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许臻悄然形成的第一个称号【跪求数据】
    第142章

    “伯文,你在前线督战,大获全胜,实在是快我人心呐,如今看来,我北方已然稳固,不出今年夏天,必然可得辽东属国,那公孙度,也拦不住你了。”

    曹操拉着许臻的手,慢悠悠的朝着金銮殿之前。

    “预计在今年七月,秋收之前,就可以拿下公孙度,北地无需担忧,此后便可开辽东郡的胡市,而后将商船开到彼处,商道便可通南北了。”

    “我收了二十万的夷民,”许臻乐呵的笑着,伸出手在曹操面前晃荡了一下,“二十万,都可以做为我跑胡市的底子,这些人不出三年,就可以跑到鲜卑去,鲜卑就算是有王庭之人了,而辽东再过去,便是高句丽,等辽东建设起来,就可以远望高句丽,到时候让他们来朝贡,若是不来便出兵。”

    “哼哼哼,”曹操腰板忽然挺直的笑了起来。

    神情似乎颇为自豪,“好。”

    “伯文真是用兵的一把好手,我只是想不到,卢龙塞之外,你居然可以弄清楚当地的地形,实在是不简单。”

    “我有向导,”许臻直接了当的说道,“此人乃是当地的隐士,曾经袁绍五次寻他出山,未曾得到回复,甚至还将自己家族之中的人,全部搬去了白狼山附近隐居,此次大雪龙骑至,便请到了这位老者来帮忙,名为田畴,排名四十七,现已然去了青州出仕。”

    “又一个,”曹操拍打着许臻的肩膀,道:“以前元让和子孝还问我,若是日后你坐大了,我该如何处置,现在看来不用处置了,我若是举全境之力与你开战,得势的只能是江东孙权,荆州刘备。”

    “甚至是益州刘季玉。”

    “绝不会是我曹孟德,厉害啊。”

    曹操由衷的说道,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现在事情已经是这样了,许都的内 卫城防,都还是许臻的锦衣卫在负责,如果真的要和许臻有什么分歧矛盾,曹氏宗亲甚至都不一定能够从此处平安出去。

    “不会的,我跟主公怎么可能打起来?”许臻战术后仰了一下,反手拉住了曹操的手,“进去吧,放宽心,同为汉臣,你与我有恩,乃是我的举主,无论何时我都会保住你的子嗣。”

    曹操嘴角顿时上扬,虽然无奈,但是这个话却也听起来颇为暖心,同为诸侯,都是公爵之位,曹操此刻最是明白许臻的处境。

    许臻麾下的猛人与志士在推动着他,所以他必不可能解甲归田,若是如此的话,就辜负了这么多始终跟随在身边的人。

    不可能退的,进而夺天下,未尝不可能,他得了青州之后,还愿意呆在许都与我一起,与当年刘备跟随,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许臻不是刘备,从不打着大汉忠臣的旗号行事,更多的是以自己实干之法,为百姓谋利,此算是真正的难能可贵了。

    两人进了金銮殿,此刻殿内天子刘协已端坐在主位上,身着蟒袍,头戴冠冕,神情淡漠而威严,但是在看到两人的时候却不得以有些恍然。

    此二人的身形贴得如此之近,而且谈笑风生。

    真是……

    不该是如此,为何两虎于一山,却不相争,相处得如此相得益彰,互为后背,世间怎会有这等臣子。

    刘协的内心不断的在嘀咕,不过这等疑问怕是没有多少人能为他解答。

    “参见陛下!”

    “二位卿家,请坐吧,无需多礼了。”

    刘协露出笑容,不敢有丝毫携带,现在的他即便是面对两人之中的任何一个,都觉得亚历山大,更何况是两个人都在这里。

    许臻的锦衣卫,又令人捉摸不透,好似自己哪怕是在宫内如厕,第二天都会被传到许臻的耳朵之中。

    但平日里却没感觉到什么监视重压,这样无形的恐惧感,反而更加深厚了,至少比此前曹操布防宫内值守的时候更加恐怖。

    “陛下,”曹操等待百官站定之后,坐在了右侧台阶的位置上,而许臻则是站在堂前第一的位置,身后便是荀彧等人。

    等待所有人都行礼后,才继续开口道:“北方安定,齐公许臻率领大雪龙骑出卢龙塞,半年歼灭贼将吕布,此首级在许都展示,威震四方。”

    “我意,奏请陛下封许臻为大将军,掌管天下兵马之事。”

    “朕,朕,准奏。”

    刘协看了许臻一眼,然后露出笑容,点了点头。

    尚书台立刻记录,宫中编纂马上撰写,此刻将许臻的名字从光禄勋划入大将军,统率天下兵马。

    满朝文武无人有所异议,而许臻也不曾婉拒,并没有什么可说的。

    “第二事,便是今次西征之事,我与马腾,韩遂交战半年,二人颇为狡诈,多年不曾朝奉,在西凉拥兵自重,我虽得胜,但其狼子野心却不可除也,请陛下下诏,命马腾来许都朝奉,归顺朝廷。”

