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六章 这味道太熟悉了!(求鲜花,求评价票!)
    御膳房。

    公子立开始照着竹简上的配方开始捣鼓大秦版的老坛酸菜方便面。

    老坛酸菜方便面,顾名思义,口味以酸菜为主。

    酸菜,古时,被称作菹。

    四千五百年前,汉人祖先就用白菜或者芥菜等原料腌渍。

    成品之后,取部分酸菜和肉一起炖,这样可以解腻,开胃,消食。

    古人的生活条件远远不如现代人,但是,在吃的方面,他们钻研的精神不逊色现代人。

    如今风靡饭摊、中高端饭店的招牌菜,酸菜鱼的灵感来源,也是来自于这道中华民族瑰宝,菹。

    “酸菜:清水,盐巴,辣椒,醪糟,生姜,麦芽糖,芥菜!”公子立嘴里咕哝着。

    这份配料已经是根据大秦现有食材而改良,自然,味道和现代版老坛酸菜有所差异!

    心中燃起对食物的强烈欲望的公子,显然顾不上那么多了!

    动手吧!

    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公子立想到一个致命问题。

    这酸菜可是得腌制上三十日才能出坛!

    这样一来,明早的方便面岂不是成不了泡影?!

    自己可是口口声声让这帮大臣明早空腹上早朝的!

    这、这、这可咋整呢?

    公子立思索一番,那只能找些现成的酸菜来了!

    “这御膳房里好像是不怎么吃酸菜?”他嘟囔着。

    他将身边的炊工拉了过来,“你去宫外给我弄点菹过来。”

    “公子,要这菹做什么?”炊工一脸不解。

    “让你去你就去。”

    “公子是要多少?”炊工继续问道。

    “有一坛就抱一坛过来。”

    “是,公子!”

    炊工小跑出了御膳房,又顺着游廊,穿过一个座座殿堂,走出章台宫,直奔咸阳市井。

    “这酸菜不是个问题,要不先拉拉面吧?!”

    前文说过,这礼泉烙面,大秦第一国面,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是关中地区汉族特色面食。

    这做法也简单,先将面粉搅拌成糊,然后浇在锅面上,成一张薄饼,再将它取下。

    这流程和煎饼果子前戏一样一样的。

    最后,将这面皮一张一张叠加,再用刀切成面条状。

    虽说吃法方便,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但是,欠缺了油炸的味道和面条的劲道!

    公子立他照着竹简上的说明,一步步来。

    他有拉面的功底在,轻轻松松就拉出六十来根的面条,放入沸水中,煮软捞出,放入凉水备用,拌入辣椒粉。

    随后,在那铁锅里放了几大勺的猪油,加热至冒烟,放入面条,炸至金黄翻面,直到两面金黄之后,捞出!

    整个过程中,公子立没有翻车!

    “奈斯!”他不由地喊了一声。

    过了两个时辰,炸好的面早已沥干!

    那出宫找酸菜的炊工也回来了。

    他抱着一坛子,两面颊通红,额前有不少汗珠。

    “公子,我回来了!”炊工气喘吁吁。

    “你这菹从哪里弄来的?”

    “是,是,是从我娘那里要来的!”

    公子立迫不及待地掀开盖子,瞬间,一股发酵的酸味扑鼻而来。

    这酸菜是有了,配料的制作已经成功一半了。

    “回头,还你娘十坛!”

    “谢公子!”

    说着,公子立开始改良老坛酸菜!

    既然按照配方上的方法来不及,那就按我的来吧!

    从坛中取出酸菜,用刀切碎,随后,起锅烧油,放入辣椒,煸炒几番,倒入这切好的酸菜。

    辣椒,盐巴,姜,醪糟,这些调料原本是在腌制中放入的。

    介于时间的原因,只能是取酸菜,再和这些调料混合翻炒,味道相互渗透。

    顿时,御膳房里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酸辣味儿!

    终于,改良的酸菜也算是完成了!

    最后一道工序,烧水!

    沥干的面饼放在海量陶碗中,上面铺着刚才已经炒好的酸菜。

    锅中的水已经沸腾!

    公子立用抹布垫着锅把手,倾斜锅,沸水倒入陶碗中,酸菜浮起,面饼泡开,变得松软,富有弹性!

    他用筷子将这面条夹起,送入口中,“呼啦”,上下牙关咬合不停!

    舌面上的味蕾被这种酸、辣、咸所包围!

    “这味道太熟悉了!”他含着面,口齿不清。

    这一幕看呆了身边的炊工。

    “来人,给我拉一百二十份的面!”

    “额!公子!”

    “明早百官用膳!”

    “是,公子!”

    PS:各位读者大大,求求给张评价票,给朵鲜花吧!

    海绵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