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为大夏争生存,何其荣光(求订阅
    第一百四十三章 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为大夏争生存,何其荣光(求订阅

    天府市的市郊区,林阎有些怔楞的望着那满箱的遗书。

    将魂???

    要知道,将魂和一般的战魂,有十分明显的区分。

    就像张敬之,谢应之他们,身上会有文曲星魁星映照一样。

    能成为将魂的幽魂厉鬼。

    一般都会有武曲星映照。

    不仅如此,能成为将魂者,一般大忠大勇,还需要战死之时,执念不灭,如当年的岳飞,岳武穆……

    被召回之前,还想着……靖康耻,尤未雪……

    当年的大夏,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将魂???

    朱元璋看着有些震撼的林阎,讪笑两声。

    “很吃惊吗?”

    “还是你小瞧了当年的大夏。”

    “大夏当年虽然积弱积贫,但是毕竟有数千年的底蕴。”

    “一些财阀地主,家里存着的银子,足够让他们的子嗣读书,知荣辱,晓得何为家,何为国,他们去了专门培养士官的学校读书,自然想要报国,他们中,很多当年,都是一腔热血的少年郎。”

    “他们中,还有些,当年在国外读书的,但是大夏出了事,也一股脑的全都跑了回来……但是跑回来也没什么大用,依旧是战死。”

    “他们比那些普通的赤魂,懂的更多,很多赤魂,只想着要拼掉自己的命就够了,但是能成为将魂者,要把所有人的命,都计算的干净,包括自己的,怎么多守住城池或者阵地一分钟,最后把自己的命也要搭进去。”

    “他们是一支部队的魂……对了,当年的天府军,死了24个将军,其中有14个将军,是出了天府州的那一年,就战死沙场!”

    “那一年,大夏无法想象的绝望……”

    林阎望着那些遗书,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么多的将魂,依旧……无力回天吗?”

    朱元璋回头瞥了林阎一眼。

    “岂止是无力回天?”

    “当年有个叫钱三穆的读书人,编纂写了《大夏史大纲》,他写这个并不是为了写教科书,而是留着亡国以后教育后代,再建大夏用的!”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一个准工业的国度,对一个农业国度全面碾压的943欺辱。”

    “你可能很难明白这句描述的含义,就这么跟你讲吧……”

    “当年我游荡各地……见过各种惨烈的战斗!”

    “西北那边,当年有一只部队,关家隘,是那支部队,槟工厂的藏匿地,倭奴收到了情报,动用了5百人,聚集在关家隘外,而那只部队,为了守住工厂,调集了8个主力团,超过2万人,将倭奴的5百人,围困在隘口。”

    “嘿嘿,2万打5百——兵力40倍的差距……从纸面实力来看,应该能很轻松地歼灭这股倭奴。”

    “但是,战斗打响之后,他们对那只倭奴发起总攻,连续打了两天两夜,都没有啃下来倭奴的阵地,担任主攻几个团更是损失惨重。”

    “你猜最后如何……第三天,倭奴那边,来了1千5百多人的增援部队,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逼近关家隘。”

    “那只山中部队无奈撤军。”

    “他们消灭了倭奴快4百人吧,但是他们自己却伤亡了几千人!几个主攻团基本都被打残了!”

    ……

    “而这样的战斗,在当年的大夏比比皆是。”

    “最绝望的是什么……就是发现自己去死,也无法争取胜利。”

    “明珠江畔大战后期,大夏部队付出巨大牺牲,依旧无法把倭奴赶出明珠市,为了扭转战局,大夏组织了十个团三万人在大场向倭奴发动决死的反击!”

    “天府部队的贰零部队,就是在那场战斗中,打的就剩下六百人!”

    “无数的大夏少年,前仆后继,不可谓不忠勇,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攻破倭奴,最后不得不放弃明珠市……”

    “此战,参战的是大夏的精锐,打了足足四天,大夏的部队在对方的火力面前损失惨重,少量冲进敌阵的大夏儿郎,也在肉搏中战死,至此明珠战场,再次转入收势……”

    “而后江南各地纷纷失陷……金陵……惨遭屠戮,就是你之前见过的,那产生了三十四万的怨魂的金陵!”

    林阎的身体僵在那里。

    朱元璋明明只是寥寥几句话,却压得林阎几乎无法呼吸。

    那位曾经一生戎马的大明帝皇,此刻干脆的坐在了地上,声音嘶哑。

    “那个时候,大夏的所有部队,都是绝望的。”

    “仗打了两年,大片国土沦陷,依然没见到胜利的曙光,有个姓张的士官说:仗打成这样,为将的人的都得死。而后在南瓜口殉国,他相信大夏是不会灭亡的,可是胜利,又在何方?”

