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三章 大明猛将常遇春:干就完了!
    常遇春眼前一花,就来到了副本内。

    迅速适应了周围的场景后,常遇春带着手下骑兵找到了前方的李璋。

    “老李,俺的兵就交给你了,俺去会会那完颜宗弼!”

    “老杨,你这是哪儿学的方言?能不能好好说话?”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俺走了!”

    简单的交接完毕,常遇春便单枪匹马的向金兵大营的方向冲去。

    常遇春一边赶路,一边适应着自己的武器和铠甲。

    武器方面,常遇春本来就是用枪的,不需要做过多的调整。

    随便把手上的长枪晃了晃,常遇春就知道,这东西质量差不了。

    长枪这种武器,从制造工艺和制造材料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要么像李存孝的混铁槊杆那样,直接全用金属打造。

    这样的枪杆,舍弃了枪杆的柔韧性,把重量和坚硬拉满,适合于那些天生神力的武将。

    另外一种,则是江湖人常用的木杆枪,也叫白杆枪,腊杆枪等等。

    以特殊的技法,对原木枪杆进行数轮浸泡与晒干,有些类似制造藤甲的工艺流程。

    这种枪杆,柔韧性极强,普通的江湖决斗,也不太容易被砍断,但却不适合上战场。

    最后一种,则是大多数武将们都偏爱的复合枪杆。

    这种复合枪杆,最早发源于春秋时期。

    当时主流车战,士兵们站在战车上,用长兵器攻击敌人。

    这就要求车兵的长杆武器,杆身既不能太硬,以免冲击敌人的时候把自己也伤到了。

    也不能太软,不然随便几下被敌人砍断,车兵就成了摆设。

    如何在兼顾强度的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韧性,便成了各个时代的铸枪大师们毕生寻求的答案。

    符合枪杆发展到了宋代,就基本完成了工艺定型。

    因此,常遇春手上这把复合大枪,虽然材质比起明朝时期差了少许,但整体手感却相差不大。

    除了手上的这杆复合大枪,常遇春身上的铠甲,就没什么特别的了。

    杨再兴同款,先前蒙恬进副本的时候,也是这身锁子甲。

    常遇春没有蒙恬那样的额外任务,他进了副本,唯一的任务就是冲榜!

    视线中,整个金兵大营外,都有一层淡淡的光墙。

    耳边传来提示音,光墙以内,便是副本杀敌的指定区域。

    抬头一看,天空的云层上,出现了巨大的倒计时。

    还有接近一个时辰的时间!

    常遇春握紧手中长枪,义无反顾的冲进了金兵大营!

    迎面而来的,便是之前在副本外反复研究了很多遍的金国铁浮图骑兵。

    有些铁浮图骑兵的战马间,还给拉上了绳子,两两组队,金军管这个叫拐子马。

    这种作战方式,早在秦汉时期的匈奴骑兵就曾经用过。

    据说当年庞统在赤壁搞连环船,也曾借用了这种战术。

    两艘楼船的船尾,用铁链连接起来。

    当东吴的小船从曹魏的楼船之间穿行而过的时候,就会被两艘船之间的铁链给掀翻!

    这拐子马,在大范围的骑兵冲杀步兵时,效果十分显著。

    金国骑兵只需要好好骑马,只需要靠战马之间的绳子不断拖拽,就能把敌人的步兵冲的站都没地方站。

    但是如果敌人只是一个人的时候,拐子马的威力,反而不好显现出来。

    面对铁浮图+拐子马的强势组合,常遇春迅速调整了冲击的方向。

    常遇春手中的长枪,全长一丈二,很常规的骑枪长度。

    但是历来能把这个长度的大枪玩好的武将,基本都是青史留名的幸运枪兵。

    在明清小说中,常遇春的武器,被叫做“虎头湛金枪”!

    而明清小说里,善使虎头湛金枪的,远不止常遇春一人。

    三国演义里的马超,隋唐演义里的秦琼,岳飞传里的高宠,都是配备的这种武器。

    之前也说了,常遇春手上这把枪,只是常规的复合大枪,和演义小说里的神兵利器完全不沾边,但普通的复合大枪,到了常遇春手上,就成了死神索命的镰刀。

    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

    铁浮图脖子上的那层用来防弓箭的软甲,根本无法阻挡常遇春大枪的挺进。

    最先和常遇春接近的这名金国铁浮图骑兵,还没靠近常遇春两米以内,就捂着脖子坠下马来,随后被后续的骑兵踩成肉泥。

    紧接着,常遇春主动放缓马速,让金兵的骑兵从两侧包围上来。

    这是强力武将应对骑兵部队追击的通用做法。

    不怕被包围,就怕被一群骑兵追在身后开弓射箭!

    霍去病打夏侯渊那会儿,曹军还没有马镫这种马战神器,只有夏侯渊能在追击的时候朝霍去病射箭。

    郾城之战的副本在宋代,金国铁浮图里,可是埋伏了不少的弓箭手!

    常遇春主动选择被包围,反而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常十万已经想好了,冲进兵堆里一通乱杀,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五百分。

    五百分后退出副本,根本不需要他担心突围的事儿。

    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