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三章重整京营以备将来
    朱由校站在高台上,检阅着面前整齐站立的六万京营,心中满意不少,自从将御马监兵马初步整训成后,朱由校就将精力投到了京营上。

    如今的京营人数少了不少,实力确增加了许多。以前号称二十万兵马的京营,经过剔除空饷,淘汰老弱,只留下了三万,又招收三万老实巴交的良家子,凑足了现在的六万人马,经过初步训练,朱由校对于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不满意的地方,朱由校感觉数量还是太少了,不说恢复京营的巅峰盛况,按朱由校的估计,最少要有十万精锐京营才勉强够用。

    可惜,大明不缺人,确缺粮饷,或者说皇帝缺少粮饷。朱由校虽然想要将京营初步扩充到十万人马,没有那么多钱粮。

    要不是先前砍了一批大臣官员,抄了一批家,别说京营了,连御马监兵马可能都没有钱粮训练。

    要是时间充足,朱由校不介意慢慢来,可惜时间不等人,历史没有大变的话,要不了多长时间,陕北就会发生民乱,然后东北建奴也会不时绕道蛮鞑入侵。中原流寇,东北建奴,就像约定好了一样,让大明官兵疲于奔命,在围剿流寇与进京勤王之间来回奔波,生生耗尽了大明元气。

    对于向陕北赋灾,减少民乱,朱由校根本不报希望,钱粮下拨的再多,计划做的再好,也是要人执行的,而大明这些文官,朱由校已经不报希望了,文官中不能说没一个好的,但是大部分都是随大流,不管什么钱粮,刚出京师就能少三层,千里迢迢,到了陕北,还能剩下多少,只有天知道,更别说到民众的手中了,有多少钱粮也填不满漂没两字。

    朱由校的计划是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手里最少也要掌握一支足够忠诚,精锐,数目不小的兵马,才能让自己有翻盘的可能。而眼前的这批人马,就是自己的希望。

    海大富海公公走了过来,轻声的禀到,“陛下,诸位阁老求见。”海大富海公公正是这段时间朱由校兑换出来的人物,如今的海大富还不是不停的咳绍,眼睛又瞎了的海公公,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一身武功非同小可,化骨绵掌中者立毙。

    “继续训练。”朱由校交代了句,就带着海大富回了南苑,至于皇宫,朱由校短期是不打算回去住了,在哪个四处漏风的皇城中,朱由校没有一点安全感,虽然自己的武功已经很高,可世上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人死的无声无息。

    南苑

    “平身,给几位阁老搬椅子来。”朱由校吩咐。

    “谢陛下。”几位阁老坐下。

    “内阁事务繁忙,几位阁老不在内阁处理事情,怎么有空到朕这里来?”朱由校明知顾问,早就收到厂卫消息的朱由校,大约知道内阁联袂过来的原因。

    “禀陛下,内阁今日收到急件,淮城地方奏称,漕运总督李三才失踪,一来,漕运总督失踪,影响甚大,二来,对于是否立刻亲信选任漕运总督,内阁不能决,特请陛下圣裁。”首辅黄立极道。

    “漕运总督为何会失踪?”朱由校问道。

    “禀陛下,漕运总督是在前往御马监南下兵马驻地,遭到御马监兵马攻击,兵荒马乱中失踪的。”阁老丁绍轼回道。

    “哦,是这样?”朱由校问道。

    “是。”明知道皇帝可能已经知道事情的经过,丁阁老也只有硬着头皮回答。不能说丁阁老说的说错,只不过没有将事情的经过说全。

    “漕运总督李三才为什么去御马监南下兵马驻地,又为什么遭到攻击?”朱由校追问。

    “陛下,现在当前应当设法寻找李总督,同时挑选新的漕运总督,来掌管漕运,漕粮事关京师稳定,北方稳定,不可轻心。”顾秉谦试图转移话题。

    “新的漕运总督要选,漕运总督失踪不可不差。”朱由校说道。

    几位阁老对视一眼,都感觉无奈,果然陛下已经先收到了消息,没办法糊弄过去,想想也是,两厂一卫中的两位厂公都在,事情的经过陛下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朕想问问,这位李总督到底想要干什么,半夜带兵靠近朕的御马监兵马驻地,想要干什么,漕标标营号称淮扬精锐,不过一阵排枪,就溃败,他李三才身为漕运总督,还能干什么,平时又做了什么?难道李三才的眼中只有银子,就看不到别的呢吗?”朱由校怒问。

    “陛下,李总督毕竟是地方大员,请陛下慎言。”别人不敢说,作为帝师,孙阁老当仁不让。

    “他自己做出来的事,还要朕慎言,要是每一个地方大员,都学李三才,这天下还能好吗?”朱由校道。

    “陛下。”孙承宗还要在劝。

    “阁老不必再说,海公公,你去,将关于李三才的存档取来,给几位阁老过目。”朱由校吩咐道。

    “是。”海大富应命,走了出去。

    孙阁老望着海大富的背影,眼睛缩了缩,这位也是皇帝暗中培养的人手吗?陛下越来越信重内延,可不是好事。

    海大富回来后,将一叠密档记录第给了几位阁老。

    “漕运总督李三才,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