    “他若是肯来,我自会封他做官,收西凉之地,若是不来,便是为逆贼,将西凉全部定为叛逆,从此在关中布防,此事由司隶校尉钟繇去办。”

    曹操沉声说道,不容置喙。

    司隶校尉,古代官名,旧号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

    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汉成帝元延四年曾省去,汉哀帝时复置,省去校尉而称司隶。

    东汉时复称司隶校尉。

    西汉时司隶校尉秩为二千石,东汉时改为比二千石。

    属官有从事、假佐等。又率领有由1200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司隶校尉因此而得名。

    又因为钟繇在关中曾经呆过,并且和关外诸侯关系匪浅,自己的名望就是震慑他们的本钱,是以这个官位,在几经调动之后,还是交给了如今年事已高的钟繇。

    估计要等平定之后才会将他调回大理寺为寺卿。

    如此安排,合理之极。

    刘协自然也是一一应答,而后一连串的事情,都从曹操的口中有条不紊的说出来,身为天子的刘协竟然是无话可说,因为他所言,几乎都是诚恳肺腑之言,并没有什么脱离常理,逼迫天子之嫌。

    而此刻百官,也是逐渐的进入了一种,并不觉得曹操的任何奏章有所谋私的境地,一时间,众人甚至没有发觉,他们已经慢慢的喜欢起了这个政权。

    曹孟德从权臣,变成了能臣,而天子的发号施令,却也逐渐的进入状态,这大汉,好像真的是回到了鼎盛的时候,除了天子手中依旧没有半点权力。

    只能同意许臻和曹操的所有的谏言。

    但是就在此刻,忽然一人的声音打破了朝堂的平静。

    “陛下,在下有事要奏。”

    从御史台的官员人群之中站出一人来,御史台,监查百官,本该是行锦衣卫之事,但他们本身也处在被监视之中,是以名存实无。

    此人为崔琰,乃是御史大夫,当今御史台的掌权者,这无实权的官位,虽然也曾经位比三公过,但是几经撤销,地位不断的降低,却也是举足轻重。

    “爱卿,请说。”

    崔琰看了许臻一眼,而后又看着曹操,最终微微叹了口气,神情颇为严肃的面向刘协,深鞠一躬道:“青州,许都两地,推行了办学之策,兴百家之学,而奉儒术之尊。”

    崔琰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很有威重的仪态,朝廷中人很是敬仰,而曹操对他也有几分敬畏。

    此时出来进言,却是让曹操和许臻都不得不重视,同时看向了崔琰,但许臻还是高兴的。

    总算有人出来唱反调了,推行新政的时候,只有迈过阻碍,才会站得住脚,如果一味因为威严高压之下,士族只能潜藏,则意味着将会转入隐患,明伤总比暗疾好,无论医者还是政者都明白这样的道理。

    许臻自然是等待听崔琰的高论。

    “此极为不妥,虽是许公提倡,但我断不能苟同,在下出身清河崔氏,家中在六朝做官,延绵百年,曾有三公,也有领军武将。”

    “从弟崔林曾为司空,在下曾仕于袁绍,是以话中耿直,还请见谅,此士族之家,培育不知多少人才,为中流砥柱,门庭若市,儒学有新丁,是以得青黄可接,令天下能延,如今神州未定,却办学而弃儒,兴百家而尊法墨,其乱自可想而知。”

    “是以,此行不可推举,青州齐国之境,齐相郭奉孝,奉行之法,已杖毙三名名士,此乃是大罪,士族多为恐惧,长此以往,隐患颇多,恐内外不和,天下再乱。”

    “臣,恳请陛下准许,逐步停止推行办学之法,让齐国与许都两地,恢复寻师,举荐,察德行,否则朝堂必乱!”

    “这……”

    崔琰一番慷慨之言,让刘协不知如何抉择,只能下意识的去看了谋士天榜,其中许臻的名字,此刻挂在七十四上。

    和以往的七十八相差不多。

    但是,却还在逐步上升。

    这些年,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遇事不决的时候,都去看一看谋士天榜,若是因策论,内政之事而上升,说明便是有益于国运,那就是好的。

    若是下降,或者不变,说明并没有多少帮助,不过是虚政之策,无关痛痒罢了,他便会有所心思。

    但许臻因此上升了小几名,这根本看不出个深浅来,如何抉择呢?

    “爱卿此言,朕记住了,然则办学之事,还需等待一段时日,若是初见隐患,再停也不错。”

    “嗯,此言甚妙。”

    曹操点了点头,对崔琰道:“崔君,忠君体国,刚正不阿,值得人称赞。”

    许臻乐呵呵的看了崔琰一言,“直言不讳,敢于谏言,的确是千古忠臣之典范,此事我知道了,若是真不想继续推行,你可以联名之形式,上一封奏章来,若是明言之人众多,我自会考虑.. .”

