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章 此人不入工部,乃国家之憾!【疯狂爆更求评价票】
    “胡闹!”

    朱棣当即拂袖。

    宴请诸国使臣,此乃国之盛事,正是彰显国威之时。

    在如此盛事中身着软甲,此事若被诸国使臣知晓,必会嘲笑大明皇帝胆小如鼠!

    这些话自然不能直接给朱乐说,朱棣便没好气的说道:“如此盛事,我却身着软甲赴宴,此事若让陛下知道,必然会怪罪。”

    朱乐也知道此话过于突兀,让人难以信服。

    沉思了许久,他选择直言相告:“我觉得此次宴会,会有靖难遗孤行刺!”

    靖难遗孤?

    闻言,朱棣以及朱瞻基同时看向侍女中的孙若微。

    两人不禁想道。

    难道靖难遗孤贼心不死,而朱乐则从孙若微口中得到了消息?

    但让两人诧异的是。

    孙若微同样一脸懵逼,似乎啥也不知道。

    “此事并不难分析。”

    “上次为了行刺皇帝,靖难遗孤大多已入城中。”

    “这些靖难遗孤并非铁板一块,有理智者,自然也有激进者。”

    “激进者见行刺失败,必会密谋下一次行动。”

    “当今陛下自凯旋而归后,已许久没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

    “此次宴请诸国,则是最好的时机!”

    “毕竟那时人员混杂。”

    “而为了照顾诸国使臣的想法,宴会时,守卫不宜过于森严,否则倒让诸国使臣心中惊惧,影响邦交。”

    朱乐仔细分析道。

    当然,这些大部分是因为他开了上帝视角。

    按照原本的剧情走向。

    此次的宴会确有靖难遗孤刺杀。

    而密谋者,正是靖难遗孤中的激进派皇甫云和!

    与孙愚、徐滨等人不同。

    皇甫云和知道“皇爷”便是汉王朱高煦,但并不在乎。

    他早已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只要能够报仇雪恨,就算沦为他人工具,也心甘情愿!

    值得一提的是。

    或许是担心汉王从中阻拦,这次的行动皇甫云和并没有告知。

    若按照正常的剧情发展。

    孙若微不会来到宅院,反而会和朱瞻基结识,最终出现在这次的宴会上,在皇帝遇刺时,正是孙若舍身挡箭,才让朱棣躲过一劫。

    此时蝴蝶效应已产生。

    身在此地的孙若微,自然不可能出现在宴会上,那朱棣的结局又会是什么?

    对于这点,朱乐拿不准。

    但他唯一敢肯定是。

    到时刺客现身,众人护驾。

    马老头若不提前做好准备,则很有可能被殃及池鱼。

    听到朱乐的这番分析,朱棣表情阴晴不定。

    他承认。

    朱乐所说的确有理有据,可能性不低,但始终缺乏证据!

    就因为简单的推断,就让他这个皇帝身着软甲赴宴?若最终无事发生,又让朝臣得知此事,这让他这个皇帝的脸往哪搁?

    “此事我记下了。”朱棣决定先看看情况。

    ……

    ……

    返回宫中。

    此事距离宴会开启还有些时辰,朱棣便传召工部尚书宋礼,以及郑和觐见。

    “皇上万福金安!”两人到来后,同声高呼。

    朱棣没有任何废话的意思。

    当即让太监小鼻涕将刚得到的两幅设计图,交于两人观看,并询问看法。

    宋礼手中的是烟雾弹设计图。

    认真研究了许久后,他终于明白了远离,大呼道:

    “创造此图之人,当真鬼才!尤其是白磷的应用,让属下刮目相看。”

    “你认为,有哪些用处?”朱棣问道。

    “可用于奇袭!如是小规模战争,只要数量足够,亦可成为决胜之宝!”宋礼回应。

    还可以用于战争?

    这朱棣真没想到。

    毕竟两军对峙,基本都是在开阔地。

    就算投掷烟雾弹,也会在瞬间被吹散才对。

    “禀陛下!”

    宋礼连忙解释:“拥有此设计图,完全可以制造更大的烟雾弹。在小规模战争中,若使用恰当,不仅能隐蔽自身,还能剥夺敌方视野。”

    不需要宋礼细说,朱棣瞬间恍然。

    他好歹也是常年征战,自然明白如果是更大的烟雾弹,将会有诸多用处。

    “好!很好!”

    朱棣大喜,当即吩咐工部研究制造。

    宋礼当即领命,又道:“陛下,设计此图之人工艺高超!如今工部人才凋零,依属下之见,当引入工部,作为将匠首!”

    匠首?

    朱棣直接翻了一个白眼。

    让他的大孙,去当工匠?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再者。

    以他对朱乐的了解,就算是内阁学士之位,恐怕朱乐也不为所动,更何况是工匠?

    “荒谬之言!”朱乐直接斥责。

    ???

    莫名其妙挨骂,宋礼一头问号。

    虽心中不解,但他也只能识相闭嘴,同时又在心中感叹道:此人不入工部,乃是国家之憾!

    懒得理会宋礼的复杂表情。

    朱棣又将视线投向,始终在研究福船设计图的郑和。

    原本这福船设计图,同样也应该让工部研究,毕竟大部分船只,都是工部所造。

    但朱棣认为。

    郑和几下西洋,经验颇丰。

    这再加上,其本得就有类似福船的大型“宝船”,见解应该比工部更为透彻。

    时间流逝。

    郑和细细研究设计图,时而沉思,时而恍然,时而又大喊“妙哉”!

    良久后,他双肩发颤,神情激动道:

    “陛下!此设计图让臣看到了,我大明海师驰骋江海,所到之处皆跪地而拜的景象!”

    ..................................................

    继续咬牙爆更!!!!新书,作者菌每日都会努力爆更,也跪求大佬们投一丢丢鲜花评价票月票,还有书评支持!!

    新书期间,数据极其重要,谢谢大佬们!!拜托大佬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