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四章:灭国之因,并非昭宗!
    看到李渊有意考量自己。

    李世民态度沉稳的说道:

    “从现在看来,宦官权利过大。”

    “一个皇帝上位,竟需要依靠宦官的权势。”

    “先杜绝以后宦官掌权的可能。”

    登基称帝三年。

    李世民就已经颇为具备帝王的气度和威严。

    就算李渊一直用挑剔眼光看待李世民。

    却也不得不承认。

    如果单论才能,两个李建成都比不过。

    但李渊的心中依旧有怨。

    李世民继续分析道:

    “不过从现在视频所展现的内容来看。”

    “真正令大唐走向灭亡的,或许并不是昭宗。”

    李渊下意识的反驳道:

    “怎么可能不是昭宗?”

    “在三天前播放的昭宗预告上不是写了么。”

    “就是因为昭宗坐视朱温做大。”

    “才导致朱温奸贼把控朝堂,弑君篡位。”

    “这难道不是昭宗导致的么?”

    李世民不卑不亢的回应道:

    “昭宗刚一即位,就爆发了农民起义。”

    “可见,农民起义的原因并不在昭宗的身上。”

    “至于父皇所说的朱温。”

    “从盘点哀帝的视频看来。”

    “朱温的所作所为,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乱世枭雄。”

    “如果没有朱温,可能还会出现杨温,张温,李温……”

    “朱温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种人每个时代都会出现。”

    “要是随随便便出现朱温这样一个人物,大唐就会灭亡,那大唐也该灭亡了。”

    “就说如今我大唐的那些开国功臣。”

    “他们随随便便一个人的能力,不管是智商计谋,还是骁勇善战,他们都要远超朱温!”

    “但我大唐如今依旧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所以,昭宗有坐视朱温崛起之过。”

    “亡国之因,还是要再继续往前代的帝王身上推。”

    李渊指着李世民,身体有些颤抖。

    “这……”

    “你……”

    李渊被李世民条理清晰的分析,辨别的哑口无言。

    想要动怒,但是又顾忌史官之言论。

    害怕史官把自己气量之小的事情记在史册上面。

    毕竟。

    现在皇帝可是李世民。

    他的命令,史官是不可能听的。

    尴尬的李渊只好问向一旁的李承乾。

    “乾儿,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不管是李渊还是李世民。

    都已经把李承乾当成了大唐的第三个皇帝。

    在位时间长达三十二年的唐高宗。

    所以都有些重视李承乾。

    其实在知道自己要来太极宫。

    李承乾在暗喜的同时,也做足了功课。

    “儿臣认同父皇的话,昭宗并非真正的亡国之君。”

    李世民轻轻点头,也提问道:

    “那你认为会是哪个帝王?”

    李承乾严肃的说道:

    “儿臣认为是唐僖宗。”

    “谥号可以起错,但是庙号绝对不可能起错。”

    “相比于昭宗,僖宗的贬义更加重一些。”

    “僖宗——昏庸腐朽!”

    “所以儿臣以为,僖宗才是真正的亡国之君。”

    看到李承乾准备充分,条理清晰。

    李世民的脸上久违的露出笑容。

    “乾儿分析的不错。”

    看到自己得到父皇夸奖,李承乾表面微笑,心中实则异常高兴。

    由于自己是嫡长子。

    虽然父皇平时最疼爱自己。

    但相应的,父皇有时候对自己的态度也异常严格。

    尤其是在这种关于政事之上。

    李渊也附和的点头。

    就算他不喜欢李承乾。

    但也不得不承认,李承乾分析的很有道理。

    ……

    魏征府。

    程咬金放下手中的葡萄哈哈大笑道:

    “哈哈,刚一登基就农民起义。”

    “按老程要赢了!”

    魏征没有说话。

    只是眼底有些郁闷。

    他和李渊不一样。

    他平时是最理智却冷静的。

    他无法想李渊一样狡辩,拿朱温的事情当做理由和借口。

    以朱温的那点能力。

    放到隋朝末年,就算是程咬金都能轻松的灭掉他。

    心情烦闷的魏征继续看向视频。

    熟悉的男声再次响起。

    【昭宗知道自己是因为宦官的权利过大而继位,所以对宦官的权利最忌惮。】

    【明面上,昭宗对宦官杨复恭异常尊敬,但是暗地里却一直在思考,如何瓦解宦官的权利。】

    【昭宗舅舅想出任节度使,被杨复恭阻挠杀害,昭宗得知后,对杨复恭更加痛恨,并下定决心将之铲除。】

    【经过一年持续不断的争斗,杨复恭被活捉,当即斩首。】

    【至此,昭宗初步掌握了权力,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专权的现象,使宦官势力第一次遭受重创。】

    【然而,一个更令昭宗头疼的问题,又摆在了昭宗的面前。】

    熟悉的男声一落。

    画面一转。

    皇宫内。

    昭宗坐在龙椅上,手把手拉着宦官杨复恭的手,亲切的说道:

    “如果没有老师,朕根本就当不成这个帝王。”

    “以后老师有什么要求,尽管和朕提,朕一定全力办到!”

    杨复恭对李晔的态度非常的满意。

    但依旧装模作样的跪在地上。

    “陛下既然已经登基。”

    “那就是是九五之尊,以后切勿称小的为老师了!”

    “但陛下要记住,小的才是陛下最值得信任的人!”

    李晔扶起杨复恭,感激涕零的说道。

    “朕省得。”

    “朕省得!”

    但是杨复恭并没有看到,李晔的眼里却满是冷静。

    ......

    之前秦始皇杀白起疏忽了,哈哈...见谅,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