    崔琰顿时愣住了。

    他自小口才驽钝,所以好击剑。

    但是人却不是傻,反倒是思维很敏捷,只是很多话说不出口要诉诸于书信而已,此刻许臻这话,直接等同于把他架在了火堆上。

    好聪明的反击。

    这特么,谋士天榜七十四就能有如此口才与敏思吗?!

    若是我真的给了名单,只怕就意味着要将所有反对新政的同仁全部出卖,此名单落入了许臻与曹操之手,二人直接按照名单上的名录开始排除异己。

    若是我不给名单,说明我方才之言,根本只是子虚乌有,无稽之谈,又无从可抗。

    如此聪慧的回答,让人根本不知该如何抉择。

    “怎么?崔君有没有名录给我?”

    许臻笑着说道。

    这不是催问,只是在等待崔琰的下文。

    而此刻,崔琰也是偷偷的看了看左右,默不作声了起来。

    其余的人,都没有一个敢于站出来,和他一同并肩。

    荀彧没有,钟繇不在,华歆,陈群,陈圭等人,似乎都保持了沉默。

    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会导致什么,若是谁都不说话的话,自己将无法下台。

    场面一度变得十分尴尬,最后还是天子刘协,露出笑意排开手来,对左右笑道:“各位,此时可容后再议……今日,呃,朕有点乏了,不如无事就散抄去吧?”

    “许卿为大将军之事,请荀卿办理,而后此次大雪龙骑大败北方兵马,朕意,犒赏全军,赐万金,赏布匹五万,粮草十万,如何?”

    刘协话刚说完,曹操立刻头也不回的说道:“陛下大气,就这么办吧。”

    ……

    散朝去后。

    许臻和曹操叫住了崔琰。

    身材高大,容貌甚伟的崔琰在阶梯之上站定,其余的文臣全都讳莫如深,立刻离去,只有他心思虽然有些恐慌,可还是一副刚直的模样,站在原地等待。

    等着许臻与曹操有说有笑的一路走下来,两人到了他身前,此刻许臻露出了一个“请”的姿势,“崔君,一同前行走走。”

    “遵命。”

    崔琰虽然不满许臻的办学之策,让儒学的地位降低,但是从内心深处对许臻却也还是十分尊重,是以他并不反对和许臻一同走回去。

    而且很显然,此刻乃是这两位公侯,有些什么话要对自己说。

    “请。”

    崔琰挺直了腰板,走在了许臻的左侧,而曹操则是背着手走在右侧。

    到了束剑阁,一路往外走去,马车在后缓缓开动。

    曹操笑道:“崔君,你是为何觉得办学之策不行?以前我说在乱世之中,唯才是举,你却也不曾有过反对。”

    “那不一样,”崔琰摇了摇头,接着思索了许久之后,才接着道:“乱世之中,才比德重,现如今北方安定,更加是德比才重,唯君子可以治国,若是将百家地位提高,以后岂不是工匠,农夫,都可超过士人了吗?”

    “那,为官者日后如何服众,官吏要怎么去管 理土地,士族的作用在何处?治国经国,若是没有士族,又该如何?”

    “嗯……”许臻的手顿时背了起来,“你看这座富丽堂皇的坚城许都,街道城巷尾,箭塔,观楼,点将台,皇宫大道,内城城墙,城楼,车马驰道,你觉得哪一样是士人亲手打造?”

    崔琰愕然,但很快却也多了几分不甘,沉声道:“世事,分劳力,与劳神,劳神者治国,劳力者竭力,此便是区分之隔。”

    “终究劳力只是末学。”

    许臻嘴角上扬,顿时笑了:“这就对了,崔君所言明白说了劳力与劳神的区别,现在的办学,就是让劳力变成劳神。”

    “什么意思?”

    崔琰一下没听明白。

    “嗯……你可曾想过,为何我们纵跃起身,却会回到地面?为何我推动墙壁,却自己后退,此世间是无尽延伸的大陆,还是一个圆球?”

    “木桩合拢,则可成筏,土块堆砌,则可成墙。”

    “你可曾想过,水会自来,力可假物,若是有此学问,便是劳神。”

    “难道不必儒学好?儒学治心,兴世则为百家齐放。”

    崔琰又愕然,他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因为许臻此刻提出来的问题,在让他陷入沉思的思索之中。

    曹操则是嘴角上扬,以旁光看着许臻,内心越发的欣赏。

    他就是喜欢看许臻,对答如流的模样,此等口才,让人哑口无言,句句惊心,每当他还击的时候,才思所言,几乎能超乎这个世界。

    所以,崔琰沉默了。

    此时,在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时候,天空的榜单之上,谋士天榜的许臻之名,正在散发一个银白色的光华,然后慢慢的形成某个称号。.