

    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在这么做。

    “臣领命。”

    王冲行了军礼,崇祯也摔碎了酒杯,接着王冲跟上。

    旌旗招展。

    如月星辰的图案,代表着这一支军队的特殊性。

    尘烟滚滚,高台下列队的方阵,迅速的变换着队伍的形状,以急行军的方式向着西边而去。

    很快队伍就隐藏在了烟尘之中,不见其形,也不闻其声。

    队伍已经走得远了。

    “皇上,该回去了。”

    站在另一边瞩目者队伍远去的李长庚,抬头看了看天色,时间还早,可回到道院或者回到皇宫,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京师附近少了卫武军。

    李长庚的底气都有些不足了。

    生怕在王冲离开的这段时间,京师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不是他看不起那些女兵,而是女兵即便训练的再好。

    在这个时代,也是受到歧视的。

    这一点崇祯也知道,奈何现在手上没有一支可用的军队。

    只能勉强让高桂英顶上了。

    “回道院。”

    崇祯看了四周一眼,跟着一起出来的朝臣们,眼中给出的言语,也都是这一句话。

    对于如何保护重要人员。

    高桂英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只是把曾经保护女审计员人换成了京师,乃至于皇上和朝臣们。

    英姿飒爽的女兵,一言不发的站着笔直的身姿,看着确实养眼,就是不知道战斗力如何。

    毕竟到现在这些女兵还没有遇到过一次战斗。

    “现在整个京师的治安,都要靠你了,别给自己压力,做到谨慎细心就好。”

    崇祯停留了一下脚步,给高桂英说了一句。

    实际上,两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皇后和满朝文武,对高桂英掌握兵权还是有很大的意见的,毕竟高桂英的父亲,可是一个绕不过的坎。

    虽然都知道,高桂英已经是皇上的人了。

    可万一呢?

    没有人想要一个万一。

    虽然事端还没有开始,莫须有的罪名已经出现了。

    此刻崇祯也只能自己撑着,不让别人看到他内心的任何一点想法。

    很快,就在女兵的护卫下回到了道院。

    去了皇宫,到底对许多事情的安排隔了一层,不够方便。

    然而再次到了道院的会议室,看了一圈,发现在座的大臣们几乎少了一大半,没有一个闲人,就是剩下没走的,面前也堆了一堆的公文等着处理。

    “大明的公安部要赶快建立起来。”

    崇祯思索了好一会,决定还是要招人。

    如今的巡捕司虽然也在缓慢的壮大,可在许多地方,还是力所不及。

    就连京师,走了卫武军,所有的巡捕们都出动了,也是杯水车薪,更别说其他的县城了。

    “皇上,臣刚刚看洪承畴的奏章,说是边市上有一位数算了得年轻人,对于经济之道也很是有想法,咱们不能把人才都扔在了外面,得想个办法给换回来。”

    李长庚继续翻阅奏章。

    重要的单另放在一边等着皇上批阅,没啥重要的,他自己就能够解决。

    忽然翻到了一封洪承畴上来的奏章,看了一遍,有些稀奇。

    在道院之外,还有遗贤。

    这个可不能放过,如今财政方面就需要这样的人才,他的数算不是很过关,就需要一个数算了得的人来做事。

    而且现在随着各方面的税收上来,复杂的他有时候看到了都得咬笔杆子。

    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找上王盈。

    虽然现在多了一个阚玉树,可在数算方面,还是弱了王盈一头,想要赶上还得要一点时间去钻研。

    “哦!外面还有数算的天才?叫什么名字?想办法换回来,边市那个地方的税收不复杂,放在边市可就屈才了。”

    崇祯也在琢磨着建立一套,好一点的财政系统。

    突地听到有人才,心中还有着一种心想事成的感觉,刚好自己想要什么,就来什么。

    “叫史可法,祥符人,祖籍大兴,是曾经的东林党人,左光斗的弟子。”

    李长庚心里清楚,皇上对东林党很有看法,为了避免皇上事后知道史可法的身份,此次特意点出了史可法的关系网。

    崇祯一呆。

    史可法特知道,只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实在是太有名了。

    只是原本应该在崇祯元年(年)考取进士,进而任西安府推官的,却因为这一次崇祯登基之后,根本就没有举行任何科举。

    也就导致如今的史可法,没有任何机会从科举开始做官。

    可史可法学的应该是儒学啊。

    怎么忽然就会了数算呢?难道其中还发生了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

    呆愣了片刻,恍然回过神来,语气不确定的问道“你确定是叫史可法?”

