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1章 春州平定
    东门由第一军负责,大将军是花木。北门是第二军负责,大将军是巢敢。西门由第三军负责,大将军是肖龙。

    花木率领第一军最先赶到东门。因为东门离南门相对近,而第一军又是率先进城的。

    东门守军大部分来不及逃跑,他们显然没有了斗志,只好举手投降。不过,也还是跑掉一千人左右。这些人一是离城门近,二是逃跑意志坚决。所以南门跑得快的士兵过来说中央军打进来了,他们便立即开门逃跑。门外反正没有中央军拦住。所以他们就跑成了。

    东门逃跑的守军应该是往东边去,他们最有可能想去鲁州或河州。但估计路上就会被田猛的第二集团军所消灭或俘虏。

    而那些犹犹豫豫的,便错过了逃跑时机。待中央军赶到,再想跑就不行了。只好投降。不投降就得战死。愿意战死的守军将士也有,廖廖数人,影响不了大局,反而是无谓的牺牲。

    西门跑掉的守军相对多一些,共有将近两千人。这是因为肖龙率领的第三军最后进城,赶到西门的时间就晚一些。这让准备逃跑的守军都有充裕的时间逃跑。

    当然从北门逃跑的守军最多,有三千人左右。这是因为往北去是他们所谓的都城辽州城,这样想北去的人就多一些,意志也坚定一些。

    还有一个就是时间因素。巢敢率领第二军虽然比肖龙的第三军先进城,但是从南门跑向北门的守军要多了很多,占绝大多数。这样一来,巢敢的第二军杀向北门,一路上阻碍就多了不少。无论是消灭还是收降追上的春州军,都是需要一些时间。北门离南门又最远,一路上就是杀杀停停,时间耽误不少。

    在三个大将军率领各自军队杀向城门时,苏服与铁旦去哪里了呢?他们去了府衙。

    艺高人胆大!苏服与铁旦两人只带了些亲卫兵,就直接奔向府衙。为了震慑府衙的人,铁旦已经命一个亲兵割下赛班的头颅,带去府衙。

    府衙的人见到一队人马奔来,不是自己的州府军,便情知不妙,都显得很紧张。

    到了近前,铁旦叫那个亲兵把赛班的头颅往府衙门前一丢,大声喝道:“大家听着,赛班已死。如今新皇驾到,你们快快投降!”

    啊,头领已经被杀了?那些捕快与衙役本来看对方人不多,想撕杀一番。但既然头领都打不过他们,捕快与衙役怎么打得过了,那只好投降!

    捕快与衙役便跪下了,其他师爷、幕僚等文人,那就跪得更加快了。他们嘴里喊着:“新皇万岁”“新皇饶命!”

    苏服便对大家说道:“起来吧!只要你们愿意臣服于朕,朕不仅不降罪,还会让你们继续担任以前的职务。”

    大家一听,这才放心下来,也听话地站了起来。“不过,”苏服来了个转折词,让那些原府衙的人又紧张起来,“对于赛班的家人,全部杀无赦!”

    哦,这跟我没关系!原府衙人松了一口气。只有赛班的家人,听到后脸色苍白。

    苏服既然穿越于现代,怎么要对赛班的家人杀无赦呢?这没有办法,毕竟是古代,而且前面在石州城已经这么做了,春州城也得这样,不能厚此薄彼。

    苏服这样做也是一种策略,就是要震慑那些不愿意臣服自己的各州牧,让他们知道不臣服自己的下场。而其他人,苏服既往不咎,甚至保留原职位,这就起到一个离心作用,让不臣服自己的州府军并不会跟中央军死拼。

    苏服让铁旦执行“杀无赦”的命令。上次是叫田猛执行的。

    事实上铁旦并不会把赛班一家人全部杀光,对于大部分女人,还是留了下来。一来做为州牧家的女人,长得都不错,留下来供男人享乐。二来女人在古代多数没有地位,留下来掀不起波浪。上次田猛也是这么做的。

    苏服也是默许他们这样做的。一来将士们不方便带着家属出征,二来纪律上不能强抢民女,骚扰老百姓。但男人们也有男人们的需求,普通士兵那么多人管不过来。元帅、大将军们能够照顾就尽量照顾一下吧。那么用“罪犯”们的女人来满足,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案。同时也减少了杀戮。

    春州城占领后,接下来一个重要事情便是选太守。同上次一样,苏服令全城贴出告示,春州的太守要读书人中挑选,由新皇亲自面试。这一次把时间明确了,就是三日之内。

    同时也贴出了减税的通告,以便增加老百姓对新皇的好感度。

    两个告示一贴,全城百姓果然笑开了颜。又见中央军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自然对新皇打心里地拥护。

    读书人原以为“变天”后,自己没有了入仕途径。哪里想到,入仕途径还有,来得这么快,这么方便,直接去府衙报名应聘就可以了!

    相比在石州,这次来应聘的读书人就多了不少。一是因为注明了时间,有心应聘的人不敢拖拉。二是告示上还说了,石州城也是这么做的,大家相信了它的真实性。

    这一次应聘的人数达到了六十多。苏服对第一个人都进行了认真的面试,最后也是留下五人,并从中指定一人为太守。

    面试需要时间,为此,苏服不得不在春州城比原计划多呆了一天。

    春州总算平定了,苏服率领自己的部队继续北上。这一次是直取完亮所谓的都城辽州城了。

    在苏服率领部队到达辽州城之前,完亮早已经得到了消息。因为春州军有五千人逃到了辽州城。

    本来完亮还可以收更多的春州军士兵,因为苏服把那些俘虏的士兵都放了,他们其实是不是回家,苏服并没有去关心。那么,被释放的俘虏道理上也可以选择去辽州。

    但是没人这么选择。这就是完亮对待俘虏的态度问题。原来完亮对于被俘虏过的士兵再回来,他是不信任的,当作奸细或叛徒处死。先前被遣散的一万鹿州军中,就有一些人没有回家,而是北上去了辽州城。结果被完亮全部处死。这样的态度,谁还会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