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曰改制,二曰开海!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曰改制,二曰开海!

    第二日,早朝之后,赵彻跟着始皇帝回到了寝宫。

    赵彻全然接受了始皇帝让自己处理政务的要求,同时昨日回去,他也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全部整理了一遍。

    此刻觐见始皇帝,他决定把一切都说出来。

    赵彻不打算继续维持如今大秦的政治生态,而且此刻始皇帝还健在,而且始皇帝和赵彻,并没有什么隔阂。

    所以现在赵彻的打算是,自己所有的想法,都能跟始皇帝先行商议。

    毕竟在当皇帝这个事情上,如今的始皇帝,还是要比赵彻强了太多了。

    始皇帝的一个建议和一个疑问,说不定能让赵彻把之前想不通,或者想错的事情,全部打通。

    这一定尤其重要,就如同之前始皇帝所说的。

    有很多错误,皇帝不能犯,但现在的赵彻,还能犯。

    于是这一次见到始皇帝,把这个事情彻底定下之后。

    赵彻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开口询问始皇帝,自己是不是必须要延续旧治。

    此言一出,始皇帝也是陷入了沉思。

    赵彻是在始皇帝手下长大的,对于赵彻的思维,从小始皇帝就见过了不少。

    所以始皇帝知道赵彻,其实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而事实也很多次证明过了,赵彻15的想法可能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不靠谱。

    那也只是因为那个时候,他的年纪还笑,考虑事情不够全面,所以想法稚嫩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而赵彻的想法,只要稍加打磨,再周全一下,往往都会是很不错的点子。

    大秦现在很多已经用到了民间普及开的好东西,来源都是赵彻的异想天开。

    再者始皇帝想要看到大秦未来的国君,也不该是一个只会言听计从的混子。

    所以始皇帝对于此刻赵彻所说的话,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这一点,他不会反对,但也不会马上认同。

    始皇帝也需要先听赵彻之言,再做打算。

    于是始皇帝也开始询问这赵彻,如果赵彻不打算延续旧治,那他又当如何新?

    赵彻听闻此言,也知道有戏。

    其实在提出来之前,赵彻心中也有了不少的把握,原因也很简单。

    这么多年来,赵彻所表现的,就是一个不守旧的人。

    而所有不守旧的行为,带来的结果,都是好的结果。

    虽说他没有刻意以此来说事,但赵彻知道,这些事情对始皇帝的影响,是一直都有的。

    这么多来,始皇帝潜移默化的受到不少的影响,此刻他提出想法,始皇帝应该会有兴趣。

    而事实,也果真如此。

    于是赵彻不再有所顾忌,直接提出两点。

    一则改制!

    二则开海!

    开海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在这个年代,海上的资源,简直多的不能再多。

    而且也没有什么限制,谁捡到就是谁的。

    只是这个时代,没有了徐福出海,大秦开海,可以一点经验都没有。

    也因此,包括始皇帝在内的大秦所有人,都不了解海上有什么好东西。

    因为没有受过福利,自然不会觉得好。

    也因为没有受过福利,基本上所有人,对海上也没有什么兴趣。

    地上的物资,已经是应有尽有,身为天下最有权势之人的始皇帝。

    想要的一切,都能轻松得到,对于他而言,开海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必要。

    但赵彻却是明白,大海就意味着财富。

    而说到底,一个国家想要国泰民安,想要持续稳定,最重要的,也就是生产力。

    有了海上的

    .。

    那诸多物资,那大秦的百姓,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百姓的生活好了,那其它的一切,才能随着一同好起来。

    一个王朝,是有自己的宿命周期的,有的长,有的短。

    想要打破这样的局面,财富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未来到海上去掠夺财务,几乎可以说是必经的一步。

    这个事情,赵彻一定是要贯彻下去,亲自去做的。

    大秦的制度,在这个时代而言,不算是落后的制度。

    但对于穿越而来的赵彻而言,那就不一样了,对于治国的制度,大秦所用的,太落后了。

    但赵彻也知道,一个制度之所以先进,不是因为这个制度有多好,而是因为时候好。

    每一个制度的诞生,之前都有无数个类似制度意向的铺垫。

    这样的铺垫,需要太多的时间了。

    就如同之前的科举制度,赵彻在提出之前,也是想过很多很多。

    科举制度之所以能用那么多年,本身的优秀自然不用多说,但那是经过了太多太多的沉淀,才能成型的。

    如今的大秦,贵族阶级依旧是最中间的力量。

    科举制度直接伤害的,就是贵胄和权臣氏族。

    这些最有力量的人如果说一同站出来反对,那科举制度,没有一点成功的可能。

    也就是因为始皇帝的威严太甚,还有王家,蒙家孟西白三族,为了之处赵彻,甘愿放弃自己的利益,鼎力支持赵彻。

    这才让赵彻的提议,有了成功的可能。

    即便如此,赵彻提出的科举,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清那种完善的科举。

    还是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贵族阶级和百家弟子的科举。

    只有让更多贫寒阶级,慢慢成为主流,那真正的科举,也才能实行。

    此刻改制,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可能把一整个制度都搬过来用。

    必须要考虑到大秦如今的国情才行。

    对于大秦的国情,赵彻恐怕是最为清楚的一个人了,甚至比始皇帝还要了解。

    毕竟他在上帝视角,了解过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

    大秦并非不强,但终究还是太过短暂,这不是谁的错,后世有言论说如果是秦二世太过废物,实际上这也是以结果论了。

    赵彻不知道大秦的覆灭究竟是什么原因,但他知道,如何能让一个王朝,尽可能长的稳定下去。

    资源,核心还是资源。

    特别是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改朝换代,都是民不聊生开始的。

    不管是什么时代,只要是百姓都活不下去去313了,那一定会有叛乱发生。

    这是大势,也是定势。

    所以只要能解决这个难题,那其他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百姓能够好好生活下去了,那再来,就是下一个问题,社会类型的转变。

    而这,也是同样需要积累的。

    赵彻说的这些,始皇帝也都赞同,只是他还是搞不清楚,这跟开海有什么关系。

    每一个皇帝,也都在致力于改善百姓的生活,一直以来赵彻做的也都很不错。

    只是始皇帝不解,为什么非得要开海才行。

    赵彻对此也不能说太多关于海上的事情,他在这个时代,也是没有出过海的人。

    如果对海上的一切,表现得太过了解,这其中就有问题了。

    别人能不能看出来不一定,始皇帝是肯定会发现有猫腻。

    赵彻不想给自己招惹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反正现在只需要把这个概念提出来,至于之后的事情,下海了再说就是。

    昨日回去的时候,赵彻就已经把此事厘清了,他也料到了始皇帝的反应。

    所以此刻他看到了始皇帝对于他提出的开海一事并不是很感兴趣,赵彻也不在意。

    而是继续说着他的另一个想法。

    “开海之事,也只是我的一个想法,海上有什么,我也并并不清楚,只是我想勘验天下,多了解一些。”

    对于赵彻所说之事,始皇帝也是确实不感兴趣,对于赵彻的说法,说皇帝也不置可否。

    赵彻知道,开海这个话题,到这里结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