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二章 计谋
    刘栋和张煌言出了杭州城后没多久,刘栋拿出了侯方杰临走前给他的锦囊。

    “刘都统,您这是什么。”张煌言见刘栋拿出一个紫色锦囊,好奇的问道。

    “哈哈,这可是督帅给我的锦囊妙计。”

    “哦?那块打开看看吧。”

    刘栋点点头,打开了锦囊,仔细的看了起来。没一会后,他脸上浮起笑意,这绍兴府应该是稳了。

    钱塘江上的守军,不过是一群连兵饷都领不到的义军。全靠浙江士绅们接济,才能勉强维持建制。靠这样的兵马守挟胜而来的清兵,钱塘江一苇可渡。后来,预想中的清兵大军压境没有出现。据说是侯方杰杀了多铎,令得满清将兵力调往了宜新。

    不成想,这侯方杰犹如神仙下凡一般,把前来围剿他的尼堪和尼堪的八万大军全歼。一时间,江浙两地大震动。

    方国安是鲁王朱以海封的越国公,他与钱肃乐,张煌言两人不大对付,于是让两人前去杭州防守侯方杰,如果两人抵挡住了最好,即使抵挡不住,他也能借侯方杰之手除去这两个讨厌的家伙。但谁承想,侯方杰不仅没杀两人,还委以重任。

    可想方国安的心情是如何糟糕,闹心。

    他现在就如同一个深闺怨妇,敏感而且易怒。谁要是多看他一眼,保准被他当做背后议论他,一顿臭骂是难免的,搞不好还要挨上一顿鞭子。

    偏偏今天退朝归来,下了轿子的方国安身侧,一个客商打扮的中年汉子盯着他不放。这个汉子一身的员外装扮,显得很是富贵,不过长得粗狂彪悍,和打扮很不相称。

    “将那个刁民给我捉过来!”

    他手下一拥而上,凶神恶煞地将中年汉子押了过来,一人一根水火棍打在他的后腿膝盖处,强迫中年人跪倒在地。

    “你这贼子贱商,鬼鬼祟祟盯着本官意图不轨。我看多半是清军探子,给我打!”

    手下亲兵操起鞭子,眼看就要当街鞭笞。中年汉子看他们如此跋扈,问都不问就要动手,脸露惊慌,忙不迭喊道:“大人且慢,我家主人有要事,让我传给大人!”

    方国安环顾四周,沉声道:“带他进来。”

    来到方府,方国安紧闭大门,喝问道:“你家主人是谁,让你来所为何事?”

    如今绍兴风雨飘摇,方国安自然也想着给自己谋一条后路,这个人看上去就打扮的不伦不类,八成没有撒谎,他是个前来传话的探子。

    中年汉子一脸自豪,朗声道:“我家主人乃是紫金军督帅,侯方杰!”

    方国安闻言怒意上脸,涨得通红,他用劲握住拳头,强忍着恨意,问道:“侯大总督让你来,所为何事啊?”

    中年人佯装没有看出他的怒意,展颜笑道:“我家大人素知将军有意归顺我军,和王之仁、张国维等人不同,将军乃是真正的明智之人。我家侯督帅说了,将军手握绍兴兵权,只要将军肯举旗归顺,他让将军做一个三品大员。”

    他不说则以,方国安听到他许诺自己的,竟然只是一个三品官。要知道他自己在绍兴,被封为国公,官居一品是何等的尊贵。

    对比一下南边的隆武朝廷给出的条件不知好多少,只要归顺,鲁王朝廷的官员,可以在隆武朝廷担任同等官职。但是侯方杰派人来策反自己,竟然开出了个连降三级的条件,小贼侯方杰欺我太甚!

    方国安不怒反笑,故作镇定,说道:“侯都督所言,甚合我意,本官早就想归顺紫金军。只是绍兴还有不少我调不动的兵马,凭我一人之力,恐怕难以成功吧。”

    中年人做出如释重负的样子,哈哈一笑,仰起头说道:“这个方大人更不必担心了,实不相瞒,孙嘉绩早就和我们督帅取得了联系,只要方大人肯动手,万无一失。”

    方国安脸上露出不自然的喜色,说道:“既然如此,你快去通知侯督帅,就说我同意了,让他听我的消息,不要轻举妄动。”

    “方大人深明大义,我代表督帅和浙江全部百姓,谢过大人。”说完兴奋地走出方府。

    他刚出方府,方国安的脸色突变,他急促地说道:“备轿!从后门出发,绕上三圈,去行宫见陛下。”

    钱塘江口岸,明军的大营里,热闹非凡。

    杭州府的钱肃乐大人,听说驻守钱塘的明军,因为不是嫡系没有兵饷可拿,顿时大发善心。

    钱大人深明大义,派人到营中说道:“都是抗清的兵马,弟兄们是为反清流过血的,岂能连饭都吃不饱。”

    而且当即运来了几船的粮食、给养。因为现在双方关系敏感复杂,一开始钱塘江口岸大营的主将孙嘉绩还不敢接受,但是看到真的只有几个兵士护送着粮船,他就放下心来。

    自己的人马确实是饿着肚子在守钱塘江,方国安王之仁为了排除异己,独揽军权,暗中明里用尽手段想要搞垮自己这一支义军。

    杭州的运粮船又小又多,一看就知道藏不了大批人马,孙嘉绩看了不禁赞道:“希声不愧是我昔日好友,果然仗义驰援、古道热肠啊。”

    因为小船太多,航道太急,明军从早忙道晚,一直在接受粮食。

    一天只能吃一顿的绍兴兵,兴高采烈地搬运着粮食,每个人都对钱肃乐、苏州侯方杰赞不绝口。

    与此同时,绍兴的行宫内,却陷入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越国公点名道姓,大骂钱塘江守将孙嘉绩,勾结侯方杰,意图兵变。他说的有板有眼,还拉出来自己的几十个侍卫作证。

    听了这番横空冒出的指责罪名,孙嘉绩的一朝中好友御史章伟,也顾不得官职尊卑,在殿上和方国安激烈争吵起来。

    鲁王朱以海犹疑不决,将目光望向一向中立,却锐意反清的朱大典。

    朱大典内心也是不信的,方国安和孙嘉绩的人品众人皆知,方国安乃是一个军阀兵痞出身,而孙嘉绩是有名的方正君子。但是方国安势大,还有张国维、王之仁等人为他摇旗呐喊,朱大典只好说道:“既然越国公和章御史各执一词,何不调孙嘉绩入朝询问。”

    鲁王点了点头,命令身边近侍,快马执鞭到江边请孙嘉绩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