    “当年报社的记者采访一个无名的士官,他自愿去组织抗敌的队伍,记者问他:战斗胜利了,你准备做什么呢。士官回答:那时候我已经死了,这场战争中军伍大概都要死的。”

    “当年的那场仗,就是这么残酷,无数的人知道自己必须去牺牲,却还是会打败仗、丢失国土。无论谁,都是会绝望的。”

    “懂的越多,越绝望,了解的越多,越绝望……”

    “然而绝望到毅然去死的人,大夏从来都不缺,正是这些绝望的人,为这个大夏带来了胜利的希望。”

    朱元璋没有再说话,只是把那个黑箱子,拉了过来,拉到了林阎的脚下。

    林阎缓缓蹲下身。

    他小心的翻越着那黑箱子里的信……

    张心怡小心的跑过来,她先是小心的望了一眼朱元璋,在看见那位朱老爷子,淡漠的点了点头后,才举着手机,望向那些遗书。

    放在最上面的遗书,落款叫胡连,有些陌生的名字……但是按照朱元璋的说法,这也是一位将军。

    他落款留下的信一共有五封……

    都是诀别信!!!

    第一封是给他父亲的……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碑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也足慰……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

    第二封信,是给他妻子的……

    “我今奉命担任石碑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诸子长大成人,仍以从戎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

    “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

    林阎深呼一口气,继续往下翻越……

    下一封新的落款,叫古失量!

    “余献身大夏,念年于兹,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大夏,兹奉令守卫铜门,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兄弟同胞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以保国土。”

    “余廉洁自持,不事产业,望余妻刻苦自持、节俭生活,善待翁姑,抚育儿女,使余女子得以教养成材,以继余志。”

    再往下,楚玉怀……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大夏争战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其他部队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

    “若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再往下……郝梦一。

    “余受命北上抗敌,国既付以重任,视我实不薄,故余亦决不借一死以殉国,以求大夏生存。此次抗敌,誓当以沙场为归宿。”

    “余自武宁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敌乃大夏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大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

    “我即牺牲后,只要大夏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别无所念……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

    “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士卒者为家国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书与纫秋贤内助,拙夫龄字。双十节于忻口。”

    林阎的手开始发抖。

    但是他继续往下翻越……

    下一封新的落款是

    方正,绝笔!

    “满弟:近未得你信,甚念想。身体好。我部现已编为11预备师,师长为前部队长官。我已调充团副,部队即开明珠参战,吾素志已达。此去当与敌一争高下,试看倭奴凶焰到几时!”

    “吾兄弟或将从此永别,此无丝毫悲虑,为国,为大夏争生存,真大荣幸!家事弟当负以后完全责任,吾无积蓄,妻儿生活当有累于汝等者,此余恨事耳。”

    “到明珠后当有信告,吾体近转健,毋为虑。手此,顺叩!”

    “安好!”

    “兄学方正启十月廿八日!”

    ……

    张心怡此刻只是拍着那些信,就已经泣不成声。

    林阎那里努力稳住心神,还在继续翻越……

    他最后看到的信件,信件上娟秀的小字……

    “萍舟吾兄:九日示悉,昨日上函谅达。明珠之战两月,敌寇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战亦持续……”

    “弟十年来饱尝忧患。一般社会人情事故,影响于个人人生观,认识极为清楚。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

    ……

    后面的信件更多。

    但是林阎没有再去翻……

    他忽然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勇气,把这些遗书……全都看完。

    他觉得心头一口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

    朱元璋静默的望着这一幕。

    “这些人,我都曾见过,有的还一起吃过饭,喝过酒……他们都很敬重我,或许察觉到我不是普通人,所以都喜欢把遗书交给我,让我替他们送达给他们的家人。”

    “我都……做到了。”

    “只是有一些,我送去时,他们的家人也都已经死绝。”

    “我把这些遗书,抄录了一部分,为的是,战火绵延,或者他们的后人保管不周的话,这些遗书,后世之人,都无法看见。”

    “当年还有很多人,不会写字,没有遗书……或是连遗书都没来得及写……就已经战死!”

    “按照当年我游访各地,观察的云龙之气,当年大夏的将魂,至少超过一千名……”

    “那个战死在缅佛国的戴天澜,也算一个……”

    “而我找到的将魂,不过二百余个……都在这万人坑下!”

    “其他的战魂,不知所踪,或许也有和我一般的帝皇,收留了他们也不一定……”

    朱元璋的声音幽幽的。

    他此刻,只是扭头望向林阎。

    他抬手,指向不远处的大坑。

    “那些将魂,就在这下面。”

    “下一批出来,就是他们。”

    “他们每个人,都代表千军万马,代表一场死战……”

    “我虽然看不起大清,更看不起那所谓的黄金年代!”

    “但是这些崽种,就算是我在他们的位置,也很难比他们做的更好。”

    “但是他们和天府部队的赤魂们一样……被困在死战的幻象里,我一开始的方向,或许就错了,我只想着把他们镇压在这万人坑里,把他们当做厉鬼。”

    “可却忘了,他们也不过是一群一腔孤勇,为大夏死战的魂魄。”

    “也许朕……真的错了。”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鬼差,也让他们也安息吧。”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英雄永垂不朽!”

    林阎深呼一口气!

    他把手里的遗书,小心的放好,随后吐出一口浊气。

    “我来……就是为了做这些事的!”

    “英雄,就应该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