    李长庚再次仔细的看了看奏章,最后还递给了皇上道“却是叫史可法。”

    “那就把他换回来,先组织一个财政部,暂时担任副部长的职务,干的好了转正,干的不行就换人。”

    崇祯也没有迷信的认为,史可法就真的只会儒学。

    不过是对于一个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证明史可法是忠于朝廷的,崇祯还是要给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职务。

    虽然他的另一个世界,有人说史可法的能力不行。

    可只要忠心,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吗。

    毕竟能够找出一个懂数算的人,在这个时代可是很难的。

    李长庚面有难色,想了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皇上,朝廷现在的人手很少了,再组织一个新的部门,现在的许多工作都没有办法开展起来。”

    “那就让他暂时回来,和你一起整理财政,等到人够了再放出去。”

    崇祯也不是不讲理。

    知道能用的官员稀少,那就不要再添乱子了。

    “是,皇上。”

    李长庚答应下来,就立刻开始写公文调令。

    他实在是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以前李定国在身边的时候,还不觉得,结果那混蛋跑到了衮州,留下他一人在文渊阁当值。

    滋味真的不好受。

    “咱们的学校现在建的也很多了,可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时间还是太紧张了一些。”

    根据一些调查,崇祯心中也明白,那些学子都是还没有完全毕业,就被赶鸭子上架似得放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了地方上。

    暂时来看还能够让朝堂,从上到下的运转起来。

    可长期这样搞,肯定是跟不上时代的。

    好在这些人知道珍惜机会,抽空就学习,勉强还能够顶得住。

    “是紧张了一些,主要是先生不多,要不然还是能够多出一些人才的。”

    如今崇祯对教师的俸禄,可是提高了不少,比当地的一些官员的俸禄都多,只可惜识字的有不少。

    懂得数算的就很稀缺了。

    现在是一个懂数算的先生,一个人带了好几个班级,就这还没有办法缓解教育方面的压力。

    一个四面漏风的大明。

    崇祯修修补补,勉强能够堵住一些缺口,看起来儒生很多,可弟子还是太薄弱了一点。

    大明养士二百年,全部养了一些蛀虫,就没有几个能够用的上的。

    真不知道,当年太祖违和要对这些读书人这么好。

    不但免得田税,还有各种看不到的福利。

    到最后偏偏就是这些人将要把大明给拖垮了,也是没谁了。

    蓟州。

    洪承畴星夜兼程,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冀州军部当中,立刻就下达了全全动员令。

    他需要把一些不重要的地方的兵力,全部都召集起来。

    虽然还不够防守长城一线。

    可作为迟滞敌人进攻的步伐,还是能够做的到的。

    接下来就要看皇上如何取舍了。

    京师外面还有一个卫武军驻守,只要这一支军队压上去,就不怕皇太极和林丹汗能够突破防线。

    精良的火器,只要找准防守的最佳位置。

    绝对能够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孙传庭和卢象升他们在喜峰口,拦截皇太极的队伍,就是证明。

    而且当时,说实在话大明的火枪还没有现在这么技术城市,威力巨大,准确性更高。

    那时能够挡住,现在应该会更加轻松。

    “将军,蓟州知州苏茂相苏大人求见。”

    一名传令兵小跑着走了过来。

    军部外面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进的,苏茂相是蓟州的知州,都是大明的官员,可体系不同,没有谁会理睬的。

    “请他进来。”

    洪承畴现在也需要苏茂相来配合,许多的物资运输,单凭后勤部可来不及全部做完。

    想要让物流转运给分担一点,如今也不可能了。

    湖广赈灾,也是一件大事。

    冀州军部的门外。

    苏茂相早就不是以前的苏茂相了。

    沉稳,睿智,生活早就把他打磨成了一块璞玉,正散发着莹莹毫光。

    在洪承畴快马加鞭的回到蓟州之后,发出了一些军令,苏茂相尽管不清楚当中的内容,可也从细微处看到了冀州的变故。

    所以在处理完了自己手头上的所有公文,立刻就前来找洪承畴。

    两人之前在蓟州就有很深的交情。

    虽然一个是冀州将军,另一个则是戴罪之身,暂代蓟州知州。

    “苏大人,将军有请。”

    传令兵出来之后,就招呼着苏茂相进去。

    几乎所有的军部,内部都是差不多的样子,简单,硬朗,没多少花里胡哨。

    很快就来到了军部的议事厅,洪承畴正站在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看着长城上标记出来的各个缺口。

    “苏大人来了,在等一会,人到齐了就立刻开会。”

    洪承畴扭头看向进门的苏茂相,招呼着坐下。

    “洪将军,还是说说军情如何吧,需要我如何配合?”

    苏茂相如今很务实。

    也没有多少客套,立刻就进入了正题。

    “军情不容乐观,这一次就不是建奴一家想要入关了,而是皇太极和林丹汗联手做出的军势入侵。”

    洪承畴把崇祯的一些词汇,理解的很透彻,他也觉得这样说的话,会更加清晰一些。

    手中的细竹竿指着地图上的长城,画了一条弯曲的线接着道“这次他们不走山海关,而是从蒙古草原上借道,打算向这个位置进军。”

    正说着。

    外面就走进来了一群冀州军部的参谋。

    “将军。”

    一群人行了一个军礼。

    就顺着刚刚听洪承畴说道的一点消息,在议事厅中央的沙盘上,摆上了棋子。

    看地图苏茂相看得并不是很清楚,可落到了沙盘上,就一目了然了。

    (本章完)

    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