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六章 曲辕犁,震惊众大臣!(求鲜花,求评价票!)
    章台宫。

    麒麟殿。

    “李於,上次吩咐你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公子立问道。

    “启禀公子,微臣已经办妥,各郡的小麦可开垦的面积如下。”

    治粟内史李於将手中的笏板高高举起,并照着念。

    “胶东郡,可开垦旱地,三万八千亩。”

    “琅琊郡,可开垦旱地,二万九千亩。”

    “淄博郡,可开垦旱地,三万一千亩。”

    .....

    “全国可开垦旱地面积达六十万六千一百亩。”

    李於的各郡旱地面积陈述刚结束,朝堂下,众大臣开始议论纷纷。

    “公子,这是要开垦旱地种小麦吗?”

    “开垦旱地,那是要费多少人力啊?”

    “全国耕牛也不多,这是要累死人?”

    “嘘,小声点,别让公子听到。”

    公子立又问道:“现今,我大秦种植小麦的农民有多少户?”

    “回禀公子,总共六十万户!”

    “既然可开垦的旱地面积已划定,那就派人前去垦荒。”

    “王丞相,你调拨二十万户农民前去垦荒!”

    “额?!”

    “公子,这有些不妥吧?”

    “这六十万亩的旱地,才派二十万户农民前去垦荒?”

    “这大秦耕牛有限,这犁地就是一硬骨头啊!”

    “这农民是要累成狗!”

    接着,众大臣也纷纷应和。

    “是啊,这六十万亩,至少要六十万户人家。”

    “这要是二十万户人,那一户人岂不是要对付三亩田?”

    “不对,原先这些农民还有耕地的,这样岂不是要对付四亩地了?”

    “公子,还是三思而后行啊!”

    “众爱卿,稍安勿躁!”公子立开口道。

    “各位,不要这么早就下定结论。”

    “我大秦百万户农民,日夜辛苦耕作,本公子岂能不知?”

    “过去,一户人家对付一亩小麦,这有所辛劳。”

    “现今,因为特殊需要,需要抽调农民,前去开垦,个别农户的耕地增加,劳动量加大。”

    “但是,我想说的是,过去用的农具都已经不适宜我大秦的农业发展。”

    “我们需要革新农具。”

    众大臣疑惑不解!

    革新农具,怎么革,怎么新?

    大秦的农具使用了五十来年,现今要革新,这不是笑话吗?

    “只要农具得当,一人干活顶上两人,一户人干活顶上三户人。”

    “什么?公子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公子,你这是什么农具,干活能这么省力?”

    “公子,你说说是什么农具?”

    “来人,把那曲辕犁给我抬进大殿内!”

    “是,公子!”

    “曲辕犁?听名字应该是犁!”

    “没有听说过,听起来好像很厉害。”

    接着,公输彻和两个徒弟将安装好的曲辕犁抬进殿内。

    “哇噻,这、这犁还真没见过!”

    “是啊!看起来高级不少。”

    “咦,这不是公输彻吗?”

    “这公输彻又有发明了?!”

    “公输彻真是国士无双,造福大秦!”

    “众爱卿,这犁叫作曲辕犁。”

    “公输彻,你给各位大臣介绍下这曲辕犁怎么使用。”

    “是,公子!”

    说着,公输彻一手搭在犁稍上,说道:“大秦现在使用的是长直犁。”

    “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累死人和牛。”

    “这款犁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

    “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

    “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

    “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

    “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

    “也就是说,这曲辕犁不会放过任何一块空地。”

    “这样一比较,它的工作效率是长直犁的三到四倍。”

    “关键是,这犁操作起来不费力,老人妇孺都能用!”

    “这公输彻说老人妇孺都能用?!”

    众大臣震惊!

    各个大臣都纷纷上前去摸了几下,又推了几下。

    一位鬓发霜白的老臣蹒跚地走向前去,推了推,深沉道。

    “这犁现在还没在地里,但是,就是在地里,老夫也能推动它。”

    PS:各位读者大大,求求给张评价票,给朵鲜花吧!

    海绵都快坚持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