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章 将太史慈的寡母和乡邻,都迁徙去东海!
    “去东海?”

    “这是何故?”

    太史夫人没有怀疑荀牧的用心,而是直接询问缘由,显然对荀牧已经非常的信任。

    “太史夫人,如今青州,州牧是田楷。”

    “而田楷此人,是公孙瓒的人。”

    “在这之前,袁绍也派遣了臧洪,想要掌控青州。”

    “袁绍和公孙瓒之间,必有一战,青州已经成了两边角逐之地。”

    “将太史夫人留在东莱,我不放心!”

    “去了东海,我才能确保太史夫人,不会被青州的战乱波及!”

    荀牧语气诚恳。

    太史夫人是一定要迁徙去东海的。

    对于太史慈这样注重孝义的在野武将。

    只有对其家人施以恩惠,确保其家人的生命安全,才能让太史慈真正的效力。

    而这。

    跟荀牧的迁徙五万黄巾去东海的计划,不谋而合。

    今后的东海。

    将会成为刘备麾下将校的家眷,最安全的地方!

    即便偶尔战术上有失利。

    只要东海还在,刘备就不会输!

    更不会仓皇而逃!

    “这....”

    太史夫人犹豫片刻,有些疑惑:“荀先生,为何子义不曾告诉我这些?”

    荀牧扫了一眼在院中忙活的太史慈,轻笑一声:“并非我小看子义,只不过术业有专攻!武将斩将夺旗,谋士运筹决算,子义不敢让太史夫人去东海,是担心我主刘备,不能在徐州立足,牵连了太史夫人。”

    “但我担忧的,则是太史夫人身边无人照料,且不提兵灾匪祸,有个病痛意外,都可能让太史夫人蒙难。”

    “至于我主刘备,能否在徐州立足,这反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

    “若不能在徐州立足,我又何必将这五万黄巾,迁徙去东海,替人做嫁衣吗?”

    荀牧的笃定自信,打消了太史夫人的疑惑。

    太史夫人不傻,也听明白了荀牧的话中含义。

    “荀先生,以你之才,竟然甘愿投效那个平原令刘备,想必这刘备,必有过人之处。”

    “子义的性格,我非常了解,他一向看重的,是扬州的刘繇,想去刘繇处建功立业。”

    “但刘繇未必看得上子义,我虽然有心想劝,但又不能让子义委屈。”

    “荀先生,你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待会儿,我会主动跟子义说,要去东海。”

    荀牧大喜。

    太史夫人愿意主动跟太史慈提出去东海,自然再好不过了。

    “太史夫人,深明大义,荀牧佩服!”

    “院里那几个小童,我颇为欣赏,若太史夫人能说服乡邻跟随,可一并前往东海!”

    太史夫人吃了一惊:“荀先生,你愿意让她们也去东海?”

    荀牧笑道:“子义要随军,太史夫人身边,若没几个熟悉的人,岂不是显得孤单?我听那几个小童谈话,这几个乡邻,跟太史夫人关系挺好,能一起去,自然最好!”

    太史夫人大喜:“荀先生,她们都是苦命人,家中男人因为战乱而杳无音信,孤儿寡母的相互扶持,若能去东海,不仅有个伴儿,也是报答了这几年对我的照顾。”

    有了太史夫人的承诺。

    接下来的事,就变得轻松多了。

    有了太史夫人的配合,院子里的孤儿寡母,全都答应了荀牧的邀请,迁徙去东海。

    太史慈虽然觉察到了不对。

    但也没有反驳。

    毕竟。

    荀牧的理由很充分。

    父母住,不远游。

    你太史慈要建功立业,追求梦想,就要将寡母留在东莱受苦?

    再加上太史夫人的配合。

    以及荀牧邀请其他几个孤儿寡母一同迁徙去东海。

    太史慈那反驳的心思,就变得更淡了!

    “荀军师办事,滴水不漏。”

    “虽然猜到荀军师来东海,是想让我不会背弃刘备而去投奔刘繇。”

    “但荀军师所考虑的,又都是为了能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我这个当儿子的,都没考虑到这么周全!”

    “况且,母亲对荀军师非常欣赏,如此恩义,比之前的孔融更胜一筹。”

    “罢了!且看刘备能不能成事,若有危险,我拼着命也要护住母亲周全!”

    荀牧调出了太史慈的动态,对太史慈的想法,已经知悉。

    虽然有心算计太史慈。

    但荀牧无愧于心。

    身为谋士,若不会算计,还当什么谋士?

    更何况。

    荀牧的算计,都不是什么下三滥的手段。

    “乱世之中,没有人能真正独善其身,不被算计。”

    “很快,你们就能明白,有我荀牧在的阵营,就是这乱世中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